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合成工艺改进
2022-01-10卢定强王新仙
杨 迪,卢定强,王新仙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1800)
牛磺熊去氧胆酸是胆酸类药物,是熊胆汁中的有效成分,主要用于治疗胆囊或胆管胆固醇结石疾病[1-2]。由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于1991年研发成功并获批准生产,2006年以商品名滔罗特(Taurolite)获准在中国销售,是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胆汁酸[3]。其亲水性较熊去氧胆酸高,溶石速度更快,溶石率高达67.7%[4],安全性也更好。同时具有熊去氧胆酸胶囊的所有功能[5],主要包括:利胆[6],神经保护[7],干细胞分化[8]和镇静镇痛[9]。因此,高效合成牛磺熊去氧胆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主要有4种不同的化学合成牛磺熊去氧胆酸的方法。Antonio等[10]报道的第一条路线:使用熊去氧胆酸与氯甲酸乙酯先反应形成酸酐,再与牛磺酸反应生成牛磺熊去氧胆酸。混合酸酐是现在研究最多的方法,反应路线短,而第一条路线所使用的方法反应时间也短,2~3 h即可完成且收率平均都在65%以上。但是生成的混合酸酐易分解,温度也需要被严格地控制。所用起始原料熊去氧胆酸过于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朱强等[11]报道了第二条路线:以熊去氧胆酸为原料,先在甲酸、高氯酸作用下对羟基进行甲酰化,然后用氯化亚砜使羧基变为酰氯,进而与牛磺酸中的氨基反应,形成酰胺,最后在碱性条件下脱掉保护基,形成牛磺熊去氧胆酸。但该方法所得收率不高,在45%左右,且比混合酸酐法多了两步反应。由于合成路径的延长,还增加了工艺的成本,因而不适合大规模生产。Dayal等[12]报道了第三条路线:使用了缩合剂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使得熊去氧胆酸与牛磺酸,在三乙胺作用下,以乙醇做溶剂,得到了67%的收率,该方法中所用缩合剂价格较贵,制备方法也比较繁琐,因而也不适合应用于工业化发展。王海龙等[13]报道了第四条路线:通过熊去氧胆酸在亚磷酸三乙酯和三乙胺作用下,与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缩合,再与牛磺酸反应得到牛磺熊去氧胆酸,该方法总收率约为76%。但是所形成的活性硫酯中间体不稳定,反应环境较难控制,因此不易进行工业化生产。
上述路线均以熊去氧胆酸为起始原料,价格昂贵。而且反应中所用试剂具有毒性或者难以制备,均不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操作较简单的第一条路线进行改进,以鹅去氧胆酸为起始原料,以期获得操作简单,原料较为廉价易得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反应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LC-203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AVANCE AV-400型MHz型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6520Q-TOF型质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试剂。
1.2 合成方法
1.2.1 熊去氧胆酸的制备
取80 g鹅去氧胆酸A投入到1 000 mL三口瓶中,将250 ml丙酮-水(体积比为3∶ 1,)倒入体系中,搅拌使其溶解。将52 g 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溶于250 mL丙酮-水(体积比为3∶ 1)形成NBS浑浊液,将其缓慢滴加入三口瓶中,30 ℃下搅拌反应2 h,经高效液相(HPLC)监测反应完毕。加入质量分数为20%NaHSO3,旋蒸,除去部分丙酮,析出部分固体。滴加质量分数为4%HCl,调节pH为1~2,使得固体全部析出,抽滤。水洗固体至中性,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重结晶再干燥,得白色固体7-酮基胆烷酸B 78 g,纯度为98.5%。
上述产物取出10 g溶解在400 mL异丙醇中,加入叔丁醇钾2.5 g,分批加入硼氢化钠2.9 g,于40 ℃反应24 h,HPLC监测反应完毕后抽滤,滤液用水和二氯甲烷萃取。将异丙醇相浓缩蒸干,得熊去氧胆酸C粗品,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8.8 g,纯度98%。两步反应总收率为85.8%。
MS(m/z):392.6;1H NMR(400 MHz, DMSO-d6),δ:11.94(s, 1H, 24—COOH), 4.44(d, 1H, 3α—OH), 3.87(d, 1H, 7β—OH), 0.99(s, 3H, 21—CH3), 0.88(s, 3H, 19—CH3), 0.61(s, 3H, 18—CH3)。
1.2.2 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合成
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 g熊去氧胆酸粗品C和30 mL丙酮,搅拌溶解,后冰浴降温至0 ℃,加入三乙胺1.55 g。向体系中滴加氯甲酸异丁酯1.92 g,反应1 h,HPLC监测没有原料,反应结束。抽滤取滤液,待用,此步反应无须进行处理,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将NaOH 0.65 g溶解在H2O 10 mL中,加入1.6 g牛磺酸搅拌30 min,形成牛磺酸钠溶液,滴加到上述所得滤液中,25 ℃反应3 h,HPLC监控反应结束。旋蒸溶剂,体系为黄色黏稠物,加入少量水搅拌溶解,稀HCL调节pH 3~4,乙酸乙酯萃取3次,取乙酸乙酯相,旋蒸得粗制牛磺熊去氧胆酸E,用丙酮-水(体积比为13∶ 1)重结晶得牛磺熊去氧胆酸E 5.1 g精制品,纯度为98%。
MS(m/z):498,1H NMR(D2O),δ: 3.65~3.62(m, 2H, C7—H, C3—H), 3.60(t, 2H, CH2NH), 3.11(t, 2H, CH2SO3H), 2.37~2.33(m, 1H, C23—H), 2.24~2.21(m, 1H, C23—H), 2.08~2.05(m, 1H, C12—Hβ), 1.98~1.75(m, 5H, C16—Hα, C15—Hα, C6—Hβ, C1—Hα, C22—Hβ), 1.69~1.58(m, 5H, C2—Hβ, C4—Hα, C6—Hα, C4—Hβ, C5—Hβ), 1.55~1.43(m, 5H, C8—Hβ, C9—Hα, C11—Hα, C15—Hβ, C20—H), 1.42~1.22(m, 6H, C22—Hα, C16—Hβ, C11—Hβ, C14—Hα, C2—Hα, C12—Hα), 1.17~1.07(m, 2H, C17—Hα, C1—Hβ), 1.01(d, 3H, C21—H), 0.99(s, 3H, C19—H3), 0.75(s, 3H, C18—H)。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熊去氧胆酸合成的因素
在氧化反应中,利用了NBS对羟基的选择性氧化。在鹅去氧胆酸分子结构中3位和7位均有羟基,NBS进攻两者的能量却有不同,优先选择能量低的反应。虽然两者能量有差距,但是当NBS足够多的时候,理论上能量高的羟基也会反应,这就容易带来新的杂质,因此控制NBS的投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过少了反应不完全,过多了则会有副反应。于是综合考察鹅去氧胆酸与NBS投料摩尔比对熊去氧胆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当鹅去氧胆酸和NBS摩尔比在1∶ 1.2时,产率最佳。
表1 投料摩尔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氧化反应中,温度过低,反应达不到所需的活化能,使得反应过慢或者基本不反应;温度过高,也会使得NBS的活性增高,3位羟基也会被氧化,导致副反应产生。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氧化温度在30 ℃时的产率最佳。还原反应中,温度也需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加还原剂时,温度过高会爆炸,温度过低则反应缓慢,还会影响反应进度且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因此,考察温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表3)。由表3可知:还原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0 ℃,此时产率最高,为84.7%。
表2 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表3 温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2 影响牛磺熊去氧胆酸合成的因素
考察缩合剂的选择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使用氯甲酸乙酯、氯甲酸正丙酯、氯甲酸正丁酯和氯甲酸异丁酯作为缩合剂,记录最终收率,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当选用氯甲酸异丁酯时的收率最高,达80.1%,可能是由于其他缩合剂酯的活性较高,底物分子中醇羟基可能与之发生了副反应,导致收率较低。
表4 缩合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考察熊去氧胆酸和氯甲酸异丁酯的投料摩尔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随着两者投料比增大,产率明显增大,当达到1∶ 1.1时,收率最大,为80.2%。
表5 投料摩尔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考察重结晶混合溶剂比例对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当丙酮和水的比例为13∶ 1时,产率较高,为80.1%;同时纯度也最高,为98.1%。当丙酮量过多时,产物从溶剂中析出过少,产率较低,且产物过少时,杂质也会带出,从而影响产物纯度。
表6 重结晶混合溶剂比例对产率的影响
牛磺熊去氧胆酸合成路线见图1。由图1可知:以易得的鹅去氧胆酸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先形成熊去氧胆酸,再通过混合酸酐法形成最终产物。
图1 牛磺熊去氧胆酸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3 结论
以较为廉价收率为80.1%;易得的鹅去氧胆酸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先形成熊去氧胆酸,收率为85.8%,再通过混合酸酐法形成最终产物,收率为80.1%,反应总收率为68.75%,纯度为98.1%。产物经1H NMR和MS结构得到确证。
通过比较反应条件,确定反应最佳工艺参数,鹅去氧胆酸和NBS投料比为1∶ 1.2时最佳,氧化反应温度在30 ℃最佳,还原温度在40 ℃最佳。酯的选择为氯甲酸异丁酯最优,氯甲酸异丁酯和熊去氧胆酸投料比在1∶ 1.1时最佳,牛磺熊去氧胆酸粗品重结晶混合溶剂丙酮和水比例为13∶ 1时最佳。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