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2022-01-08承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育策略

承娟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五育并举也成为了教育发展趋势,美育在学校教学的地位不断上升。数学学科是逻辑严密的学科,而低年级孩子多处于感性的思考阶段,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也成为了教师们研究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能挖掘数学美并

创造数学之美。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美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低年级孩子眼中,数学局限在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中,多数孩子的思维局限在机械单调的练习和重复之中,非常容易感到乏味,而有这样的初印象显然不利于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给孩子带来数学美的感悟和体验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中的美育内容

美育常常界定为艺术学科的范畴,何为数学中的美育呢?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课标中分为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当我们从美育角度看待数学学科时,不难发现,数字与符号的形象美,数学语言(公式)的简洁美,图形的视觉美都是可以深度挖掘后,让孩子体验和感悟到数学美的内容,当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了美,就有了在数学实践操作中创造美的愿望。从发展来看,数学本就源于生活需要,所以能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引导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融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是美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

就目前学校中的数学教学来看,美育的融合度比较低。首先,教师对于数学学科中的美挖掘不够,美育素养不高,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课堂中无法解开对知识点的束缚。另外,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的包容性较低,缺乏学科间的融合渗透,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使课堂更加枯燥无味。纵使有美育渗透的意识,但是缺乏具体的教学操作,不知从何下手,使得课堂中似乎渗透了美育,但是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不高。美育的对象是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美育教育,这影响着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很大程度没有进行美育和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以直观思维为主,充满对世界感性的认识,对逻辑规律的感受能力比较低,而对具体的情境感受度较高。因此,结合生活具体情境去学习数学是永恒不变的原则,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数学奥秘。

(1)串联数学知识,展示数学发展之美

数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人长时间摸索后得出的结论,现在直接告知学生使学生丧失主动求知欲,有需求才会有动力,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在《认识11-20各数》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计数单位十,涉及到计数,我们就可以将古人计数的知识讲给学生听,问一句:你知道在数字被创造之前,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让学生感受数学发展的魅力,体会到数学不只是冷冰冰的知识,也是有温度有故事的。课堂其实就是把古人长时间的探索浓缩在课堂上,让孩子经历类似古人的探索:“小石子越来越多,这样一个一个计数你感觉怎么样?”,学生感觉到很麻烦,可以多个一起数,每10个小石子就替换成一个大石子,这样更方便。包括打结计数等等,抽象成今天的数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苏教版教材后会配有“你知道吗”内容,就是相关知识的数学史,但这块内容往往被忽视。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在课前或课后留有一定的时间或者将这块内容整合出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数学发展之美。

(2)丰富情境,展示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中低年级涉及较多的包括数字,加减乘除,公式和比较符号。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一定要赋予具体情境故事。比如,用天平或跷跷板作为比较工具,跷跷板平衡时用哪个符号呢?“=”上下一样齐,“>”开口越来越小直到封闭,所以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在音乐上也能表示渐强渐弱,这不就是学科联动吗?这些符号形象,简洁明了,给人以美的感觉。一个符号或一道算式背后有多少个小故事呢?如“1+1=2”可以解释为:“我本来有一个苹果,好朋友又给了一个,现在我有2个苹果”。让小朋友也给它编一个小故事。学生感受到这所有的故事竟然只需要一个数学算式来表示,在计算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请你编故事”的策略,从故事中看到共性,用故事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

图形中美的元素则更加直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对称美、流畅美。生活中的图形更是数不胜數,在图形教学中,可以从建筑、积木等具体物件入手,让学生欣赏感受。

(3)在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中感受美、创造美

数学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操作,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主性,从而发挥创造能力。尤其在低年级的图形教学中,停留在观察阶段是不够的,可以丰富学生的操作,比如摸一摸,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等。比如《有趣的拼搭》,在学生直观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征后,进行创意拼搭的活动,或者用彩泥捏一捏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想让学生爱上数学,从心底肯定数学的价值,必然不能单纯传授知识。而要结合美育,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如从数学发展、数学语言的丰富内涵中,在相应内容的课堂中进行渗透,学生从感受数学之美开始,逐渐能发现数学美、动手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J]. 肖双.大众文艺(理论).2009(07)

[2]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庄化成.新课程(小学).2016(07)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思考[J].刘维利.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4)

猜你喜欢

美育策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