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独龙江乡扶贫档案服务案例研究
2022-01-06谢梓菲刘凌慧子
谢梓菲 高 俊 刘凌慧子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1]。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属于“三区三州”中的怒江州,也是我国九大“直过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同时具有深度贫困和“直过民族”两个特点,脱贫难度极大。独龙江乡全乡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共1137户4153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7.4%。截至2020年2月,独龙江乡累计脱贫退出613户232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4%。2019年4月,在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族人民回信表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为巩固独龙族人民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成效的可持续性[3],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档案在基层扶贫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现对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一、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现状
1.树立服务意识。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独龙江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独龙江人民的回信精神,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同时,独龙江乡扶贫办深入学习并落实《国家档案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云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等扶贫档案有关政策,按照要求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开展,使档案工作持续为巩固脱贫成效发力。独龙江乡扶贫工作人员按照国务院、省州县相关文件指示,认识到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对记录和检验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反映独龙族人民在党中央带领下消除贫困、发展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等光辉历程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4]。因此,独龙江乡扶贫办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档案工作相关技能,主动转变角色,落实工作职责,逐步树立档案服务意识,为当地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2.构建服务基础。
(1)接受人员培训。2020年9月,云南省档案局举办脱贫攻坚档案管理专题培训,对已经脱贫出列和即将脱贫出列的县、乡中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的606名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5]。独龙江乡扶贫档案工作人员也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加强了当地档案工作人员对扶贫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精准扶贫档案的分类、整理、归档和移交要求,提高了当地扶贫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服务的能力,为后续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人员基础。
(2)广泛收集档案。为建设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当地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对文书类档案、项目类档案和贫困户档案进行了广泛收集。相关档案文件的广泛收集为后续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基础。
表1 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收集范围表
(3)进行专门管理。为有序管理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独龙江乡扶贫办通过设立专门库房、落实人员责任、确立管理标准等三个方面对当地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了专门管理。独龙江乡脱贫攻坚档案室面积25.88平方米,内部放置了档案柜,所有档案分类放入档案盒中,统一放入档案柜管理。同时,独龙江乡扶贫办编制了排班表,安排了工作人员轮流整理档案、管理库房,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人。此外,独龙江乡扶贫办根据本部门工作内容和档案情况,制定了适用于本部门脱贫攻坚档案室的管理标准,帮助工作人员明确管理内容。独龙江乡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以上措施做到了专档专管,保证了精准扶贫档案实体安全,为后续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3.开展服务工作。
(1)提供档案资源。独龙江乡扶贫办将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后,对档案进行了统计、总结和分析并形成相关档案资源。这些资源中包含了某一时间段内当地的贫困发生率、脱贫率、返贫率、扶贫产业数量、扶贫技术培训次数等数据情况,扶贫政策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成效,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等,可利用的档案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档案资源面向相关机构、贫困户、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开放,利用者可持相关证件按照规定和流程向独龙江乡扶贫办获取所需的档案资源。同时,工作人员在提供档案资源时,对涉及贫困户隐私和不便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档案设置了服务权限,在提供档案资源服务的同时保证了档案信息安全。
(2)实行动态服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于扶贫工作,档案工作应与脱贫攻坚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和推进[6],因此当地开展了精准扶贫档案动态服务工作。当地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源用于分析、提供利用的同时也会反馈回形成单位,辅助其开展针对性脱贫工作,形成新的扶贫档案用以分析、利用和反馈,形成动态的服务生态体系。以独龙江乡的贫困户档案为例,在当地开展精准扶贫资源建设过程中,档案人员收集了大量贫困户档案,这部分档案需进行存档和数据导向分析,为后续的辅助施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在数据分析的同时,独龙江乡政府也需反馈信息,通过全覆盖入户调查、信息复核等方式,不断对新增或减少的贫困人口予以登记、系统标注,补充档案资源,实现动态管理。如2019年10月,独龙江乡扶贫办工作人员根据动态的精准扶贫档案服务新识别贫困户3户8人、返贫户1户6人、脱贫监测户183户。当地政府再针对边缘户问题建立帮扶工作台账,纳入扶贫动态监测管理范围,逐户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形成新的档案服务资源。
(3)辅助政府决策。精准扶贫档案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和资政功能。独龙江乡扶贫工作人员通过统计分析精准扶贫档案提供辅助政府施策的档案服务。当地工作人员会于每年年底整理本年度精准扶贫档案,针对贫困户变化、贫困率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扶贫档案为依据,总结出本年度扶贫工作的优劣之处,并于次年二月前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备查。当地扶贫办工作人员可以从这些档案中提炼出前一年的有效方法和遗留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如,扶贫工作人员通过分析2020年新识别的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和劳动能力等档案资源信息,制定出针对该贫困户致贫原因的有效脱贫政策,最终将其纳入公益林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发挥了档案辅助政府决策的作用。
二、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特色
1.落实方针政策,树立服务理念。独龙江乡扶贫办深入分析了相关方针政策,根据政策内容指引并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制定出档案服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同时,独龙江乡工作人员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主动参与的档案服务理念。独龙江乡通过落实法规和树立理念,从法规背景和人员意识背景两方面为档案服务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展环境。
2.注重资源建设,奠定服务基础。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是在当地现有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独龙江乡通过开展扎实的资源建设工作,获取了海量细致的服务资源。这些服务资源中包含了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的会议记录、公示材料、工作总结等政策性文件,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兴趣特长、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草果、羊肚菌等林下植物的种植面积,养殖场、扶贫车间的资金投入,绿化植物的种植数量等内容,涉及独龙江乡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教育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为当地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后续档案服务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规范档案管理,保障服务工作。独龙江乡扶贫办作为基层扶贫部门,在完成大量脱贫攻坚实务工作的同时,对精准扶贫档案也进行了规范的管理,这在乡级档案管理部门中十分难得。独龙江乡通过建立脱贫攻坚档案室、明确管理人员、确立管理制度等方式管理档案,并且做到档案库房定期整理和有序管理。这保证了当地精准扶贫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开展其他档案服务工作提供了资源保障。
4.丰富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独龙江乡扶贫办通过提供精准档案资源、实行动态档案服务、辅助政府决策等方式为大众提供多样的档案服务。在提供基础信息的同时,独龙江乡扶贫办也在尝试依托独龙江乡人民政府的网络平台,推送脱贫攻坚相关内容,逐渐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精准扶贫档案服务方式,使当地的档案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三、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资源形式单一。当地档案工作人员在精准扶贫档案服务资源建设过程中主要注重收集纸质档案,忽视了对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收集和存档工作。当地扶贫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特殊载体档案。如孔当村开展“每日一晒”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反映独龙族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变化的图片;马库村在开展“三队两个一”活动中形成的国旗下讲话相关音频视频;推进电力、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图纸和声像档案。这些特殊档案多散存在当地相关工作微信群、新闻报道里,没有进行系统收集和存档。这导致了当地扶贫档案服务资源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了后续服务工作的多样性。
2.服务工作方式陈旧。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可以包括提供档案资源、提供数据库检索、提供相关产品[7]、提供知识服务等多个方面。独龙江乡相关工作人员在提供档案服务时更偏向提供档案资源方面,工作方式较为传统,缺乏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档案信息服务。独龙江乡扶贫工作人员在提升精准扶贫档案资源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和创新的档案服务方式。如依据当地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建设专门数据库分析知识图谱,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多元对象提供知识服务;或立足现有精准扶贫档案资源,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档案,与当地独龙族博物馆联动,在博物馆内设立脱贫进程展览室,提供档案展览服务;或整合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筛选出独龙江乡脱贫大事记、独龙江乡典型脱贫事例、独龙江乡脱贫前后生活对比等内容,整理编研成图书,为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提供文化服务等。
3.服务数字化水平低。独龙江乡扶贫档案管理部门没有配备数码相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现有纸质扶贫档案很难进行数字化。本身以电子形式形成的档案因缺乏系统整理而难以作为档案资源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或数据库建设。移交到县级档案馆后的档案也只是进行入库管理,没有开展数字化工作。这导致当地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缺乏数字化档案资源,针对数字资源进行的后续服务工作难以展开,极大地阻碍了当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提高精准扶贫档案服务水平的启示
1.遵循方针政策,明确主体意识。在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时,档案工作人员应以方针政策为导向,根据方针政策的指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同时,扶贫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服务主体身份,认识到开展优质高效的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对整合扶贫信息、展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有极大的作用,怀着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为国家发展助力的家国情怀开展档案服务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情怀,工作人员应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主动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档案数字化服务、如何创新服务方式、如何兼顾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资源内容的保密性等问题。
2.做好资源建设,夯实服务基础。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是开展后续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因此,扶贫工作人员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拓宽收集范围,认识到收集照片、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扶贫档案的重要性,形成定期收集的习惯。扶贫档案资源建设范围除了现有纸质档案外,还应包括贫困户档案板块下的贫困户家庭成员照片、住房改造前后照片、养殖或种植情况照片、反映不同扶贫阶段日常生活水平照片等;项目档案板块下的反映文化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相关档案、各地区的特色扶贫活动档案等。对收集来的档案也应妥善保管,实行专门管理。
3.丰富服务方式,发挥窗口作用。各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提升精准扶贫档案资源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更加丰富的档案服务方式。提供线上线下展览、进行扶贫档案编研、建立专题数据库、建立扶贫智慧地图、构建综合服务平台等都是可行方式。同时,扶贫工作人员还应主动分析潜在用户服务需求,增加服务内容,扩展服务对象,力求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如针对贫困户开设档案互通系统,为已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整理出个人脱贫信息;针对专家学者提供可公开的脱贫政策、脱贫数据、脱贫地图等档案资料;针对社会大众提供扶贫文化旅游项目资料、扶贫产业中涉及的农家乐信息、种植物信息等。当地工作人员可对服务对象进行身份预设,从而实现精准服务和推送。扶贫工作人员应将针对性的服务对象和丰富的服务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好精准扶贫档案在扶贫工作中的窗口作用。
4.顺应发展趋势,着力数字服务。在提供档案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电子档案提供数字化的档案服务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扶贫档案工作人员应注重开展数字化档案服务工作。基层扶贫档案工作人员可从纸质档案电子化和电子档案规范化两个方面提高当地精准扶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水平。在做好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应对这部分档案进行单独标注和保管,建立专门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新。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由于脱贫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新的特色扶贫档案也需放入库中,不断充盈数据库。在做好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各地也可以思索如何实现更多数字服务工作。如各地可以建设智慧扶贫档案动态化服务平台,提供更加精准的档案服务。各省市级扶贫单位也可组织搭建市(州)—县—乡(镇)三级联动的扶贫档案动态化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扶贫信息的及时上传、数据分析和共建共享机制,保证扶贫信息的联动交流。平台建设时还可完善精准扶贫档案信息与民政低保、社会劳动保障、金融征信审查等多元系统的关联[8],保证精准扶贫数字档案资源完整和服务高效。同时也可以设置用户身份预选和审核,各机构、组织和个人在登录平台之前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和身份认定,而后根据认定后的身份获取不同范围的档案服务,在扩展档案数字服务内容的同时维护贫困户隐私和档案安全,保持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的可控性。
在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大量基层档案服务工作正在开展。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作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既做出大量成果,也存在很大进步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案例,以期为我国其他基层精准扶贫档案服务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