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地区村庄苹果产业发展探析
——以庆阳市郭堡村为例

2022-01-08张国勇张文政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庆阳市苹果

张国勇,张文政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兰州730070)

苹果为栽培种水果之一,又被称为“平安果”“天然子”,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境内产区分布目前以黄土高原区和渤海湾产区为主。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要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目前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既要巩固产业扶贫的成果,实现稳定脱贫且不返贫,更要突破脱贫攻坚阶段作为扶贫产业的专项、单一的特点,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业态方面寻求有效衔接,促进苹果产业振兴。本文从庆阳市农业支柱产业——苹果产业发展这一角度通过对郭堡村苹果种植情况全面分析,为特定产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积累了理论基础,也是对各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发展阶段的补充,形成完整的苹果产业体系,增强庆阳市苹果产业市场竞争力,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 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庆阳市作为苹果黄土高原产区主要的优质果生产基地之一[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光照、气温、水条件配合良好,苹果种植所需的自然条件都基本具备,庆阳产区的绿色有机苹果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奖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优质苹果之乡”。庆阳市以区域禀赋优势将苹果产业作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在辖区中南部塬区县域着重发展,在持续加大政策、资金、组织保障和标准园建设等扶持力度的情况下,链条式高质量供给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苹果栽植面积、产量提升的同时,各项效益稳步增加,产业化水平也稳步提升[2],截至2020年底,庆阳市苹果栽植面积居甘肃省第三,全市栽种果园面积达11.8万hm2,年产量约90万t,初步统计产值近45亿元。庆阳市苹果产业以其具备的特色优势产业链条集结人、地、资金等多项生产要素顺利完成全市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3]。

本文实地调查的郭堡村属董志镇下辖,处在庆阳市主城区的东南部城乡结合处,紧邻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崆峒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华能集团庆阳生活基地。东西、南北跨度各5 km,西邻北门村、南邻崔沟村、寺里田村;北邻周岭村。共辖10个自然组,620户农户、3 664 口人,土地面积520 hm2,耕地 324.27 hm2。截至目前果树种植面积约为 203.33 hm2,除去近三分之一的未挂果果园,2020年产值达到近600万元。果树种植已成为全村最大占比的经济收入来源。

表1 西峰区苹果产区生态条件表

图1 郭堡村2015—2020年种植面积趋势图

2 郭堡村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2.1 种植比较优势明显

郭堡村位于西峰区东南部,处于最适宜发展优质苹果的12条黄土塬之一董志塬上,年降雨量 450~700 mm,海拔880~2 085 m,年平均起气温 8 ℃~12 ℃,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各项指标。土壤平均厚度超过100 m,含水层的深度一般在30~100 m。黄土是土壤松散肥沃的主要土壤,这种土地资源优势为果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它还有大量建造水果坑和贮藏苹果的独特条件[4],对于苹果种植具有较大区位优势。

2.2 种植面积规模适度且稳定增长

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全村积极响应。目前全村盛果园及幼果园栽种面积达203.33 hm2,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2.7%。

自2015年开始,郭堡村苹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0年底,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121.53 hm2,增长近2.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20.18%。随着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果农意识到苹果产业在未来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将会进一步稳固其在庆阳市农业产业的支柱地位,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逐年增加,所以郭堡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2.3 果园管理经验丰富

近年来全村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外出考察等方式指导果农规范化管理果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2019年,全村苹果年收入1万元以上农户480户,5万元以上76户,10万元以上19户,苹果纯收入占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已经成为全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4 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劳动力资源总量很大。农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很大。庆阳市农业人口占到辖区总人口7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有80多万人[5]。其二,低价劳动力多且成本利用性高,苹果价格具备竞争优势。郭堡村作为农业大村,这几年通过培训,部分农户已经熟练掌握了苹果生产的基本技术,对于发展苹果产业有充足的劳动保障。

3 郭堡村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问题

3.1.1 整体规模大而单户规模小

苹果产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受到传统小农模式的束缚。郭堡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苹果种植在农户之间有一定的盲目跟风性,其行为选择受到种植效益的引导和利益驱动。但由于非专业化的生产形式,经营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淡薄,这些家庭果园很难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3.1.2 品种结构单一

郭堡村苹果种植品种单一,优质品种较少。其中富士占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黄元帅、红元帅、秦冠、嘎啦等种植较少。品种分布上呈现出“早熟其缺,中熟偏少,晚熟过多”的种植趋势。

3.1.3 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民知识储备不高,缺乏生产操作技术指导,体系管理不够规范化、标准化,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种类、剂量、次数以及施肥次数等,带来疗效差、苹果中农药残留过量等问题而且还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6]。

3.2 产后问题

3.2.1 分拣、包装层级不够明确

在苹果产前阶段,果农种植运作能力较差,商品化处理意识不够高,产后阶段商品果处理仍以人力手段分级、包装、贮运为主,这就加大了苹果的破损程度以及分级的准确性,致使商品率的下降,产量和产值效益相差悬殊,影响了产业整体的效益[7]。

3.2.2 贮藏设施不够完备,技术含量低

全村贮藏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设施不齐全,缺乏一些耗能低、价格实惠的贮藏库,目前还以土窑洞、冷凉库等简易贮藏为主,其中土窑洞共64口,冷库、凉库主要是种植大户将苹果运往西峰城区所在库贮藏,成本花费较大。对于苹果种植散户来说很难承担这些贮藏费用,就只能放置在简易库中,这样就使得果品品质及口感度下降,难以卖出好价钱。

3.2.3 果汁仍是主要加工类型,相对单一

果汁加工原材料仍以苹果的残次果以及落果为主,加工企业采用混合品种加工生产,使得产品的酸度还不够,市场风险的加大也导致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变弱。虽然已经开发出膨化苹果片、苹果干,但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8]。

表2为甘肃省内主要浓缩果汁加工企业产能状况。由表中数据可知甘肃省境内浓缩果汁加工主要以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和陇南市为主。上述加工公司设计产能合计30万t,占全省浓缩果汁产能的85%,截至2019年,这些公司的实际果汁产出为21.1万t,占到设计产能的70%。随着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苹果加工企业的进一步扶持和政策倾斜,苹果加工企业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产品线,多数企业已经不单单将浓缩果汁作为主产品线,而是引进多条加工流水线,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如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调整自身产品架构之后,引进瑞典利乐公司苹果醋、苹果酒、苹果罐头和苹果脆片等多种产品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集中了瑞士布赫公司的HPX5005I榨汁机、利乐公司的超滤设备、蒸发器、无菌罐装机等代表世界食品加工领域先进的生产设备。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庆阳市通达公司鲜果处理加工能力40 t/h,年产酸度在1.6%~2.2%的高酸浓缩果汁2万t,其他酸度果汁2.5万t,并且拥有容量为 4 000 t的罐装冷库。除庆阳通达果汁公司之外,省内其余加工企业也积极与他省优秀加工企业展开合作交流,引进先进设备流水线,进一步提质增能,做到效益最大化。

表2 甘肃省浓缩果汁企业产能分布情况

3.3 营销问题

3.3.1 苹果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

从销售主体角度来看,庆阳市比其他地方的苹果龙头企业少,小户型经营较多。董志镇当地经销商较少,在苹果收获季节,来自广州、深圳、烟台等沿海地区的一些商户在当地停留,低价买入苹果。在苹果分销配送业务中,直接提供苹果分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体系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原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集市和零售商到达消费者。中间环节众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苹果难以进入超市[9]。

3.3.2 竞争优势逐年降低,品牌影响力低

由于村庄内并未建立起标准生产基地,主要是由各农户以家庭果园为生产方式,加上村民缺乏苹果生产的专业知识。他们只依靠别人或他们以前的生产经验来开展生产活动。技术含量较低,以往所具有的红富士品种优质生产区这一优势也逐渐下降,竞争优势不明显。此外,与其他大型村庄相比,品牌知名度较低,苹果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这会导致品牌培养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为了弥补此短板,也有很多农户以静宁苹果品牌为依托,将自家苹果包装成静宁苹果,提高了收益但是破坏了静宁苹果品牌影响力。

4 发展建议

4.1 强化标准化经营生产,提升产能

郭堡村地处庆阳市12条优质苹果生产塬之一董志塬上,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创建优质无公害苹果产业基地,提高全村经济收益。一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大规模经营;二是筛选适合本村种植的优良品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实行标准园管理。三是组织果农实施伤口保护、抗旱、稳产限载、绿色防控、移植大树等技术措施,对近年来栽植的幼园进行集中管理,提高果园产量和果品质量[10]。

4.2 从村庄自身发展规划入手,提高收益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目前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大战略的交汇期,产业更是脱贫致富的第一手段。全村要发挥当前在苹果产业中所取得的优势及经验,更要结合目前及未来村庄发展规划,将苹果产业做大做强[11]。郭堡村处于庆阳市西峰城区与乡村的结合地带,一方面要根据目前及未来十年的村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苹果种植区域,适当预留部分农业产业发展用地以便在未来城区势必向南拓展的前情下不会影响村内居民收入。另一方面是通过标准园的不断建立培育,扩宽苹果产业链,在自身村庄禀赋及地理优势条件下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村内目前主导的苹果产业为主,拉动观光休闲农业、城郊旅游产业等一些热门行业来吸收和带领更多村内劳动力创业就业。

4.3 健全政府导向扶持体系

①对接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各项惠农支农资金投入,形成良好合作的工作格局,确保所有行动有序进行并取得实质性成果[12]。以提质增效为首要目标,稳定现有规模并合理划分种植结构,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再扩大种植规模。

②加大“庆阳苹果”宣传力度,建设品牌效应。一是以按照各项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来全面提升目前庆阳知名苹果品牌“华泰”“董志塬”“陇蜜”等的质量,在此基础之上将全村苹果集中起来统一进入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额。二是开发类似于“平凉金果网”的行业网站,发布“庆阳苹果”全产业链体系的各项环节进展、销售收购信息等进一步扩大宣传广度[13]。三是鼓励各类电商自媒体的渠道销售平台发展,多方位推介“庆阳苹果”。

③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技术培训体系。技术培训要结合当地区域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习致用,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将培训效能与实际增收切实接轨[14]。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根据各县镇不同情况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以及合作社工作汇报会,指导规划各区域果业发展;二是健全苹果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郭堡村苹果的生产、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保存、分销、销售等全面质量监督,强化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让全村果农要将生产优质果与管理体系化做到并重。

5 结论与讨论

庆阳市苹果产业的发展已经走上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更要继续巩固自身的苹果产业发展优势,立足于庆阳市资源禀赋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更高质量为保证,以多功能农业产业融合来刺激苹果产业与其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庆阳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郭堡村作为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典型,借助于其靠近主城区的便利交通优势,在提升果业品质、完善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的同时更应该融合发展,将苹果种植与教育、旅游、医疗等产业结合,开展农业科技认知教育、观光采摘旅游、康养结合等优质社会化服务项目。但由于郭堡村地处庆阳市主城区的东南部城乡结合处,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开发,在未来几年势必要纳入城区规划,能否保证村庄整体苹果种植规模的不减少,以及苹果产业作为现阶段郭堡村主导产业的地位不动摇,还需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接下来的进一步规划调整。

猜你喜欢

庆阳市苹果
中秋节
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花语
作品赏析(2)
东西老区合作 携手教育扶贫
——南通市老促会募集资金资助庆阳老区贫困学子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