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员分层带教在神内新护士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1-06张丽华
张丽华
延边脑科医院神经二科,吉林延吉 133000
神经内科属于综合性的科室,包含急救和康复等,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发展迅猛、病种繁多、并发症多,常见疾病如偏头痛、脑梗死、癫痫、脑出血、痴呆、周围神经病等,且老年人较多,患者病死、致残的概率较高,因此其治疗与护理均有较大难度,存在许多风险与安全隐患, 而护士在急救与康复中均是重要的参与人员,对于患者的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因此护士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临场应变的能力[1-3]。基于神经内科的疾病特点和科室的特殊性, 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新护士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临床护理实习可将实践和专业理论进行结合, 能够促使新护士从实习生到真正护士的转变。传统护理带教的教学思维死板,为“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护士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教学效果差,患者的护理感受也不好,为了改善此情况,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应用全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加速新护士向着真正护士的转变[4-6]。该文针对2017 年7 月—2020年4 月在该院的神经内科实习的60 名新护士, 予以其全员分层带教教学,并收集在此期间神经内科接收的200例患者的护理感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7 月—2019 年4 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30 名新护士设为传统教学组,2019 年7 月—2020 年4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30 名新护士设为分层带教组,分层带教组 2 名男性,28 名女性;年龄 18~25 岁,平均(21.64±1.35)岁。 传统教学组 1 名男性,29 名女性;年龄 19~24 岁,平均(21.28±1.76)岁。对比两组样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每组新护士选择100 例神经内科患者由上述两组护生分别开展护理工作,分层带教组患者中51 例男性,49 例女性;年龄45~84 岁,平均(64.68±5.47)岁。 传统教学组患者中 52 例男性,48 例女性;年龄 44~85 岁,平均(64.45±5.83)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护生均为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②所有护生均知晓该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③能独立完成出科考核及评估问卷的护生;④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加入该次研究,且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⑤所有患者均满足神经内科的临床诊断标准;⑥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0~90 岁之间;⑦依从性高,愿意积极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学习态度不端正,见习课程缺席3 次以上者;②不认可该次研究目的或方法的护生;③1 年内在其他医院工作过的护生;④研究过程中进修、生病、休产假者;⑤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⑥中途退出或拒绝加入该次研究。
1.2 方法
传统教学组:该组的新护士采用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方式,即“一带一”师徒带教,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负责新护士的带教工作,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示教以及专科培训等。
分层带教组:该组带教模式为全员分层带教,带教工作由多名护师及更高资质的护士共同开展,可分成两部分,即老师培训与新护士带教,具体如下:①带教老师培训:带教老师需要定期开展培训,要确保带教老师可以熟练地掌握带教内容,并对其备课内容进行检查,要符合新护士手册的要求,并检查其准备的教学课件和教具,保证在新护士接受的范围之内;带教老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教学方法,如个案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行动教学等,并在培训后考核。 ②新护士带教学习:所有新护士在其入科室之前,应由带教老师对其进行基础评估,包括性格、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专业成绩等,从而准确地了解每一位新入科护士的实际情况,然后按照评估结果制定最佳的带教方案;科学合理地规划带教的内容,确保每一位带教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其自身最熟悉、掌握程度最高的部分,例如消毒室带教老师教授新护士有关隔离和消毒的内度,包括制度、要求、流程、床边隔离、传染上报、针刺伤的处理等;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设计教学细则,以科室主要的疾病作为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注意培养新护士的责任心以及道德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方式则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新护士的最终要求是可以独自处理病患的基础问题,并拥有自行管理6~8例患者的能力,同时护士还要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平稳的应急态度。 该次带教分成4 个过程,第1 个过程是知识讲解, 提高新护士对制度与护理操作的了解,第2 个过程为提出问题,以某一典型疾病为例,由老师引导,新护士对其进行循证与探讨,第3 个过程为制定计划与实施,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书写文件,制定个人的护理计划,带教老师要多鼓励新护士,给予其前期帮助,尽量由其独立完成护理实践,第4 个过程为考核,即检验新护士学习期的成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生教学结束时的考试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岗位胜任能力、教学质量评分、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以及患者的护理感受。①教学结束考试成绩:理论知识、护理实践、制度与流程,上述考核内容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的考核成绩越优秀;②综合考核成绩:出入院登记、基础护理、院内监护、院内记录、用药安全,0~15 分,分数越高说明成绩越好;③岗位胜任能力:护理前评估、护患沟通、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水平、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00 分满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岗位的胜任能力越好;④教学质量评分:带教老师能力、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满分均为25 分,分数越高,说明教学质量越好;⑤患者护理感受: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借助自制评分表为患者测评,分值范围是0~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⑥教学模式认可度:以不记名投票的形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以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人数/总护生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教学结束考试成绩对比
分层带教组理论知识、护理实践、制度与流程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教学结束考试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教学结束考试成绩比较[(),分]
组别分层带教组(n=30)传统教学组(n=30)t 值P 值理论知识93.13±3.61 84.24±3.47 9.724<0.001 94.24±2.16 86.27±2.13 14.390<0.001护理实践 制度与流程95.34±2.45 85.49±3.47 12.700<0.001
2.2 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分层带教组出入院登记、基础护理、院内监护、院内记录、用药安全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对比[(),分]
t 值P 值2.299 0.025基础护理13.09±1.86 11.59±1.62 3.331 0.001院内监护12.38±2.02 11.09±1.55 2.775 0.007院内记录 用药安全12.08±1.87 10.96±1.68 2.440 0.017 13.21±1.12 12.03±0.93 4.439<0.001
2.3 两组护生岗位胜任能力评分比较
分层带教组护理前评估、护患沟通、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水平、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岗位胜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生岗位胜任能力评分比较[(),分]
组别分层带教组(n=30)传统教学组(n=30)t 值P 值护理前评估90.37±5.03 87.48±4.72 2.294 0.025护患沟通87.65±5.86 84.78±4.37 2.150 0.035专科护理操作90.93±3.75 87.57±4.01 3.352 0.001健康教育水平90.28±3.73 85.53±4.17 4.650<0.001病例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92.38±4.25 88.75±3.94 3.430 0.001 91.54±4.15 86.21±3.47 5.396<0.001
2.4 两组教学质量评分比较
分层带教组带教老师能力、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分层带教组(n=30)传统教学组(n=30)t 值P 值带教老师能力21.18±3.09 18.82±2.24 3.386 0.001课程安排20.79±2.62 18.75±2.51 3.079 0.003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21.83±2.68 19.53±2.65 3.342 0.001 22.99±1.38 20.68±1.25 6.795<0.001
2.5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对比
分层带教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总认可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比较[n(%)]
2.6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分层带教组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6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分层带教组(n=100)传统教学组(n=100)t 值P 值专业技能92.14±5.24 84.22±5.12 10.816<0.001医患关系91.41±5.36 84.62±5.33 8.983<0.001医疗环境 服务态度90.76±5.47 85.19±5.23 7.360<0.001 90.47±5.64 84.65±5.19 7.593<0.001
3 讨论
神经内科是临床中比较重要科室之一,大部分有神经疾病的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沟通困难等症状,而且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部分中老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较差,需要相关护理人员与之开展有效沟通,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7-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接受相关护理人员的悉心照顾,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及时情况随时调整护理模式,因此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病例分析能力和护理评估能力,新护士在上岗前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积累护理经验,从而才能提高新护士的护理质量和专业能力[9]。神经内科中脑梗塞、脑出血等症状引发的偏瘫症状比较常见,另外老年痴呆、脊髓炎、脑炎、三叉神经痛等症状,随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变化其疾病发生率也逐渐提高,上述病症目前临床并没有根治的手段,患者在患病后也会逐渐出现偏瘫、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相对较大,护理人员面临的护理难度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岗位胜任能力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10-11]。 岗位胜任力则是以护理前评估、护患沟通、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水平、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评估维度,可以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12-14]。
传统护理带教的缺点较为明显,其带教主体是老师,并不重视护生们的感受,导致其学习感受不佳,学习效果较差,填鸭式带教是传统带教的特色,尤其是神经内科,其护理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多变,对护士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更科学有效的带教模式[15-16]。全员分层带教更符合现代医疗机构的科室要求,此模式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带教老师在岗与否并不影响带教的开展,可以确保带教工作能保质保量地开展,其优点如下:①新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均有极大提升,此带教模式下的护生可多层次、多角度获得各种信息,有效规避了带教盲区的出现,实现了教和学的信息对等,提升学习效率;②新的护士可以通过此带教模式快速掌握制度、理论、操作与流程等,强化了护生的个人能力,加速了其成长,使其能尽快独立当班;③这种带教模式下的护生对科室的认同度会更高,更有归属感,能尽快融入到一名真正护士的角色之中;④护生的技能有显著提升,且更有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与医生的配合程度会更高,更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7-18]。
经该次研究可知:分层带教组理论知识、护理实践、制度与流程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分层带教组出入院登记、基础护理、院内监护、院内记录、用药安全、护理前评估、护患沟通、专科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水平、病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分层带教组带教老师能力、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分层带教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总认可度(96.67%)高于传统教学组(63.33%)(P<0.05),该结果与刘敏[17]的实验数据相近,其研究中护生对全员分层带教模式的认可度为98.00%(49/50),说明全员分层带教能有效满足护生对教学模式的需求,同时也说明该研究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层带教组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全员分层带教培训神经内科新护士可以有效改善新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可以融合贯通,提高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岗位胜任力,而且全员分层带教还能满足护士对教学模式的需求,通过全员分层带教培训的护士能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全员分层带教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