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2-01-08周杰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周杰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是改革的核心。初中科学作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综合学科,涉及大量问题性与思维性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关键。现结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分析初中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具体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初中科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实践性、探究性较强的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问题这一重要媒介,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问题意识作为学生思维能力的直观体现,代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强劲内在驱动,教师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显得尤为关键。

1初中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初中科学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对于拓展学科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其重要性表现在一下方面。第一,符合科学学科特性,加快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型学科,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模式之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发展失衡,成为影响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使教师立足教育新理念与科学学科认知特点,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地位。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使初中科学课堂更具人性化、开放化、互动化,促使学生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直抵科学知识核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此外,在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育新思潮引领之下,对于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关注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与创造意识的培养,从问题意识着手为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地提供了有效加持。第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习是一项依赖于主體自觉性的活动,具备良好问题意识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现出鲜明的优势。初中科学将问题意识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养成遇到疑难问题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此削弱学生对于教师指导的依赖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思维模式,改善被动的学习状态与机械的模仿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做到举一反三,踧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2初中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提问欲望

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基础之上的思维活动,对于初中科学而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于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索产生兴趣,进而引发主动思考,形成提问欲望。基于此,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通过构建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营造浓厚的感官氛围,打造体验式课堂,促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以“昼夜与四季”教学为例,此章节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与四季的成因,能够根据客观事实提出自我见解。首先,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时差现象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身处美国与中国两个地区的朋友打电话的情境画面,提出思考问题造成时间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固有知识经验分享看法,将学生代入教学主题活动之中,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设计实验引思环节。运用手电筒从远处照射地球仪,保持手电筒不动,按照一定的速率转动地球仪,模拟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境。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心中疑问。如地球的哪些条件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支点?太阳没有在运动吗,为什么要保持手电筒不动?既然太阳视运动不够明显,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每天都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起落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以形成师生有效互动,满足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主动提问的热情。

2.2制造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

认知冲突是激发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教师以学生的固有经验为教学起点,有意识的制造新知识与学生固有认知之间的矛盾,打破学生内心知识世界的平衡,形成解决矛盾的迫切心理,作为进一步深化探究的驱动。基于此,教师在课前应注重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明确制造认知冲突的着力点。在课中采取启发性的引导,不断的抛出矛盾点,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深化思考。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初中生对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具备了正确的认知,教学重点在于带领学生找出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首先,在新知探索之前,教师以水瓶吞鸡蛋的实验,准备一个小口水瓶,在瓶内放一个燃烧的纸条,将剥皮的鸡蛋放在瓶口处,让学生预测鸡蛋能否进入瓶内。根据固有经验大部分学生会认为鸡蛋不可能进入瓶内。学生的经验与实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颠覆学生的认知,调动猎奇心理。在认知冲突的作用之下,引发学生对于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压强能不能用数值进行衡量?等一系列的疑问。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引导之下,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

2.3多样设问方式,活跃问题思维

教师的设问是活跃学生问题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注重设问方式的创新与优化,杜绝机械的问答式设问,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向,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情绪,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加工整合与应用能力。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为例,此章节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能够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各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条明确课堂教学主线,提升教学活动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有所侧重的学习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首先,教师根据知识的递进性设计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中的呢?教师借助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高声朗读的学生、敲击作响的铜锣以及拨动发出声音的皮筋等日常生活物品,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操作,总结发声物体的共性特性,以此得出震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本因素。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进一步追问,声音能否在水及固体中传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以问题作为探究科学知识的媒介,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学习状态,活跃思维能力,通过思考逐个击破科学问题,提升课堂学习的成就感,形成追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初中科学而言,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教学深度。

参考文献

[1]任建君.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2):59-60.

[2]许敏.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21(02):43+45.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