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2022-01-08陈小雨管志杰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省份高质量林业

陈小雨,管志杰

(常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短缺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峻,林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体,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提升林业改革的质量与速度,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逐步壮大,但区域发展失衡、森林资源质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科学评价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地区发展差距并找出主要制约因素,对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的双重优化,是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自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以来,不少学者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和特征[1-2]、问题及制约因素[3-4]、水平测度[5-6]等方面展开研究。围绕林业发展质量评价,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面,学者们基于PSR模型[7]、可拓学理论[8]构建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也有学者开展林业生态的评价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9-10]和林业生态支持系统[11],展开我国林业生态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环保技术革新等提升林业生态效率[12]。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林业发展质量研究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为本文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提供了参考,但尚未发现有学者进行国家层面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因此,基于理论框架,建立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2012—2017年我国31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及区域差异分析,以期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2 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2.1 理论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多维的,是经济、市场、环境三者质与量的有机融合。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应综合考虑经济、市场、环境,注重三者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当前与未来。对于林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林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为前提,不断创造经济与创新动力,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优质林业生态服务产品的需求,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绿色增长、产业优化升级和开放发展新格局。本文认为林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涵盖经济效益、创新驱动、产业协调、生态文明、开放发展五个方面。经济效益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维持经济效益增长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与动力结构,保证产值增加率、经济共享水平等的稳步提升,以实现林业经济发展从量多向质优的飞跃。创新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提升林业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离不开创新驱动。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实现林业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产业结构协调与高级化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合理分配资源要素在各林业部门之间的投入比重,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林产品由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的转变,形成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的效益循环。生态文明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间的良性循环。开放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开放理念可以获取资源要素,加快我国林业全球化发展进程。扩大外贸、外资比重,通过营造优质林业营商环境,实现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

2.2 指标选取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构建理论和林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了包含林业经济活力、林业创新能力、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态环境和林业开放水平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完整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选取、指标衡量方式及属性见表1。

表1 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样本时间跨度为2012—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及统计局官网,其中林业进出口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库(https://www.epsnet.com.cn/index.html)。

4 结果与分析

基于搜集的指标数据与评价模型,测算得到2012—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各省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续表

4.1 全国层面分析

从全国层面看,2012—2017年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是随着2012年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理念的提出,国家林业局深化林业改革,通过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大林业投资与管理力度、创新林业政策与制度等措施,推动了林业产业现代化。

4.2 区域层面分析

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林业综合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领先优势逐步减弱;中部地区在2015与2016两年内发展情形较好,但在2017年部分省份发展较为逊色;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经历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2013年林业发展指数达到峰值,在2015年降至最低水平,而在2017年又达到较高水平,在三大区域内排名第一。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后,技术更新,交通便捷,加上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东中部地区无可比拟的林业发展优势。

4.3 省份层面分析

从省份层面看,省与省之间林业高质量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2012—2017年西藏、福建、广东、湖南、浙江、上海、江西7省(区市)稳居前10,共同组成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东部地区的海南、江苏、山东等到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得分排名位于11~25之间,构成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梯队;而排名常年靠后的省份,如山西、宁夏、河北、吉林等则构成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梯队。

为进一步探究2012—2017年各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差距,借鉴魏敏等(2018)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研究,依据2012年、2017年各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将31个省份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发展类型,最终制成了对比散点图(图1)。

图1 2012年与2017年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省份区域分布对比

从东部地区看,明星型省份数量减少,上海、浙江、海南3个省(区市)已从明星型跌至平庸型区间。可能原因是随着主题公园兴起,上海森林公园国际吸引力减弱。浙江、海南两省由于人口持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林业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滑。天津和北京在森林火灾受害率指标上呈相反发展趋势,两者排名产生较大变动。山东、江苏和辽宁一直属于林业平庸型发展省份,河北则稳定在落后型区间。

从中部地区看,林业发展类型区域划分相对稳定,主要包括2个明星型省份(湖南和江西)、1个平庸型省份(安徽)、2个落后型省份(山西和河南),而湖北、黑龙江和吉林3省林业发展从平庸型降至落后型。丰富的林产资源和林权制度改革是湖南、江西两省林业发展活力保持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和河南省发展均逊色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林地产出、森林覆盖状况不理想。2012—2017年湖北、黑龙江依然处于平庸型与落后型分界线附近,但吉林省受2017年我国全面停止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行为影响,已处于中部地区林业发展平庸型省份末端。

从西部地区看,西藏是明星型省份代表,凭借丰富的林地和活立木资源、低人口密度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更优是广西、陕西、甘肃、青海、贵州实现向上转型发展的共同原因;四川省已从明星型跌至平庸型区间这可能原因是受2015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四川林业外资吸引力不断弱化的原因;宁夏、重庆、新疆的林业发展相对滞后,依旧处于落后发展阶段。

5 结论与建议

基于理论框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17年我国31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分析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得到以下结论:从综合得分来看,2012—2017年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地区林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存在,主要呈现“东高、中低、西平”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东部地区林业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但领先优势在逐步减弱;中部地区林业发展缓慢,落后型发展省份居多;西部地区林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因此,从区域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①对于东部地区,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心。上海应加快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林业服务业;浙江、海南和北京应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管理体系,解决东部地区因人口膨胀、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质量下滑问题;②对于中部地区,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强化特色林业经济效应是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湖南和江西两个明星型省份应继续保持对林业改革创新建设的高度重视;山西和河南应通过采取培育人工速生丰产林、防风固沙林和建设湿地等措施,增加林地产出与森林覆盖面积;吉林应加速发展林药、林粮等模式的林下经济,减小“全面停伐行为”的不利影响;③对于西部地区,要以提升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吸引外资作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陕西、甘肃等省份应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和支撑,借助获取的经济投资和先进技术,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产品质量;四川应搭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增强林业的外商投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省份高质量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land produces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