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增殖、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2-01-08闫攀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胞质肌层盆腔

闫攀

(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 医务科,河南 商丘 476600)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临床诊疗手段不断改进、完善,但是发病率仍然持逐年增高趋势,发病率仅次于子宫癌,在女性癌症全因死亡中占2.1%[1]。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患者预后良好,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病理学类型及晚期患者而言则预后较差[2],因此对EC 的发生、发展、增殖及转移机制进行探讨十分必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亚群,在肿瘤增殖、侵袭中参与调控,其中M1 型巨噬细胞参与炎性反应,M2 型巨噬细胞参与肿瘤发生、进展过程,多项研究证实,M2 型巨噬细胞浸润与EC 有关,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3],鉴于此,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0 例E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TAMs 在EC 增殖、转移中的参与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EC 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组,年龄38~70 岁,平均(57.28±3.33)岁;其中Ⅰ型EC 26 例,TNM 分期Ⅰ期12 例,Ⅱ~Ⅳ期14例,肌层浸润深度≥1/2 共13 例,伴盆腔淋巴结转移10 例;Ⅱ型EC 24 例,TNM 分期Ⅰ期11 例,Ⅱ~Ⅳ期13 例,肌层浸润深度≥1/2 共10 例,伴盆腔淋巴结转移9 例;均为诊断性刮宫、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放疗、化疗以及其他抗肿瘤治疗史。选取同期在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增生性病变子宫内膜病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5~70 岁,平均(56.99±3.29)岁;其中增殖期6 例,分泌期8例,单纯型增生9 例,复杂不典型增生期27 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组织后放入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并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3 μm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CD68,肿瘤间质TAMs 胞质,棕黄色颗粒为CD68 细胞阳性,选择合适区域拍照,对视野内(5 个视野,放大400 倍)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取平均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为PCNA 阳性,对肿瘤细胞密集区域拍照,对视野内(5 个视野,放大400倍)每100 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取平均值作为PCNA 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²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CD68 表达个数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研究组内CD68 阳性表达集中于肿瘤间质TAMs 的胞质,在癌巢、病灶周围、中央坏死区亦存在大量巨噬细胞,TAMs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胞质丰富,核偏位,泡沫样细胞。Ⅰ型EC 患者CD68 表达细胞个数均值为(57.92±16.28)个,Ⅱ型EC 患者CD68 表达细胞个数均值为(68.00±16.73)个;对照组内6 例增殖期患者CD68 较少见,细胞个数均值为(5.82±2.09)个,散在分布,集中在血管周围;8 例分泌期患者CD68 细胞个数均值为(13.75±2.88)个,呈染色加深;9 例单纯增生CD68 细胞个数均值为(25.46±23.03)个,散在分布;27 例复杂不典型增生CD68 细胞个数均值为(25.46±23.03)个,成团分布,出现明显的吞噬颗粒、吞噬空泡,病变部位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大于正常组织,核呈马蹄形或新月形,胞质内可见大量吞噬颗粒,巨噬细胞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至腺体,增殖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期<Ⅰ型EC<Ⅱ型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1,P=0.000)。

2.2 Ⅰ型EC、Ⅱ型EC 的PCNA 表达

PCNA 阳性表达于肿瘤上皮细胞核,Ⅰ型EC组PCNA 指 数 为(24.36±4.00),Ⅱ型EC 组PCNA 指数为(27.00±3.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11)。在Ⅰ型EC 中,Ⅱ~Ⅳ期、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PCNA 指数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EC 中,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 患者的PCNA 指数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Ⅰ型EC、Ⅱ型EC 的PCNA 表达(±s)

表1 Ⅰ型EC、Ⅱ型EC 的PCNA 表达(±s)

2.3 TAMs 数量与PCNA 指数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Ⅰ型EC、Ⅱ型EC 的TAMs 数量与PCNA 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1=0.440,r2=0.578;P1=0.021,P2=0.010)。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肥胖、酒精摄入量过度、炎症过程等为EC 的常见因素,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肿瘤微环境TAMs 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巨噬细胞在维持机体稳态、修复与重塑应激反应后受损组织中至关重要,被认为是抵抗病原体的首道防线,多项研究证实,TAMs 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与EC 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直接关系,直接参与肿瘤的血管形成、侵袭转移等[4]。

本研究发现,在浸润数目方面,CD68 阳性细胞数目随着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进展而相应增加,提示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以及伴发的炎症微环境加重,可能在EC 增生病变中有所参与。EC 组患者CD68 形态方面,形态不规则、巨噬细胞增大、核呈现出马蹄形或新月形,且胞质内存在大量的吞噬颗粒,这些都说明癌前病变或者癌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已经活化且发挥功能作用的细胞。本次研究中Ⅱ型EC 的TAMs 数量多于Ⅰ型EC(P<0.05),分析认为可能与Ⅱ型EC 的进展速度快、增值浸润快有关。PCNA 为细胞增殖必须的核抗原,参与DNA 合成、修复、核酸代谢、复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等,PCNA 在静止期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当细胞进入G1 晚期,其含量显著增加,到S 期时达到高峰,因此成为临床研究细胞增殖动力学的重要指标[5]。本次研究中,PCNA指数在Ⅰ型EC 组Ⅱ~Ⅳ期、所有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 中均呈现出高表达,证明PCNA 不仅可表现肿瘤的增殖状态,同时能够反映其进展能力。Ⅰ型、Ⅱ型EC 患者TAMs 数量与PCNA 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提示TAMs 浸润增多可能是EC 肿瘤细胞增殖生长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TAMs 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之间密切相关,可能在EC 发生、增殖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胞质肌层盆腔
未分类嗜酸性肾细胞癌的重新分类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盆腔积液怎么办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