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胃肠外科住院病人非计划入住ICU率和病情康复的影响
2022-01-07徐美玲
徐美玲,陈 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江苏210008
胃肠外科(gastrointestinal surgery,GS)涵盖内容极为广泛,它主要包括胃部、小肠及结直肠疾病的手术治疗,也包括胃癌、急性肠梗阻、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人所患疾病及症状的差异,其治疗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胃肠外科不仅是我国大中型医院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也是各个省份、地区医疗机构发展中的重点专科[1]。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逐步深入和科技革命的转型与升级,胃肠外科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基础学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各项医疗技术与手术治疗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娴熟,但所面临的挑战依旧巨大,尤其是各种重大疾病病人的出现与涌入更是大大地增加了胃肠外科的压力[2]。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积极地引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S)对各种非计划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评判、整理和根据分析、评判、整理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案,缓解非计划入住ICU率和促进各种疾病病人康复都有重要的价值。因此,选取本院收治的350例胃肠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EWSS的引入对胃肠外科疾病病人非计划入住ICU率和病情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会(CGS-SSCMA)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制定的《胃肠外科诊断与指南(最新版)》[3]作为本次350例胃肠疾病病人的主要筛选依据,纳入时间以2014年1月—2018年1月为准。350例病人,中男201例,女149例,年龄18~75(54.5±10.0)岁。纳入标准:①无酒精中毒者;②胃部、小肠及结直肠疾病者;③胃癌、急性肠梗阻、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者;④胃肠外科手术治疗时发生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者;⑤胃肠外科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者;⑥胃肠外科严重腹腔脏器损伤者;⑦胃肠外科手术后早期并发症者;⑧愿意接受和签署胃肠外科治疗知情同意书者;⑨积极配合EWSS评分和非计划入住ICU率相关标准者。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1.2 EWSS评分方法
1.2.1 EWSS评分相关情况简述
所有纳入病人在入院确诊后均按照EWSS的相关规定与操作流程在迈瑞VS-900生命体征检测仪进行计算。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转归和预后分成4组:①好转离院;②入住专科病房;③入住ICU;④急诊死亡。
1.2.2 EWSS评分标准
EWSS评分内容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等,具体评分内容见表1。其中EWSS>3分时提醒ICU医护人员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处理方案;EWSS<5分时大多数病人无须住院治疗;而当EWSS=5分时病人病情变化危险增大;EWSS>5分,提示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鉴别;EWSS>9分时,有死亡迹象,必须入住ICU治疗。
表1 EWSS评分基本标准
1.2.3 建立预警评分处置方案
①EWSS评分为0分时,按原有检测频率检测,通常无时间要求;②EWSS评分为1~3分时,按原有检测频率检测,且在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通常无时间要求;③EWSS评分为3分(任意单一变量)时,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通知医生,且检测频率≥6 h检测1次,通常无时间要求;④EWSS评分为4分或5分时,采用SBAR模式通知医生并及时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和实施处理方案,且检测频率提高至≥2 h检测1次;⑤EWSS评分为≥6分时,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通知胃肠外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评估,抢救病人或请求会诊,且检测频率提高至≥30 min检测1次。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350例病人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比较不同评分阶段数值变化分数段病人的去向与预后差异,不同年龄组、不同血氧饱和度(SpO2)组、不同评分段病人急诊滞留时间和预后EWSS数值;将其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不满足χ2检验标准的数据则进行Fisher精确检验。两组定量且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EWSS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EWSS评分越高入住ICU救治的比例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WSS评分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详见表2。
表2 不同EWSS评分病人预后 单位:例(%)
2.2 不同EWSS评分分数段病人3 d预后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EWSS评分病人3 d预后结果比较 单位:例(%)
2.3 不同预后病人EWSS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病人EWS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年龄与EWSS评分的关系
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4种EWSS分数段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病人EWSS评分比较 单位:例(%)
2.5 SpO2水平与EWSS评分的关系
SpO2≥95%的病人291例,EWSS评分为(1.85±1.56)分;SpO2<95%病人59例,EWSS评分为(6.50±4.23)分;两组EW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EWSS评分升高与低氧血症有某种联系。详见表6。
表6 不同SpO2水平病人EWSS评分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EWSS在胃肠外科手术应用现状
目前EWSS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频率是极高的,这与胃肠外科疾病的基本性质和EWSS良好的评价性能息息相关[4]。然而由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系统沿用频率高,全部参数数据的获取时间长而导致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项指标评定结果,EWSS却恰恰相反[5]。EWSS只需通过评价病人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则可获取相应生理指标分值和制定相应的医疗处理干预原则,整体效率极高[6]。据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医院均将EWSS作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治疗、术后监护、并发症防治和生活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7],如《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近些年来在1 200余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的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EWSS,使Ⅰ、Ⅱ期病人术后5年存活率大大提升,有的达100%和90%,更有的存活率≥10年[8]。
3.2 EWSS评分与非计划转入ICU率和病情康复的相关性
根据《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9]公布情况来看,所谓非计划入住ICU率主要是指非计划转入ICU病人数占同期转入ICU病人总数的比例,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高低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发生与麻醉诱导前各项手术活动的开展关系密切,导致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10]。从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来看,非计划转入ICU病人的病情是极其严重且发展迅速的,且临床医师也无法准确掌握病情的基本变化频率,这就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将挽救病人生命作为临床治疗的首要任务。在本研究中,通过对350例胃肠外科病人引进EWSS后发现,当EWSS评分越高时,病人非计划入住ICU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如0~3分时非计划入住ICU率仅占2.93%,4~5分时占35.29%,6~8分时占61.29%,而>8分时则高达83.33%,提示胃肠外科病人非计划入住ICU率与EWSS评分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即EWSS评分越高,非计划入住ICU率越高,反之亦然。蔡新妤等[11]通过对400例急诊病人实施分组研究后发现,当病人EWSS分值越高时,病情也越危重,入住ICU救治的频率也随之递增,当然病人死亡率也越高,这与本研究中的结果不谋而合,证明了EWSS评分与非计划转入ICU率和病情康复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在本研究中,当EWSS评分越低时,胃肠外科病人的好转离院率与好转率则越高,当EWSS评分越高时,胃肠外科病人的好转离院率与好转率则越低,如0~3分时,好转离院率为74.15%,好转率为57.56%,6~8分时好转离院率为32.26%,好转率为19.35%,提示EWSS评分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而从不同EWSS评分分数段来看,EWSS评分分数递增,病人3 d预后率也随之变化[12]。不同EWSS评分分数段与不同年龄段病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住ICU与入住HDU、好转离院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WSS评分对胃肠外科住院病人非计划转入ICU率和病情康复有者重要的参考价值,EWSS评分越高者好转或治愈的比例越低,死亡率则越高;EWSS评分与患胃肠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呈正比,而与胃肠外科住院病人的好转或治愈则呈负相关[1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还发现,EWSS评分与低氧血症也存在一定关系,如SpO2≥95%时EWSS评分(1.85±1.56)分,SpO2<95%时EWSS评分(6.50±4.23)分,说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越高,EWSS评分越高,低氧血症发生率越低EWSS评分越低,这同样说明了在胃肠外科住院病人临床康复与否与EWSS评分的高低有重要关系[14],这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术后并发症诊断等级规范专家共识(2018年版)》[15]中的相关规定是相互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