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IB、hs-CRP、MMP-9水平的影响

2022-01-05武文娟邵艳敏尹小君

广东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激肽原单药缺血性

武文娟, 邵艳敏, 尹小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神经内科, 2全科医学科(河南洛阳 4710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脑动脉闭塞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具有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等主要特点,发病人群与中老年人为主[2]。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其致残率高达80%,并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全球各国致残、致死性疾病。临床数据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的70%~80%,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昏迷,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4]。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静脉溶栓为主,通过开通闭塞血管促进血液流通,帮助神经功能恢复。但临床研究认为,该治疗方式受时间窗、再通率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欠佳[5]。因此,探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研究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旨在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数字分配法分为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82例。单药治疗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44~67岁,平均(55.5±9.8)岁;联合治疗组男44例,女38例,年龄42~70岁,平均(56.1±11.8)岁。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者;(2)颅脑外伤及感染者;(3)患有血液疾病者;(4)严重脏器器质性疾病者;(5)痫性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6)合并恶性肿瘤者;(7)对胞二磷胆碱、人尿激肽原酶过敏或不耐受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单药治疗组:给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将0.15 PNA人尿激肽原酶融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给予人尿激肽原酶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胞二磷胆碱以0.5 g/次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2周。人尿激肽原酶剂量与单药治疗组一致。治疗中应监测患者血压,并禁用ACEI类降压药物。

1.2.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hs-CRP、MMP-9水平进行检测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6 mL,3 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分离上清液,-70℃下待检。常温下标记酶标板,制备标准品,稀释样品,试剂盒每孔内加入100 μL/孔待测血清、标准品,37℃恒温箱内湿育2 h,重复洗涤反应板,按1∶100加入100 μL/孔内抗体工作液,二次湿育45 min,洗涤反应板,每孔内加入NSE、NGF、IL-6、hs-CRP、MMP-9溶液100 μL/孔,湿育45 min,加入100 μL/孔终止液终止反应。根据波长计算水平。

1.2.3 对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进行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活分析仪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检测,使用配备仪器专用试剂。校准液浓度0.0 μmol/L为1试剂,2试剂为28.0 μmol/L,质控液浓度分别是7.5、12.0、29.0 μmol/L。选择速率法、温度为37℃,主、次波长分别为340、405 nm。取血清样本,1试剂加入200 μL,反应600 s,2试剂加入20 μL,反应180 s。两点定标法校准。

1.2.4 采用散射比浊法对FIB水平进行检测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炎症因子FIB的水平,根据待检验炎症因子FIB中提取的血清样品在凝固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散射光确定检测,在光探检测器为90°直角的单色光源中向血清样本加凝血激活剂,在样品凝块的过程中,散射光的强度会慢慢增加,当血清样本完全凝固后,光探测器会发生变化,会送到检测器上处理并且描出凝固曲线后检测炎症因子FIB的变化。

1.2.5 SF-36、NIHSS评分比较 以生活质量评分(SF-36)[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SF-36评分、NIHSS评分均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比。

1.2.6 治疗有效率比较 按照显效、有效、无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显效:神经功能损伤减少≥90%;有效:神经功能损伤减少45%~60%;无效: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未超过18%,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7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N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血清NSE水平较低、NGF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NSE、NGF水平比较

2.2 血清Hcy、IL-6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Hcy、IL-6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cy、IL-6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Hcy、IL-6水平比较

2.3 血清FIB、hs-CRP、MMP-9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IB、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FIB、hs-CRP、MMP-9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清FIB、hs-CRP、MMP-9水平比较

2.4 SF-36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F-36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SF-36、NIHSS评分比较 分

2.5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98,P=0.025)。见表5。

表5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51,P=0.385)。见表6。

表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中老年人作为主要发病人群,头晕、恶性等为主要表现,语言、智力、肢体功能异常为主要症状[9-10]。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趋于年轻化发展,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病理生理学基础为早期症状发生时脑细胞因血液断供导致代谢出现紊乱,造成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11]。静脉溶栓作为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受时间窗、再通率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欠佳[12]。胞二磷胆碱作为脑卒中防治常见药物,可提升细胞内线粒体呼吸功能,摄氧量增加,脑血管张力得到改善,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缺氧、缺血症状。从健康男性尿液中提取的人尿激肽原酶是一种脑血管扩张剂,对扩张闭塞动脉具有选择性,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降低细胞凋亡,防止疾病进展[13-14]。

作为特异性脑损伤标志物,NSE是参与糖酵解关键酶,具有超强稳定性、易检测等特点。脑组织受到损伤时,NSE释放增加,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随脑部循环进入外周血。神经细胞因子NGF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促进神经元凸起与轴突生长,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NGF低表达表示神经功能受损[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对脑组织持续产生损伤,高表达炎性因子造成缺血脑组织神经功能受损加重。高表达Hcy导致氧化自由基富集加剧的同时加剧对神经纤维和浸润的损伤,最终对脑功能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示,Hcy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Hcy水平进行检测对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7]。IL-6作为常见炎症因子,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IL-6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产生破坏细胞因子,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血清Hcy、IL-6水平降低,说明两者联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

FIB是一种Ⅱ类糖蛋白,属于炎症反应标志物,对血液循环、血浆黏稠度具有重要影响。FIB含量越高,血浆黏稠度越高。相关研究表示,常见细胞炎性因子,FIB与多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FIB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对其水平进行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9]。hs-CRP、MMP-9作为评估脑卒中病情的重要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病情进展产生影响,与病理过程存在密切联系。研究提示,hs-CRP、MMP-9的异常高表达,提示患者炎症、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因此,改善hs-CRP、MMP-9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0-21]。多种因素导致的内环境紊乱、脑神经损伤、动脉侧支循环障碍等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威胁生活质量、神经功能。通过SF-36、NIHSS量表对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NIHSS量表具有很高的评定者间信度、中测信度的效度[22-2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血清血清FIB、hs-CRP、MMP-9水平降低,SF-36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说明两者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通过胞二磷胆碱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高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激肽原单药缺血性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