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2022-01-09李丽娟
李丽娟
摘要: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文章美感的感受与抒发,同时能够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念,同时通过朗读,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语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余元学性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借助朗读提升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的认知,激发学生与文章人物、作者的思想情感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质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推进,开展综合化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导向。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开展知识深度探索的重要铺垫,为了充分满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综合化语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感悟能力,为学生未来开展对语文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一、激情导读,借助情境加强情感感知
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所渗透的情感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进行深度结合,通过激情导读,用声音拨动其心弦,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感知,增强学生对文章美感的深切感受,为其后续开展自主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荷花》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章中的情感,在朗读长能够通过词汇充分感受到对文章一些富有灵动性的词汇的阅读方法,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关键词的朗读方法,如文章中的“花瓣儿”、“花骨朵儿”等等,并在导读过程中,将一些关键进行重点提炼讲解,并通过不同朗读方式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感受语言情感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
二、抒情朗读,借助实践加强情感抒发
想要切实发挥朗读在学生情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教材智慧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朗读来抒发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朗读表演展示的机会,结合文章内容为其开展朗读活动,加强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得情感表现能力。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鹿角和鹿腿》为例。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伊索寓言中其他的故事,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并在下一课时中,在班级中进行朗读表演,并有班级其他的学生听众对其朗读的效果、特殊情感的处理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对朗读的兴趣爱好,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朗读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为学生丰富展现美、感知美的情感途径,进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感知能力,实现对其情感的有效培养。
三、引情入境,借助视听加强情感共鸣
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激情导读,对文章情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但是想切实实现学生在情感上、思想上与文章的深度融合,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以教材知识内容为核心,将文章转化成声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个感官角度加强对文章情感、思想的深度理解,进而实现学生情感与文章情感的高度重合。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为学生展示小学的各种情境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对视频课件的欣赏再次感受同学之间的嬉戏打闹、回荡在教室的朗朗读书声、体育上同学们的汗流浃背等等,这原本就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情境视频导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回忆中再次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进而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的共鸣。然后教师在引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能够更加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进而实现其情感培养目标。
总而言之,在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并通过对文章思想、情感的仔细剖析,加强学生情感与文章思想情感的高度重合,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并能够通过朗读的形式,充分将文章的美感、情感展现出来,进而实现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齐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 学周刊,2021,(36):109-110.
[2]马兰. 小学低段语文要素的价值意蕴与教学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21,(3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