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实践
2022-01-06韩东旭
韩东旭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标志性研究成果。2020年12月,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式启动。结合以往,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抑或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作用。在“双一流”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发挥馆藏整理、教学科研服务、文献检索等基础作用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学科化服务,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本文主要分析“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科化服务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本质内涵,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学科化服务在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背景
我国的学科化服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高等学校历经“211工程”“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得到深入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化服务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网络条件下,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获取内容得到了很大改变,极大地克服了资源不均衡和方式单一等弊端,信息检索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用户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生活中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关于各个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样如此。高校的科研人员不会像以前那样,长期在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查找相关文献或是数据,如今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互联网改变了人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平台。但是,面对大量的信息,高校的科研人员更加关注如何从中找到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或是数据。也就是说,简单的资源获取无法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他们需要深层次、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需要重新定位。
2.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条件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问题,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教师才能形成自身的研究方向,发表研究成果并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基础性文献和研究资料也具有本质的区别。这样,只有学科化的图书馆员制度才能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提供这种服务的同时,学科馆员会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学科知识对基础文献和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分类,这样呈现在教师面前的馆藏资料在具有专业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学科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就是学科馆员服务,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进程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对于学科馆员自身而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科化服务,可以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二是开展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员自身内在价值实现的途径。三是通过学科化服务的开展,学科馆员既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又促进了自身价值的实现,这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科化服务得到更加深入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本质内涵
学科化服务的核心是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德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则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至今,国内影响力和规模较大的高校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建设和发展了学科馆员制度。
1.学科化服务的含义。关于学科化服务的定义,我国学者张晓林于2003年首次提出“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概念:“这要求我们按照科学研究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具体的实现形式将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1]15-16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发展,嵌入型融入方式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学者刘颖指出:“嵌入式学科服务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而是以一种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54结合对相关专家学者关于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分析以及具体图书馆工作实践,学科化服务是以用户需要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导向、以专业化资源建设为平台,将学科发展与馆藏资源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全过程和高质量信息支撑的创新服务模式。
2.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学科化服务平台是整个学科化服务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展现学科化服务系统中各要素、工具和资源的蓄水池,将用户、信息资源和学科馆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发挥整体的作用和服务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互联网+”和信息共享的大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应该遵循整体性、人本位、集成性、规范性、持续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原则,实现学科信息导航、专业资源推送、数据统计分析、信息素养教育等功能[3]146-149。只有这样,学科服务平台才能成为联系学科用户和学科馆员的重要媒介,保证学科化服务顺利开展。学科馆员通过此平台有效提供与学科知识、专业资源、信息检索相关的高质量服务,学科用户则通过此平台获取精准的需求信息,为教学科研提供精准性支撑。这种高质量的输出和精准性的摄入在学科化服务平台中得到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融合。而正是这种融合才真正地带动了传统图书馆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三位一体”的学科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应以服务为中心,确立信息共享、学科嵌入、学科馆员协同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首先,信息共享(Information Commons,IC)起源于美国,此概念引入到图书馆事业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活力。之后,IC学科服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局面,在整合基础资源和学科专业资源的基础上吸引用户主动进入信息共享空间。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它通过建立学科IC,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科博客服务、课堂服务、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等[3]109-110。其次,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具有“主动融入、参与辅助、学科精深、增值有效”[3]35的内涵及特点。学科嵌入型服务具有主动性,学科馆员的主动性带动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科馆员与图书馆用户的深度融入以及学科发展与教学科研活动的深度结合上。这使得学科馆员能够深入课堂及科研项目中,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最后,学科馆员在学科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狭义的学科馆员是指从事学科化服务的图书工作人员或图书馆员,广义的学科馆员指的是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学科馆员制度至少代表着两种结合模式,一方面是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的结合,学科馆员利用自身熟练的检索技巧和专业知识收集、梳理信息,图情教授则向学科馆员提供学院、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二者的结合保证了图书馆和院系、研究所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向广大师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沿信息和创新服务。另一方面是学科馆员和学科分馆的结合。所谓学科分馆即是指学校根据不同学科内容和专业设置在图书馆中设立不同分馆,对不同学科资源进行分类序化,建立起目标式的资源体系[4]17-19。同时,在不同的分馆单独设立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相对较高的学科馆员岗位,这种资源体系与学科馆员相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三、部分知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分析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科馆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做一下实证的调查研究,选取部分知名高校(20所),对其在学科化服务发展与学科馆员制度建立方面进行数据对比,试图发现问题并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
1.部分知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1)我们选取部分知名大学(20所)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方向如下图。
(2)调查步骤。通过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网上调查法对国内部分知名高校(20所)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化服务情况、学科化服务运行模式情况展开调研。
(3)调查分析(见表1、表2、表3)。
表1 学科馆员现状调查情况表
表2 学科化服务制度调查情况表
表3 学科化服务内容调查情况表
2.部分知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经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化服务在部分知名大学的图书馆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学科化服务模式在大部分知名高校已经建立并发展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学科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或是发展的瓶颈。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逐渐克服这些弊端,才能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服务。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科馆员人力资源配置及结构方面略显不平衡。作为学科馆员,应该既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在此基础上兼顾图书馆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化服务。但是,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确实配备了充足的学科馆员。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应该进一步增加学科馆员数量。在学科馆员数量增加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科馆员专业化、专职化程度[5]98。另一方面,是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化服务模式在大部分高校尚未系统地确立,且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北京大学等名校已经确立了系统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但是仍有一部分部属院校或是“双一流”大学尚未确立或执行学科馆员制度,学科化服务模式处在初级建设阶段。部属院校情况如此,其他省属院校的建设情况可想而知。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本着立德树人和学科发展的原则,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首先,要确立学科馆员制度并一以贯之,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并及时总结成效。其次,要加大学校图书馆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并确保落实到位。吸引和培育有学历、有能力、有学科基础的专业人才充实学科馆员队伍。最后,高校图书馆应确立科学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嵌入学科元素,利用好学科分馆、专业资料室等实体平台,进一步发挥学科馆员的专业优势,实现图书馆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精准深入地发挥学科馆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在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大工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