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认同文献研究综述
2022-01-06朱晓红
朱晓红
摘要: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劳动结构,劳动结构的变化又不断更新着人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与期待,劳动教育的概念被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因此,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着不同价值观。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解读,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本课题人员主要从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多重研究视角进行探索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认同,采用文献法分析综合前人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研究,挖掘新时代幼儿劳动价值的内涵。
关键词:劳动 劳动价值 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劳动教育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表述,并且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做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论述。他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9 年11 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来愈受到关注。
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出现了多元的理解,劳动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教育呈现重智轻劳、智劳对立的形态。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不一致必然导致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缺失,以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幼儿阶段是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阶段,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但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社会上对3-6岁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孩子还小,不能理解什么是劳动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劳动;有的人认为劳动是清洁工做的事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清洁工;有的父母及照料者的包办代替,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未能养成;幼儿劳动教育的提升与深化面临多方面的阻力。因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势必影响幼儿的劳动教育价值关的形成,从意识层面了解家长对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度,分析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是构建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进一步了解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认同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
研究者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近五年,共有2050篇文献,学者们研究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比较多。再通过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五年,只有20篇相关文献,说明幼儿劳动教育研究者关注较少。其中,2019年发表论文量最多,共12篇,可见,幼儿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热点话题。学者们主要从劳动的现状、内涵、作用、意义、实施路径、培养策略等方面研究,研究幼儿劳动教育价值比较少,而且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
霍力岩认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优秀品格养成的莫基工程,是直接经验获得的基本途径,是整体性教育的充分体现,是差异化教育的重要形态。[]郑娟玉认为劳动能培养幼儿坚持、吃苦耐劳的品质,劳动是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能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劳动能提高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王浪认为劳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劳动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何义认为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他认为劳动可以缓解焦虑,劳动可以释放快乐,劳动可以预防神经症,劳动可以帮助孩子成为完整的人。[]学者们主要从劳动能提高个人价值来说,有一定的片面性,几乎没有提
到让幼儿了解劳动也能产生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论述。
有的学者从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探究,姜晓,胥兴春认为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是政策依据缺失——幼儿劳动教育地位不明,专业师资缺乏——幼儿劳动教育实施保障不力,课程体系零散——幼儿劳动教育实施内容不清,家长支持不足——幼儿劳动教育实施成效甚微。[]梁月琴、赵杰通过问卷法和观察记录法了解到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的现状是大班幼儿能够午睡后自行整理被子的占比仅为50%,掌握整理要领的幼儿比例更少;不常参与劳动的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存在注意力易转移、持续时间较短及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幼儿园较少组织劳动活动,幼儿鲜有机会参与劳动,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不多,劳动能力培养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存在缺陷;家长对幼儿劳动能力的重视度较低、关注度不高,与教师在此方面的沟通也较少;并从教师、园所、家长等层面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郑娟玉认为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是劳动教育内容不齐全、劳动教育时间及措施不足、少数家长的干扰。[]从以上学者对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都有提到家长与幼儿园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有家长干扰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但这些现状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梁月琴、赵杰研究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也主要针对幼儿园大班进行调查,不够全面、客观。
有的研究者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给出了建议,王浪认为实施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工具的年龄差异性/趣味性,注重劳动内容的多样性,劳动内容的自主性原则,强化奖励,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的学科有机渗透,家园配合,发挥教育合力。[]姜晓,胥兴春从国家层面、园所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给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他们认为重视劳育地位,强化政策建设;开发园本课程,强化专业师资;提供劳动机会,优化教学技能;支持配合延伸,形成教育合力。[]霍力岩从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一日活动给出劳动教育的建议。[]郑娟玉认为要增设劳动教育课程,从区域课程、户外活动、一日生活开展劳动教育,并要积极改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从上述文献中发现学者们从各个层面对劳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建议,都有提到要改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点,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增强劳动教育价值认同度,当人们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度较低时,这些实施策略也无法实施到具体情境中。所以,研究家长对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是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前提条件。
二.国外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近现代劳动教育发展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俄罗斯继承了这一模式。二是在“劳作学校”模式和“做中学”模式基础上开展的劳动教育。[]沿着这一脉络发展起来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劳动教育都源于“手工艺教育”“工艺、教育”,最终蕴含于技术教育之中,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又略有不同。[]美国的劳动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二是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三是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美国劳动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教育内容与形式特别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二是各种劳动教育都与实践相结合,从“做中学”,而不是依靠书本在教室里传授;三是小学和初中的劳动教育主要分散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活动中,旨在培养一个人终身的习惯、品质,而不是仅当作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任务,高中和一部分大学设有劳动教育课程,则侧重于探讨劳动关系、工会组织与管理等内容,这与我国的劳动教育存在着根本性差异。[]从加拿大劳动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来看,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是培养理念未完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局限性;[]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对不同年龄段应能完成的劳动任务进行了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日本基础教育中特别强调幼儿参加集体劳动。[]同时,外国非常注重對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开设专门的师范专业,探索并规范劳动教育教师培养的课程标准,设置劳动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师保障。[]为了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提升毕业生就业,部分国家在劳动技术课程中设置职业认识与体验模块,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由此看出,国外非常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并有法律支持保障,劳动教育课程丰富,且有层次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相关的课程,注重师资的培养,有利于家长认识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研究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比较多,研究幼儿教育的较少。国内外学者对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看,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劳动教育的内涵、原则、现状、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的较少。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多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带有较强主观性,较少采用实证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研究政策法规、阅读相关文献,人们对于幼儿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主要集中认为劳动能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上,但有的学者们仅从单一的几方面去说明劳动的价值,例如只说了劳动可以培养独立性,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其他方面未涉及。有的维度划分不清晰,概念有重叠现象,因此,从前人研究看对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理解是片面的,而且没有认识到幼儿也需要了解成人的劳动,需要认识劳动本身带来的价值。前人研究的劳动教育一般把家长作为影响劳动教育成效的一个因素研究,单单研究家长的劳动价值观的比较少。我们可以从研究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着手,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新时代家长对3-6岁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认同的现状,通过行动研究增强家长对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