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交易政策对中国造纸业碳排放影响
——基于合成控制法

2022-01-08许向阳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配额试点效应

方 菲 许向阳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37)

2018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已高达全球28.43%。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问题,提出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为此,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相关通知,拟定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项目,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机制。造纸业是中国传统高能耗行业之一,研究表明,中国大部分造纸企业吨纸综合能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25~1.38倍,中国的造纸企业的环境治理与资源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1-2]。广东、湖北、重庆、天津等试点均将多家造纸企业纳入了碳交易体系[3]。因此,研究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碳减排影响效应具有一定意义。

中国启动碳交易试点距今已有9年,碳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具有减排效用?学者们对此展开了研究。现有的碳交易政策效应评估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4-6]和双重差分法[7-9]。如,Li和Jia 采用动态递归CGE模型,研究了碳交易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袁永娜等采用包含碳排放模块的多区域CGE模型,模拟研究了碳交易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及碳排放的影响。路正南等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地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降低有显著且持续作用。Chen et al. 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研究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作用机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地区碳排放总量减少有明显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碳交易政策能够促进地区碳减排吗?学者们对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碳交易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碳排放。然而,另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作用并不明显。如,Wen et al. 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发现该政策对工业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对经济结构影响显著[10]。Zhang et al. 基于2005—2015中国26省34个子行业部门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匹配得分研究发现,中国碳交易试点对子行业碳排放总量减少具有显著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减少无显著作用[11]。

综上可知,现有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或双重差分法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在地区层面的碳减排效应,鲜少有学者从特定行业层面探讨其效应。同时,学者们对该政策是否具有减排效应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分析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碳减排效应。一方面,采用合成控制法,通过对控制组加权合成虚拟组合,避免控制组选择存在的主观性问题;另一方面,补充研究了碳交易对特定行业碳减排影响效应。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造纸业碳排放量作为结果变量,参考相关文献[13,14],预测变量选择了影响造纸业碳碳排放的相关因素,研究变量选取如下:

表1 合成控制法的结果变量及预测变量

其中,人均GDP和人均消费变量采用人均GDP环比指数以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换算为以2003年为基期的可比值。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显示,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福建、河北、湖南、四川、安徽、广西、湖北、江西、天津和海南16个省市造纸业总产量连续十多年超过全国90%,因此,中国的大型造纸企业主要位于以上省份,这些省份也即是造纸大省。其中,广东、湖北、重庆和天津是碳交易试点地区,其余地区为非试点地区。本文选取试点地区作为实验组,其余的非试点造纸大省作为控制组,研究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碳排放影响效应。文中涉及的造纸业碳排放数据源于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其它的数据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由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目前只更新到了2017年,故本文研究期设为2003—2016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估计结果

根据前文方法,评估试点地区的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碳排放影响效应。由于广东省是中国第一造纸大省,其造纸产量蝉联首位,同时广东省还是中国第一碳排放大省,造纸业碳排放量也是远高于其它地区,无法合成恰当对照组;天津市是直辖市,其经济特征和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也无法合成合适的对照组,所以广东和天津的合成结果没有展示。重庆试点虽然拟合出了对照组,但拟合结果并不理想。图1(a)和(b)分别是湖北和重庆试点2003—2016年造纸业碳排放实际值与合成值的演变路径,图中垂直的虚线是碳交易政策实施的时点。从(a)中可以观察,在2012年碳交易试点实施前,湖北试点造纸业碳排放实际值与合成值变化路径相似,2012年碳交易试点干预后,湖北省造纸业碳排放实际值与合成值的演化路径发生了明显偏离,2013年实际碳排放出现了显著下降,随后实际值一直位于合成值之下。这表明碳交易政策对湖北地区的造纸业碳减排有持续正向作用。图1(b)显示,在2012年政策干预后,重庆试点的造纸业碳排放波动式变化,但总体上低于合成控制值。这表明,碳交易政策对重庆试点造纸业碳减排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时间不持续。

图1 碳交易试点对造纸业影响效应

综上可知,碳交易政策在不同地区影响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地区政府监督力度、配额分配制度以及碳交易制度等因素有关。湖北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碳交易市场,具有中国最大的碳交易体量。在碳交易监督方面,湖北规定违约企业将以当年碳交易市场价的3倍缴纳罚款,并且在下年的配额中将以双倍扣除,还提出了将碳交易履约责任纳入国企领导的年度绩效考核。这种较严苛的违约惩罚,将极大提升企业的自主履约度。在配额分配方面,湖北试点一方面通过允许交易配额留存下期使用、个人投资参加交易等方式提高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增加碳交易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采用历史法和碳排放强度绩效法相结合方式设置配额总量,即企业80%的碳配额基于历史排放,另外20%的配额参考企业减排绩效,此种将事实与绩效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可极大提升企业减排动力。在碳交易管理中,重庆市政府采取了较轻的惩罚制度,企业存在违约行为,政府将以3倍月均价对其罚款,并没有扣减其下年配额。其次,在配额分配方面,一方面,以历史排放量最高的年度排放量为基准,调整设置配额。此种设置方式为企业以后长远发展留下了扩能空间,但以历史最高排放量为配额基准,可能存在管制过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排放量申报与核查时,允许企业保定量与审定量间有8%的浮动。此种方式,对于排放数量大、配额基数多的企业,可能通过调整申报量多获取配额,进而削弱碳交易制度减排效果。

2.2 稳健性检验

本文借鉴Abadie的做法,运用排序法检验合成控制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如果某地区试点前的合成控制估计平均预测标准差(RMSPE)较大,则表明合成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评估结果可靠性较低。因此,文中剔除试点前RMSPE值高于检验地区1.5倍的样本地区。图2分别展示了湖北和重庆的排序检验结果,Y轴是试点地区造纸业碳排放真实值与合成值的差值,差值越小表明该试点地区的减排效果越好。其中,黑线表示试点地区的造纸业碳减排效应值,灰线表示其余地区减排效应。从(a)中可知,与其它控制组相比,湖北省造纸业碳排放实际值比合成值更小,即其它省份要得到与湖北省相同的政策效果是小概率事件,进而证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其造纸业减排效应评估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政策评估结果稳健。反之,从(b)中可观察到,重庆试点的政策评估结果并不稳健。

图2 排序检验结果

3 结论与启示

以中国造纸大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分析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造纸业碳排放影响效应,并采用排序法检验了评估结果稳健性。得出以下结论:①碳交易政策对造纸业碳排放具有一定正向影响,能够促使地区造纸业碳减排。②碳交易政策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碳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省造纸业碳排放显著降低,试点政策对湖北试点造纸业碳减排有持续正向影响,该效应随时间增长而递增。重庆试点造纸业碳排放也出现了短暂下降,但造成其下降的并非试点政策。

鉴于此,本文启示如下:①政府应该加大对碳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要求参与企业按时履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配额交易;完善碳市场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市场运行法律保障,使得碳市场运行有法可依;推动碳市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交易活力与市场建设的创新力。②地区造纸企业应该转变发展认识,把碳管理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定期对企业碳资产盘查、分析,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提升企业碳竞争力;主动引进低能耗和低排放的造纸设备或技术,降低造纸综合能耗及排放,使企业在碳交易背景下主动规避碳风险,把握碳机遇。

猜你喜欢

配额试点效应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懒马效应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