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行推行数字货币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2022-01-09王佳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

摘要: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快速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管理、能源、医疗、版权、物联网、农业、慈善等多个领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发展所持有的态度对于这项新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适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避免数字货币遭遇金融风险,积极参与到制定国际数字货币标准的工作中,构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以及治理机制,是目前亟待推进的工作。本文基于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技术架构的梳理,分析央行推行数字货币的历史机遇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央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机遇与挑战

一、引言

从201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区块链发展的态度已经逐渐向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在当年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就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真正做到为实体经济服务。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所采用的是电子支付方式,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涉及支付渠道、支付使用技术、法律限制等诸多影响。为切实厘清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之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上述潜在影响展开深入研究。

世界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持有不同的态度。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深入研究制度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对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予以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国家对央行数字货币表示质疑,认为当前支付工具已经十分普及,数字货币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对于我国来说,抓紧完善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路径,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确保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在我国开设了越来越多的试点,也开始逐渐在不同场景中使用数字货币,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货币的概念及架构,有助于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缺陷,消除潜在风险,使法定数字货币能尽快的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和发行。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技术架构

(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

关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不少国内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东(2020)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用于替代现金的支付工具,与现有法定货币等值,在经济学上属于流通中的现金[10]。李晶(2020)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继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出现后产生的新型法定货币。从发行主体角度出发,央行数字货币可分为面向公众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和面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1]。

央行数字货币实际上与纸质人民币的功能相似,都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具有国家信用背书,拥有纸币一样的使用场景,是法定货币的一种。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

在我国,早在2014年央行已经开始提出数字货币的研究,2017年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至2019年10月中國央行数字货币开始试点。目前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术界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是在国内专家和学者的眼中,央行数字货币比私人数字货币更具有发展前途和发展空间。张正鑫等(2016)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行数字货币这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总量可控、信用较高、公平性较好、非营利性等优势[7]。何柯稼(2020)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数字货币相比,具有安全性较高、便利性较好、市场信用较好、应用途径多样的优势,能够较好地弥补第三方支付的缺点,助力形成新的业务模式[8]。

综上可知,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有以下几点优势:1、央行数字货币是电子支付,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成本的好处。2、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让更多人使用这种支付系统。3、数字货的资金流可以追踪,以此提升金融交易的可靠性。4、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和货币供给。

(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架构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最优方案应是一个双层、动态中期演进的系统[11]。央行数字货币给予第二层机构更大积极性,并要求其负有更多责任。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架构来看,它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是央行将数字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和其他授权的商业机构,而第二层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再向公众进行发放和兑换,并负责运营。和传统的现钞一样,银行仍然是发放央行数字货币的主力军。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则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穆长春认为这种央行做第一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的双层投放体系更适合中国国情。“双层运营体系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11]。因此我们可以将双层运营体系理解为,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终端使用者的双层运营设置。

在这个双层运营体系中,央行仍然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避免形成过度金融脱媒。央行通过设置准备金、资本充足率要求等监督和保障措施,对数字人民币的价值进行背书。加密资产的自然属性是去中心化,但央行数字货币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原因是: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尤为重要;第二,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第三,第二层指定运营机构来进行货币的兑换,要进行中心化的管理,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最后,在整个兑换过程中,没有改变二元账户体系,所以应该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这也需要保持央行中心管理的地位。

对于被央行授权的处于第二层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和运营商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中赋予了更多的积极性,对其技术路线并未做出统一规定,可以由其选择,且并非一成不变,并且会随着人民币的发展而动态发展。但同时,第二层机构除了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运营之外,还需要负责用户数据隐私的合规。中国的地域广阔,人口数量众多,各个地区、各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如果中央银行对各个地区以及省份的数字货币安排直接负责,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如果通过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转发,可以减少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中央银行层面,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并不会直接采用区块链技术,且目前也没有预设交易的技术路线。使用双层架构的特点在于,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选择技术方面都有自主权,采用最符合当地特点的运行方式。在推广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交给市场来选择。虽然央行也建立了很多独立的系统,比如现有的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超级网银、银联、网联等,都是在央行的主导下进行开发运营的,央行也积累了相关经验。但是这些系统面对的用户原来都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直接面对终端使用者。央行要建立一个如此庞大的、直面终端使用者的系统,既要满足用户的体验,还要实现系统的高效,预算、资源、人才,都会面临客观的约束。而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在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上,相对已较成熟,在金融科技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完全抛开现有的商业银行信息基础设施,另起炉灶、重复建设的必要性不大。

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

双离线支付是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一个重要的优势。央行所设计的数字货币,可以通过利用密码学技术解决离线支付问题。即便是支取方和收款方都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甚至整条网络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支付。双离线支付目前的应用已经逐渐开始成熟。比如当前智能公交刷卡机普遍采用的就是闸机、手机双离线二维码支付技术,支付时间保证在0.3秒内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不同于账本模式,采用的是模拟真实货币的方式支付。支付行为不是通过记账而是通过货币所有权转换来完成,这就为离线支付提供了一个基础。数字货币场景需要使用密码学来进行所有权验证,而基于密码学的所有权认证模式是不需要设备在线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进行离线支付。基于安全考虑,双离线支付主要用于小额支付,符合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3]。

除此之外,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成本优势。央行数字货币需要搭建的数字货币运营平台属于一次性的高投入,之后的发行成本会因为人力、物力消耗的减少而逐步递减直至趋近于零。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则是通过数字货币运营平台对收付双方进行“点对点支付”的非对称数字加密传输来实现。其流通环节运输、保存、真伪辨别以及损毁等多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政策调控优势。央行数字货币具备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特点,能够完整、真实、及时记录每一笔资金的交易信息,有利于央行實时监测流通货币总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可编程性”的特性有利于央行开发各种辅助程序来限制流通范围。(3)监管优势。虽然区块链具备的“不可追踪性”、“匿名性”等特性,但这些特性仅仅指用户真实地址与网络地址的不相关性,实际上央行数字货币的每一笔交易都是不可伪造并且可以追溯的。(4)安全及效率优势。央行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支付”,多部门数据的重复结算演变成交易双方的“点对点支付”,可以省略中间方相关的系列清算流程。金融行业清算系统的错误率、交易成本以及支付效率将显著得到改善,最终货币的流通网络将呈现扁平化趋势。(5)增强金融行业的兼容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村户籍人口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无法使用现有的支付体系。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为公众提供统一的数字支付方式,不需要持有个人银行账户就可以使用,兼容性大大加强。

四、央行推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和金融监管的挑战

当前,有关数字货币的法律以及金融监对于打击地下钱庄、影子银行、电信欺诈和恐怖犯罪都有非常好的帮助。数字货币还会推动传统金融体系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支付清算、技术基础设施、客户金融服务方面都带来较大的革新。通过提升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监督管理效果不如预期,同时国际监管的标准也不完备。由于法律规定存在滞后性,中国当前的法律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要求,即便是部门规章中有所涉及,也往往停留在处罚层面,采用罚金的方式,或者予以行政处分,这些处罚都缺乏威慑力。央行数字货币本身也具有加密特征,而且匿名的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容易混淆。在分布上,全世界所有的交易数据都在通用账本中集中,监管部门很难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可疑交易,需要对用户的身份加以认证,对支付行为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分析有关的数据信息,将加大监督管理难度,也提高了成本。

(二)数字货币流通环节的改造挑战

(1)银行网点升级。我国央行推行数字货币采用的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制货币模式,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存储需要依靠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以及商业银行数字货币本地云等软件升级,并且还需要配套数字钱包充值、提现的硬件设备(2)手机终端建设。央行推行的央行数字货币的终端载体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安装的数字钱包甚至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交易双方手机互碰完成点对点支付。然而我国手机网民的普及率还远远没有达到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拥有并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地步。(3)应用场景的配套。央行数字货币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支付、流通、结算的国内应用场景,更要注重作为国际货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国际应用场景,同时还需要关注开发数字资产交易、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财产保险等多个应用场景。

(三)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依托区块链以及电子加密等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而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不成熟会对央行数字货币造成安全、效率、隐私三个方面的威胁。(1)安全性。现实中攻击者可以利用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的安全防护等级参差不齐以及自身的硬件优势来施小范围攻击破坏。由于采用分布式设计,一旦掌握51%的算力就能攻击成功。同时区块链具备无法撤回、不可篡改的特性,将会带给用户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2)效率性。区块链技术因其独有的共识机制以及分布式账本而导致区块同步耗时长、数据量庞大冗余、系统吞吐率低等问题,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稳定的数字货币的交易。央行推行数字货币的实践表明银行同业的大金额交易可以通过区块链解决,而类似银行—用户之间这种频度高的交易还无法实现以秒计算区块链数量。(3)隐私性。央行法定货币带有用户的全周期信息,因而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必不可少。區块链的隐私保护不仅仅要依赖效率、安全的密码方案,还要注重依赖混币技术、同态加密、Tor网络对智能合约、交易信息、用户身份等多个方面进行信息保护。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防篡改验证机制以及网络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透明性、可信性、分布性更好的记账方式,更适合在非可信环境下的匿名使用。然而,非对称加密的匿名交易方式一旦丢失密钥,用户的账号信息将无法恢复。

五、应对建议

其一,加快数字货币法律体系建设。应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存在法律依据缺失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快数字货币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在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等方面明确法律依据,并明确其合法地位。在相关法律中,将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同时纳入我国的法定货币范畴。

其二,推进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1)政府要引导相关的电信设备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加快相关的硬件设备安装与更新,并给予相关企业在数字货币服务方面的一定补贴和税收优惠。(2)需要加快相关人才体系的培养,让专业人员向社会宣传央行数字货币,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央行数字货币,让民众更快接受央行数字货币。(3)中央应扩大试点范围,大范围检测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性能,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快推广的步伐,按阶段层次扩大数字货币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发展,使央行数字货币尽快达到国际上推广使用的标准。多渠道宣传,以民众能接受的方式介绍数字货币的使用方式和风险防范技巧。可先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宣传点,定期开展数字货币教育培训会等,引导民众认识数字货币的优势和便利。然后在针对部分文化素质水平低,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宣传和引导,防止出现社会分层化矛盾。最后还需要保证消费者保护渠道畅通,受理因系统故障,密码丢失,电信诈骗等导致消费者资产受损的案件,消除民众对于数字货币资产安全性的担忧。另外,扩大具体场景的选择也很重要,可尝试在个人所得税缴纳、医疗挂号、水电煤缴费、交通罚没缴费、公益捐助等服务领域先行使用。

其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完善。从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的视角看,数字货币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时应更为严格和谨慎。建议监管机构制定符合我国数字货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相关标准化组织及核心企业制定区块链技术规范和符合数字货币领域需求的标准。研究不同区块链类型的安全问题,划分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等级,加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从技术的角度,建议开发安全性更高的算法。在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时,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密码算法来增加攻击难度,尽早设计抗量子攻击算法。另外需要制定和规范密钥生成的方法,对密钥质量进行合格性检验。同时,加强国密算法在技术方案中的应用,积极开展密码算法的本地化改造。针对协议安全问题,建议优化区块链协议设计。一是应尽量采用软分叉,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系统协议功能设计优化,降低系统分叉的风险。二是通过设置节点授权管理等措施,降低双重支付等风险。例如在联盟链中,可设置少数管理员节点,对参与者权限进行有效控制,解决仅依靠算力优势就可以获取记账权和算力攻击等问题。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技术架构,明确了央行推行数字货币迎来的机遇以及所面对的挑战。统观现在的大环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维护我国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的必然要求。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架构,发行流通方式不同于其他货币,是由央行在依据实际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特别制定选用的。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处于新的国际环境下的我国来说至关重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强,谢智刚.央行数字货币DCEP对第三方支付影响几何[J].当代金融家,2020,000(8):2-3.

[2]徐文彬.央行数字货币(DCEP)重塑银行体系的前景展望[J].税务与经济,2020,000(5):87-88.

[3]杨海霞,曲双石.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未来方向——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J].中国投资,2019,000(23):24-26.

[4]孟永辉.当数字货币不再是终局,区块链从理想进入现实[J].大数据时代,2020,043(10):8-15.

[5]金岩石.与支付宝,微信比,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在哪里[J].张江科技评论,2019,000(6):21-22.

[6]贾国强.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初探[J].青年与社会,2020,000(17):2-3.

[7]张正鑫,赵岳.央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6

[8]何柯稼.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ECP)对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20.

[9]张锐,数字货币会挤走第三方支付吗[N].国际金融报.2020

[10]杨东,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位于性质研究[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

[11]杨倩雯 ,周小川:DCEP与G7央行数字货币有何不同[J].第一财经,2020

作者简介:王佳(1985年4月-)女,汉,湖北武汉市人,本科学历,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策划什么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保险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及举措
新疆区域农商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