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培养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22-01-08丁莉
丁莉
摘要:形象地来说,教育更像是农业而非工业---它应提供给学生阳光、雨露和养分,而后让学生们自由成长,这便是核心素养的真正奥义。在核心素养理念的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培养,拓宽语文教学的维度和视野,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趣味感,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的态度去看待语文课程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日臻完善的今天,我国系统教育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的一个话题,同时也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基于这样的客观趋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步提出了对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素质的改革要求,将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教学、思维引导、习惯养成和自学意识优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作为优化对象,进而追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素质的高维提升。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这条指示却并没有真正深入教师们的心中,也没有在实质上得到正确的解读。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无法体现出对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统筹兼顾,使很多学生存在着“吃不饱”或“吃撑了”的问题;另外“应试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师当中仍有很大市场,课堂教学的过程被一些公式化、模板化的条框所制约,令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学习时不敢越雷池一步,极大地限制了对学生个性化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语文课堂极度缺乏弹性和活力,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排斥感和厌倦感。
1.2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里有很多需要学生背诵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一些知识点的应用又没有现成的公式、定理可以照搬套用,并且很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比较隐蔽,这就导致不少学生都会有一些尴尬经历:平日里投入极大精力对很多知识点或例题搞“阵地战”,但在真正的考试中却发现自己被考题“抄了后路”,准备的东西很少能派上用场。久而久之,对语文再“一往情深”的学生也难免感到筋疲力尽,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等价的回报,进而在学习语文时表现得心灰意冷,乃至还有可能出现“因爱生恨”的“仇语” “恐语”心理。
1.3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
尽管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逻辑仍比较感性、稚嫩,无法完全凭借个体资源和能力来处理、吸收大量的知识信息,非常需要借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面对这一客观需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却对课堂互动交流存有习惯性的戒备乃至敌意,认为这是对课堂秩序的一种“非必要干扰”,致使语文教学中的个体交流形式死板、流程僵化、质量较低,甚至干脆在语文课上销声匿迹。而在另一方面,即便是一些在这件事上比较开明的语文教师,往往也将互动式交流看作一种处理难题、偏题的“非常规武器”,忽视了这种教学手法在解决基础性问题时所具有的独特效用,令学生失去了很多进行彼此思想、情感和方法互换的机会。
2.具体策略
2.1教师需要加强业务能力
虽然相对于初中生有着绝对的知识量和质方面的优势,但每个初中语文教师也都会在工作当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也需要应对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所给自己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使自己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发展趋势和良好的职业条件,并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自学自修时要跳出语文学科这个小圈子,将教学理论、心理科学、要闻热点乃至一些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收入自己的学习范围,不断夯实、扩大支撑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地基,为做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件“瓷器活儿”而修好自己的“金刚钻”。
2.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社会情感为重要教学目标的初中语文教学必然需要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这不单单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还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并利用自己潜藏的学习能量,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可就某一篇课文、某一个问题或某一句简单的话语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们能够尽己所知、畅所欲言,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深入交流,而后再将大家的讨论成果集中汇总,向教师做一个总结性的报告,以期利用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
2.3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让语文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养成学习习惯、获得个性新知的工具与渠道,将语文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人成长的诉求,引导学生结合既有学习成果做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并正视学生在创新探索过程中所难免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积极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方法上的帮助与提示,进而让学生借助这一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结束语
具体从初中阶段的语文来看,语文学科表现出了更强的“承上启下”的性质:知识容量相比小学语文出现了几何级的扩充,并显著增加了散文、现代诗歌、文言文等方面知识的比重;教学要求已不单单局限在对基础字词的识读和解析,汉语语法、语言应用技能和人文情怀渐渐成为语文知识体系中的主角。这些变化的产生难免会让初中生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初中生由于青春期的临近而大多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升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理解并长期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积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渠道。
参考文献
[1] 宋慧茹.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思考[J]. 语文课内外,2021(21):291.
[3] 周玉.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 散文百家,2020(5):12.
[3] 剡爱荣.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 新课程,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