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分析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多元课程
2022-01-06潘俊峰李志芳徐迪雄
潘俊峰 李志芳 徐迪雄
摘 要:为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该研究对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459名本科生和2016级16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按成绩好、中、差和动机强、弱将学生分为6类。6类学生分别对5个板块23门英语课程进行李克特10分等级尺度评价,统计需求度。随后,运用熵权法确定各课程的指标权重,权重越大,说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需求看法差异越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通用英语有存续的必要性,需设定不同的课程起点,并辅以等级考试推动通用英语能力的提升,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医科院校学生专业相对集中,对专业学术英语的看法一致性优于通用学术英语,需扩大课程占比和覆盖面。医学生虽然对跨文化类课程需求排位靠后,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用慕课的形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到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医科院校;多元课程;学习动机;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083-05
Abstract: To construct multiple English curriculu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45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Grade 2018 and 165 in Grade 2016 in Army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to evaluate the needs of the 23 courses from five modules with 10-point Likert scale. Then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of each course. The greater weights indicate the greater differences of views on these courses. Multiple English curriculu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demand value and index w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construct multiple English curriculu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 English is in need, bu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different starting levels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motivation. Meanwhile, grade tests are supplemente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eneral English abil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college students. Medical students have more consistent views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English than general academic English, and the proportion and coverage of the courses need to be expanded. Although the needs for cross-cultural courses are not strong, it is necessary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eneral English and the academic English teaching by means of MOOC.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ltiple curriculum; learning motivation; need analysis
201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课程设置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但是以哪部分为主,《指南》没有明确提出。王守仁等国内知名专家一直提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1]。那么,什么样的大学英语课程符合医学生的需求呢?
有研究提出“人文为本,专业领引”,认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个是必修课程,具体内容为听说、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基础技能;第二个是选修课程,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第三个是自由选择课程,即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英语结合的相关课程[2]或者是第1-2学期通用英语,第3学期开设通用英语+医学人文英语,第4学期为专门用途英语模块[3]。也有研究主张对新生测试分班,基础差的采用通用英语模式,基础好的实行学术英语课程[4]。还有研究者提出了以文学为载体的大学英语课程[5]。上述研究均是从教的层面展開。可是“学习好坏是学生的事”[6],研究还必须重视学生本体。苏萍、王尧对医科大学新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做了现状分析,但是仅分析了学习需求与学制、专业和生源地的差异[7]。
本研究拟结合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找出不同语言水平和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最想要学习的课程,探讨构建一个符合医学生功利性需求和长远性、素质性需求的医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一年级)和2016级(三年级)本科生。课程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包括通用英语基础、通用英语提高、通用学术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和跨文化英语5个板块;第二部分是学习动机调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期望价值、学习态度、自我效能、学习行为6个维度。问卷采用纸质问卷,统一发放现场回收。2018级发放问卷459份,2016级发放问卷165份。回收后对问卷逐一进行筛选,对全选同一数值、缺失项过多的问卷予以剔除,有效问卷分别为443份和143份。
(二)测量工具
1. 课程需求测量工具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和医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将课程设置分为了5个板块,23类课程。采用李克特10分等级尺度,即1-10分别代表“完全不需要”至“非常需要”。得分越高代表对此课程的需求度越高。
2. 学习动机测量工具
学习动机的测量问卷借鉴了卢敏博士论文中的学习动机测量表,对原有量表条目进行了修订。问卷采用李克特10分等级尺度,即1-10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学生的动机越强。问卷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Hotelling's T-Squared=808.456,F=5.576,P=0.000<0.05,问卷各指标相关性很好;Alpha=0.917>0.9,问卷具有非常好的信度。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KMO=0.708>0.7,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调查问卷。
3. 学生课程选择的权重测量工具
首先,2018级学生因未参加四级考试,参考英语入学考试成绩(77.5分及以上优良,60-77.4分中等,60分以下成绩差),2016级学生参考四级考试成绩分(550分及以上优良,425-549分中等,424分以下成绩差),并结合学习动机调查强弱(7.5分及以上动机强,7.5分以下动机弱),将学生分为6类(第一类成绩好,动机强;第二类成绩好,动机弱;第三类成绩中,动机强;第四类,成绩中,动机弱;第五类成绩差,动机强;第六类成绩差,动机弱);然后,运用熵权法进行统计分析。权重值越大说明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差异越大。
二、研究结果
通用英语提高板块中的高级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写作的权重值排位均在前10位(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差异不大;从需求值来看(见表2),2016级所有类学生对三门课程的需求值都高于综合英语1-4;2018级除了第五、六类学生,高级英语听力和口语的需求值都高于综合英语1-4。
通用英语基础板块中的综合英语1-2的权重值排位在15位及以后(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差异较大。从需求值来看(见表2),2016级和2018级的第六类学生对综合英语1-2的需求值排位高于其他类学生。
考试类课程,四级辅导权重值排位均在10位及之前(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较一致;从需求值排位来看(见表2),成绩差的同学比成绩好的同学需求值排位更靠前。
专业学术英语板块中的5门课程,在表1中除了2018级的医学论文写作以外,其余权重值排位都在10位及之前,说明两组学生的看法差异不大;从需求值来看(见表2),除了2016级第六类学生医学英语听说的需求值为6.9,其余学生的需求值都在7以上。
通用学术英语中的学术论文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权重值排位在14位及以后(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对课程看法有差异。
从表1中可见,跨文化英语板块中的四类课程,两组学生看法有差异,2018级较2016级的看法差异更明显;从需求值来看(见表2),两组学生对跨文化课程的整体需求度不高。
三、讨论
(一)通用英语有存续的必要性,需设定不同的课程起点
学生对高级英语听、说、写课程的一致性需求,说明通用英语有续存的必要。学生自身有发展动机,如用英语开展全方位的交流、摄取百科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形象和修养等必须要学习通用英语课程[8]。
但是学生对于综合英语1-2级的看法差异,说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课程起点的设置是有不同需求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采用因材施教法,设定不同的通用英语起点,提升通用英语能力,实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转变。
此外,学生对等级考试也有一致性需求。辜向东等在对改革后的CET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后的CET在促进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尤其是对课外识记单词和训练五项语言基本技能方面[9]。将大学英语通用课程与等级考试结合更有助于检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目标,推动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10]。但是参加等级考试的学生工具型动机远远高于融合型动机[11]。因此,可将考试设置在第一学期,通过考试的同学即可进入学术板块的学习,提高其融合型动机追求,提升专业领域英语应用能力。
(二)专业学术英语需求值较高,需扩大课程占比和覆盖面
学生对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有一致性需求,因为医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相对聚焦,即便是英语水平差的同学也希望学习医学英语。有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想在学术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提升认知学术语言能力。而提升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就必须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及时与本专业知识相衔接[12]。以内容为依托的专业学术英语正好给医学生提供了大量可理解的学科知识作为语言输入,满足了学习者的具体学习需求,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此外,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给医学生提供了挑战医学生认知能力的语言材料,为医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语言习得语境,能夠感受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并有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医科院校的大学教学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避免了高校与中学,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同质化倾向。
相比之下,学生对通用学术英语的看法一致性和需求度都低于专业学术英语。但是高年级学习成绩好或学习动机强的同学,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和视野的开阔,对国际学术交流课程有需求,可以开设选修课并辅以第二课堂活动。
(三)跨文化类课程需求值较低,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
医学生对跨文化课程的认识差异大,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通用英语、学术英语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有强烈的意识,善于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见缝插针,将其渗透在课堂活动中”[9]。在“通用英语”教学中,挖掘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了解外国文化促进语言知识习得。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通过分析医学类词汇、语法特征和语篇结构等途径打好学生的专业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英语”课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高级、更专业,是对其他两类课程相关能力的增补。考虑到医科院校学生课程任务繁重,学时紧,要实现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可以以慕课的形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启发学生对跨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跨文化学习,同时,发挥教师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四、结束语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和2016级本科生,样本量来源单一,可能会影响检验效能,但是对结合学习动机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促进医科院校英语多元课程体系的构建。当然,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随其认知变化,教师可根据每学期的评估对学生提出课程模块学习建议,切实发挥分层多元课程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创大学外语教学新局面[J].外语界, 2009(1):5-8.
[2]张艳.“人文为本,专业领引”视域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创新思路探索[J].海外英语,2018(11):8-9.
[3]毛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西北地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西安医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17(21):15-16+23.
[4]徐偉.医学院校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选择探讨——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6):124-126.
[5]蒋桂红,莫焕然,兰美兵,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医学院校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3-115.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2.
[7]苏萍,王尧.医科大学新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现状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8(S1):161-165+177.
[8]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9]辜向东,张正川,刘晓华.改革后的CET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学生的学习日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32-39+159.
[10]李奉栖,章勇.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存续的必要性——一项基于西部某重点高校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4):50-58.
[11]李秀明,郭红.大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动机实证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10):33-34.
[12]耿延宏.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