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初探

2022-01-08黄剑锋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改革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黄剑锋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体系和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实践中。语文,作为各类学科学习的基础,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中坚环节。为了实现语文教学與现代教育环境的契合,语文老师开始重新思考语文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农村小学语文为例,探究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受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各学校及老师开始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定义,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更改和修正。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我国小学语文老师开始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从而摒弃了传统错误的教学理念,在先进教育观的指导下对语文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尽管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旧受主客观制约,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基础是比较薄弱的,但同时他们发展的潜力却是不可估量的。就目前的小学教育形式而言,部分农村地区老师受地理环境和信息通讯等条件的制约,教育理念还未得到全面的更新,使得他们在教学中依旧依赖过往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重要性,使得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时代的要求三者之间不能得到良好的统一。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老师应当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教学的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老师科学而合理的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摆正自身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2.农村小学语文改革的路径

2.1落实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期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老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文要素为基础,对教学的目标和环节进行设计和把握。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老师已经不需要再对文章中的生僻字投入过多的精力了,而是需要将重心放在对学生阅读理解和问题思考能力的锻炼上。同时,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认识到语语文要素本身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概念,学生只有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多项能力的共同培养,并能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在思维和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2.2开展合作学习,以问题促思考

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以老师为主的单方面授课,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和观点的输送。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下去,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知识点理解不清晰,基础掌握不牢固,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们明确分工、确定责任、积极发言,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在过程中树立信心。

比如,在学习《草原》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问题:(1)草原有哪些特点?(2)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3)读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仅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进度的督促和错误方向的纠正。老师通过这样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的情况下实现能力的互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们的语文思维在碰撞中得以拓展和发散。

2.3教材联系生活,组织生活实践

实践出真知。语文作为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日常交往和生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与家长、老师、朋友进行交谈的时候,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语文与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因子,在课堂教学与生活时间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让他们明确语文与生活的关联性,在课下实践中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学完《北京的春节》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自己家乡不同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从教材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得以提升,也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完善发展。再比如,在学完《七律·长征》后,老师可以在班上举办一场演讲比赛,让学生们自主搜集长征时期的一些故事。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长征故事,体会先辈们的不易和艰辛,从而对自己的德性和品行进行潜移默化的塑造。

2.4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将课堂教学评价落到实处,有利于教师及时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值得发扬的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帮助学生们调整学习方式和习惯,促进学生后期的全面发展。老师在开展评价活动之前,应当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清楚老师主要是从哪些方向来开展评价工作的,从而清楚的认识到今后语文学习应当注意哪些环节、应当对哪些学习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比如,老师可以就学生课堂的表现、学习的状态、阶段的进展等等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观察和阅读积累提出了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丰富和素材的积累,通过多次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明确语文学习尚显不足和继续保持的劣势和优势,从而在日常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对语文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也能够让老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这对老师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结束语:

现代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就在于,明确学生的关键地位,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中过时的成分,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来对学生进行更高标准、更相匹配的语文教学。老师要认识到语文改革背后的必要性,客观的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环境、方式、重点等进行优化,让语文的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丽红.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1(36):11-12.

[2]张娟.如何有效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36):129-130.

[3]廖火荣.融合学习在语文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1(36):93-95.

猜你喜欢

改革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