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材料题复习教学反思
2022-01-08陶发海
陶发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纵观近十年来梧州市中考历史科的命题情况,都能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主要考察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其中非选择题实际就是我们平时的材料分析题,其呈现为历史文字材料分析、读图、表分析、简答等形式。成为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是中考历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值占了“半壁江山”,可想而知中考材料题的分量,鉴于此,并结合自己十多年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情况,学生在材料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我对历史材料题复习作如下点滴反思。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归根结底离不开要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历史学科主要考察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掌握如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主要成果,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基础知识,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轮复习从微观入手,首先,基本按章节进行,由“点”及面,以这些“点”为核心,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知识链或知识面,然后引导学生寻求各知识链之间的内在联系,從而将章节内部纷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构成反映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单元复习,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历史过程的时序性,初步了解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单元复习还应注意分析提示单元与单元之间、各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历史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是构成知识结构的纽带。在复习中,以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为基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其前后的同质问题加以分析或把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阶段加以分析,这就是纵向联系分析法。通过这种纵横联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能力,学会把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放入特定历史时期的立体框架结构点上认识评价其地位、作用。只有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牢牢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升,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才能游刃有余,就像巧妇要有“米”。
二、认识材料题的类型
有了“米”,还要了解“米”。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解读历史信息;初步形成学会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材料题就是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考试中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让学生认识材料题。近十年来梧州市中考历史材料題的主要类型:文字型材料解析题,它是最常出现的一种題型,这种题型多为历史古籍中的事件记载,或名人专著中的历史评论,时政热点材料,篇幅不长,通常由三至四个材料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況,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观点态度,由此引发的感悟、认识。第二种常见题型为图表类材料题,它通过各种数据所组成的表格、曲线或者柱状图呈现出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历史归纳分析能力。第三种材料题为图片型材料题,它的特点是直观性,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第四种材料题是前三种类型的综合,综合性强,古今中外,纵横交错。
三、突破材料题的解题技能
了解了“米”,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米”煮得“香”,显现“巧妇”的技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何答题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读懂读透材料。首先,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再看设问。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缺点,先读材料会觉得有陌生感,如遇到难懂的文言文,或外来材料,障碍更大,学生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设问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有“大海捞金”的感觉,有时要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目的性强。所以读材料时,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再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关键要素,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要注意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近十年梧州市中考的材料题一般有三四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呈现不同的历史事件。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设问与信息的关联点。所谓关联,是指有关联的各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中考中的材料题中的材料,有的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呈现不同的历史事件,其实命题者选取的材料,是有考量的,常常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的,必定会注意其内在的联系性,不同材料不会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复习引导学生做材料题时,要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强调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与课本内容的关联点。如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般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设问需用教材知识点来回答,答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了。
四、答案的呈现注意事项
“米”煮得“香”,显现了“巧妇”的技能,这时候该把香喷喷的“饭”端上桌子了。答案呈现在答题卡上,答题要规范,要注意“序号化”: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材料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力求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语化。注意书写规范,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书写规范,特别是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这样,评卷者就可以美美的品尝“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