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1-08刘海燕
刘海燕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1)
肝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有密切的关系。乙肝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组织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会出现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及假小叶等,形成肝硬化[1]。肝硬化若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可发展为肝癌。小肝癌也称为早期肝癌,早期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5 年生存率高达60%~70%,但>80%患者发现时已成为肝癌中晚期,4 期肝癌的5 年生存率仅为3%,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小肝癌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
16 层螺旋CT 扫描是诊断小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性高,在临床有着广泛应用。MRI 检查可获取高分辨率的清晰图片,更有利于小肝癌及微小肝癌的诊断。本研究对具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的疑似小肝癌患者进行16 层螺旋CT 扫描和MRI 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6 例乙肝肝硬化背景的疑似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 组,每组53 例。A 组男性34 例,女性19例;年龄41~82 岁,平均(57.28±9.64)岁;体质量指数(BMI):20~31 kg/m2,平均(23.42±1.57)kg/m2。B 组男性35 例,女性18 例;年龄42~80 岁,平均(56.93±10.14)岁;BMI:21~30 kg/m2,平均(23.50±1.48)kg/m2。纳入标准:①已确诊为乙肝肝硬化;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检查前未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④患者15 d 内完成MRI 检查和16 层螺旋CT 扫描检查;⑤检测结束后病灶获得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⑥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④肝内外转移病灶;⑤对含碘对比剂等相关药剂过敏;⑥有MRI 检查禁忌症;⑦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检查。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 组 使用荷兰Philips 公司Briliance CT 16层螺旋CT 扫描机检查:检查前禁食12 h,扫描前10~20 min 告知患者饮水600~1 000 mL;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尽可能保持平稳、规律的呼吸,并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屏住呼吸。扫描时取仰卧位,盆腔部位及颈部位置用铅衣遮挡,进入扫描仪后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再屏住呼吸完成全肝扫描。先进行CT 平扫,掌握患者病灶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后再进行CT 增强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生产企业: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99]80 mL,注射速度为3.0 mL/s,之后进行延迟时间30 s 肝动脉期、60 s 门静脉期及180 s 平衡期延迟扫描。
1.2.2 B 组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3.0T MRI 扫描仪[生产厂家: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4 h 禁水,检查时取仰卧位。①同/反相位T1WI 参数:回波时间为1.24 ms,重复时间为4.11 ms,层厚为4 mm,视野为26 cm×32 cm。②T2WI 参数:矩阵为225×300,层厚为6.0 mm,视野为32 cm×32 cm,回波时间为80 ms,重复时间为3 000 ms。③完成常规平扫后,给予T1WI 脂肪抑制动态增强扫描,选用钆特酸葡胺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167,规格:15 mL∶5.654 g)作为对比剂,经患者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2.0 mL/s;之后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 s、60 s、180 s。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A 组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0 例,其中微小肝癌16 例,小肝癌24 例,阴性13 例,阳性检出率为75.47%;B 组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1 例,其中微小肝癌18 例,小肝癌23 例,阴性12 例,阳性检出率为77.36%。两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16 层螺旋CT 诊断检查结果情况
与病理结果比较,16 层螺旋CT 扫描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32 例,假阳性3 例,真阴性10例,假阴性8 例;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76.92%,诊断准确率为79.25%。见表1。
表1 16 层螺旋CT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情况(例)
2.3 MRI 检查诊断结果情况
与病理结果比较,MRI 检查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39 例,假阳性1 例,真阴性11 例,假阴性2 例;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91.67%,诊断准确率为94.34%。见表2。
表2 MRI 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情况(例)
2.4 两组采用MRI 与16 层螺旋CT 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比较
B 组采用MRI 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高于A 组16 层螺旋CT 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采用MRI 与16 层螺旋CT 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比较(n=53,%)
2.5 两组采用MRI 与16 层螺旋CT 对微小肝癌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B 组微小肝癌诊断符合率与小肝癌诊断符合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采用MRI 与16 层螺旋CT 对微小肝癌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53,%)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其是在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情迁延不愈,肝细胞发生严重炎症坏死,导致肝细胞不断减少、并形成结节,从而引发肝脏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3]。乙肝肝硬化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国内有文献报道,>80%肝癌患者均存在乙肝肝硬化背景[4]。小肝癌在临床称为早期肝癌,是指两个癌结节长度之和<3 cm或单个癌结节长度<3 cm 的肝癌,临床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其无明显或典型性症状,容易被忽视,故而患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因此,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有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
手术及肝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由于小肝癌病灶直径较小,部分病灶直径在1 cm 内,对临床诊断要求较高。16 层螺旋CT 扫描虽然无创、安全性高,可进行病灶三维立体重建,但容易受到运动伪影的干扰,对小病灶和微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高[6]。MRI 在扫描病灶过程中,可通过多个序列信号高低的不同,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在注射一定剂量的对比剂后,可精准地勾勒出患者的病灶轮廓,组织分辨率高,病灶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对小病灶和微小病灶的特异性、敏感性比较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CT 扫描[7]。
本研究A 组、B 组分别选取16 层螺旋CT 扫描检查和MRI 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MRI 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16 层螺旋CT 扫描,表明MRI 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16 层螺旋CT 扫描。临床可联合这两种诊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相比于16 层螺旋CT 扫描,MRI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较高,故而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可通过联合两种诊断方式提高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