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2022-01-08初晓华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初晓华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个层面出发,积极落实生本教育思想,打造全新的高效课堂。高中生物教师要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活动形式,切实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是一门以研究自然活动规律、发现生命现象为主的学科,立足生活实践视角出发,整合庞大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与理解难度,增添探究趣味性,教师应结合实情调整课堂活动方案,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让生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掌握生物知识、强化技能、发展思维。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课堂参与动力

想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然要基于生本教育思想出发,激活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有助于启发学生形成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深化知识理解,促进思维发散。尤其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引,学生经历获取知识、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获得学习生物的乐趣与成就,潜移默化促进学科素养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涵盖丰富的内容与要求,通过指导深度学习活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填鸭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把握生物知识,熟悉生物现象,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与此同时,一切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实情出发,教师也要深知学生薄弱点,有的放矢落实创新方案,学好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生命观念,培育科学思维,渗透社会责任,为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教育提出全新要求,颠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态,学生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能。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落实相关课改要求,如课前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开展合作活动、课后高效完成作业等等,全过程渗透核心素养内涵,不断优化学习思路与学习模式,进而实现高效课堂发展目标,彰显课程改革优势。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精彩导入,渗透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生命观念是基础要素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根基。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与价值观念,进而以客观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比如学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提前收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借助思维导图列出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繁衍方式等,让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形成初步认知。随后再播放微视频,动态演示各种生物细胞的繁殖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由哪些物质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现象。层层递进的设计,由浅入深的导入,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与实操,对生物多样性形成深刻认知,同时也树立生命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二)突破难点,锻炼理性思维

生物学科涉及繁杂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经常遇到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或者概念、公式等,增加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设计多元方案,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着重突破知识难点,锻炼理性思维,提升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时,本节课先从简单的实验切入,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光合作用的转化流程。首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洗洁精、小苏打等原材料,加入清水混合之后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其次,在溶液中浸泡植物叶片,并盖上玻璃罩,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叶片逐渐沉到水底,再使用光源照射。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叶片再次从水底慢慢向上漂浮,学生被这一神奇现象所吸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反应物、总结光合作用的产物。从生活着手,简化实验,降低难度,增添趣味,成功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提升生物教学实效性。

(三)多样实验,驱动科学探究

为了驱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善用微视频为载体,汲取生活案例,通过开展趣味生活实验,将生物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激活学生参与动机。比如学习《细菌和真菌》时,教师提前准备微视频,演示“酵母菌发酵”、“蘑菇生长”等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细菌群”、“菌丝”等知识;随后在课堂上拿出提前准备的发酵粉和发酵好的面团,通过分组研究的方式,对比两种发酵方式有何不同。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与实验活动,学生意识到细菌在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再进一步观察食物在常温以及低温状态下的腐烂过程,辩证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利弊。通过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与把握。

(四)关联生活,培养社会责任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到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层面,这才是生物学科的教育本质。从生活视角出发,串联生物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生物实用价值,落实学以致用目标。比如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布置调研任务:为自己的家人拟定一份营养饮食清單,要求做到健康搭配饮食。以教材基础知识为指引,拓展课外实践,落实到生活层面,启发学生关爱自己的身体,关爱家人,热爱生命,同时渗透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新形势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切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促进课堂多向互动、深度交流与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从更深层次抓住知识要点,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例谈初中生物学实验的优化与创新策略[J].生物学通报,2021,56(8):21-24.

[2]姚文明.生物核心素养落地初中实验教学的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9):49-51.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