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入“新的数”
2022-01-08詹洁
詹洁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数感、形成数感的重要时期,而数系的扩充是小学生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新的数”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数感呢?学生初次认识“新的数”的方式的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引入部分这一环节的目标,确定最优的情境带领学生认识“新的数”。本文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探讨如何引入“新的数”。
关键词】数系 数感 情境 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感的培养围绕着“数”展开,“数”是抽象的,学生的思维却是具象的,因此,小学生认识“数”的过程需要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本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探索扩展数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环节目标的把握是方案选择的根据,因此我将根据不同的环节目标给出不同的环节方案。
环节目标一: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可以先让学生经历自然数不够用,需要扩展数系来表示比1小的数这一过程,从而理解分数的来历,了解分数的价值。数系的扩展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融入数学因素,让学生从直观的层面上理解引入分数的必要性,并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对应的方案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月饼,老师想把这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呢?每人分到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生:平均分最公平,每人分到2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师:如果把2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生:每人分到1个,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师:现在老师只有一个月饼呢?怎么分好呢?
生:每人分到一半。
师:那一半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生:1/2。
师:这个1/2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一半没办法用我们学习过的整数来表示,因此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环节目标二: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分物,让学生感受整数不能表示“一半”。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呢?教师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会想到可以用画图等方式表示“一半”,甚至有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1/2,会提出可以用1/2表示一半。此时将学生画的图和1/2这个分数放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直观层面上认识1/2表示的意义,也能在多种表示方法的对比中感受到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
对应的方案二: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来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拍手表示)
如果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拍手表示)
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有学生会说“半个”)
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
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分享学生的作品(学生会想到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一半,或者用1/2、0.5表示一半),并将各种方法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
師:这些作品为什么都能表示一半呢?
生:因为都是将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哪种方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板书:1/2)
环节目标三:分数的含义包含份数定义和商的定义,因此除了从分物的角度引出分数外,还可以从除法的角度引出分数。用较小的数是否可以除以较大的数?它的商是怎么表示的?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分数在生活、数学中的实用价值。
对应的方案三: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运算呢?
生: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师:请同学们用1和2这两个数字,组成尽量多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师:加法、乘法的四个算式计算起来很简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但减法除法中的和这两个算式我们比较陌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谁能用除法的意义来解释这个算式?
生1:就是求1里面有多少个2。
生2:把1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1/2。
师:谁能再来解释一下?
生3:4÷2是把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个,1÷2就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也就是1/2。
师:那么1÷2的商就是多少?
生:1/2。
师:这个数是什么数?
生: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
在实际备课中,认识“新的数”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让中下层生理解“新的数”的意义,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的数”的来源与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