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2022-01-08张伟
张伟
摘要:德育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这对学生道德素养以及自我修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点,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还要教会其做人的道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润物无声的把德育渗透至学生的心田。
关键字: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初中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语文学科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值得学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就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有意识的把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以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一、精选课文内容,合理确定德育目标
初中语文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有典型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思想性也较强。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度发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里面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感,还有崇高美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极好的德育资源,让学生更认识自然和社会,让学生今后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只有教师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钻研新课标动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有关课文的德育目标,从不同方面发掘德育内容,把每篇课文的德育目标都要有准确定位,并根据事先合理确定的德育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时,除了要让学生捋顺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结构顺序和材料安排等方面的特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气息,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为实现这一德育目标,教师首先为学生出示了《怀念邓稼先院长》这支朋友为其写的挽歌,那么邓稼先的朋友为何如此深深怀念和崇敬他呢?这自然是被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所吸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事先搜集有关邓稼先的个人事迹,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探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说明每个“板块”中,作者都是从什么角度展现邓稼先怎样的形象?教师随即以“我不能走”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深刻让学生理解邓稼先为什么“不能走”?这就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反响,收到很好的教学成效,同时达到升华爱国情感的德育教育目标。
二、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而是一项需要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样、内容生动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性格意志,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同时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初中生分辨与选择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在“择善书而读”的教育思想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等同结交一位良师益友,不仅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在广泛阅读中让学生累积更多更好的素材,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觉悟。
例如,在《背影》这课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强烈而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可以让学生深刻品味父亲的语言,如在“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简短的话语中,描写了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理一直惦念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什么都替儿子着想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父亲的背》、《墙角的父亲》、《父亲,永远的挚爱》等文章,文章题材有散文和诗歌,让学生在众多父爱题材的文章中深层次的感受人间真情。教师还可让学生多读一些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在他的《朱自清精选集》里面有《飘零》、《一封信》、《儿女》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里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巨大影响作用,同时又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质。
三、组织团体活动,感受集体主义观念
当今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尽家人的关怀与呵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较为严重,且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在性格方面的缺陷会导致学生极易产生挫败感,性格的偏执也会让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麻烦。甚至还有学生英雄主义情结较强,喜欢自以为是,爱在别人面前出风头。所以,语文教师在针对学生心理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将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有助于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可以在德育范畴中的人际交往部分得到更好的应用,在遇到任何事情或困难时,也能用良好心态去解决。
例如,在教师讲授《沁园春···雪》时,由于这首诗歌极富情感色彩,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诗歌朗诵大赛,为增加全体学生参与到热情,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讲台上学生的朗诵情感也都很到位。在第一轮筛选中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选择出朗诵最好的选手,参加第二次的角逐。在第二次選拔过程中,教师就可增加比赛难度,让学自己选择另一首毛泽东的诗词来进行朗诵。为让本组获得最佳成绩,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组内描写情感最丰沛的诗词拿出来,让自己小组选手上前朗诵,这样就极大调动学生的朗诵兴趣,在活动中强化他们的集体观念,也从朗诵中深刻感受到毛泽东的革命情怀,让学生们体会德育教育的力量。
结论:
总之,语文是集艺术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教师将德育教育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德育渗透的方式各种各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教师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身上神圣的使命,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通过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在教学中适时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观念,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提高的同时,思想上也能有长足发展,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玲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25-26.
[2]赵喜成.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