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性体检者中子宫肌瘤检出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的关系*
2022-01-05赖晓英欧阳平安胜利李小溪贾小平张涵姚奕婷邓侃
赖晓英, 欧阳平△, 安胜利, 李小溪, 贾小平, 张涵, 姚奕婷, 邓侃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广东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 2公共卫生学院, 4卫生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5北京大数医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 UF)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仅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国外有数据显示,40岁以上围绝经期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为32.9%~45.4%[1-2]。2011年统计数据[3]表明,我国子宫肌瘤总体患病率为11.21%,年龄、一级亲属有子宫肌瘤病史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平均20%)[4]。心血管疾病(CVD)约占所有女性死亡的30%,是女性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研究报道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CVD影响因素与女性子宫肌瘤发生风险有关[5]。但是,女性肌瘤的CVD风险特征尚不明确。徐纳佳等[6]对40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子宫肌瘤患者BMI、血压及空腹血糖(FBG)高于对照组,但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无统计学差异。纪晓菁等[7]对46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则发现在非绝经期女性中,高TG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者发生子宫肌瘤风险较大。探索子宫肌瘤相关CVD风险因素有助于引起女性体检人群对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女性体检人群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及其与相关CVD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各年龄段女性体检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生殖系统疾病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含阴道彩超)、血压测量、身高测量、体重测量、血糖、血脂检测的体检者,年龄18~102岁,平均(40.10±12.38)岁,共计172 764名女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探头频率3.5~5.0 MHz。若子宫附件彩超检查结果中有子宫肌瘤的明确结论,则纳入子宫肌瘤组。
1.3 诊断标准及分组依据
1.3.1 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及血压偏高的诊断评估标准 (1) 血脂异常,满足以下其中之一条件者:总胆固醇(TC)≥5.2 mmol/L;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HDL-C<1.0 mmol/L[8]。(2)血糖偏高:FBG≥7.0 mmol/L[9]。(3) 代谢综合征:具备以下3项或更多者:超重和(或)肥胖(BMI≥25 kg/m2);FBG≥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PPG)≥7.8 mmol/L;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血脂紊乱:TG≥1.7 mmol/L,和(或)空腹血HDL-C<0.9 mmol/L(男性)或<1.0 mmol/L(女性)[10]。(4)血压偏高诊断:在血压测量中,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11]。
1.3.2 分组依据 (1)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划分标准:44 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 岁以上为高龄老人[12]。(2)BMI分组:BMI=18.5 kg/m2为体重偏轻,BMI≥18.5 kg/m2且<24.0 kg/m2为体重正常,BMI≥24 kg/m2且<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3]。
2 结果
2.1 疾病检出情况 子宫肌瘤、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0.03%、7.74%、1.84%、48.19%、31.19%。子宫肌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最高年龄段均为45~59岁;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年龄段为60~74岁女性;高血压及高血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段疾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子宫肌瘤、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检出情况比较 例(%)
2.2 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 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在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血脂异常、血压偏高、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2。
表2 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子宫肌瘤检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检出子宫肌瘤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表3)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按年龄分层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enter法选择变量,回归方程纳入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具体赋值说明见表4。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血脂异常及血压偏高的检出与子宫肌瘤检出率有关。青年女性中体重消瘦者不易得子宫肌瘤,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能使子宫肌瘤检出风险升高;中年女性中消瘦或高血压者得子宫肌瘤风险最低;对年轻老年人而言,高血压者更不易得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但当年龄达到75岁以上时,各种风险因素与子宫肌瘤检出率之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子宫肌瘤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4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说明
表5 子宫肌瘤相关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共172 764名成年女性的体检结果发现,总体上子宫肌瘤检出率为10.03%。其中,年龄在45~59岁的女性体检者中子宫肌瘤检出率最高,为19.9%。检出率略低于北京报道的检出率:北京市一项纳入1 795 869名女性健康体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其子宫肌瘤检出率为11.66%,且以41~60岁人群检出率最高,为21.48%[14]。而泉州地区2014年一项涉及33 197名健康体检女性的数据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检出率为20.0%,在50岁之前子宫肌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6~50岁最高达45%,50岁之后子宫肌瘤检出率呈下降趋势[15]。可见,不同地区女性子宫肌瘤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地区饮食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人群中子宫肌瘤检出的总体规律与既往研究保持一致:子宫肌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围绝经期达到峰值,且多数女性是在年龄较大时被发现。
在子宫肌瘤组中,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血脂异常、血压偏高、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略高于非子宫肌瘤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子宫肌瘤检出率的风险因素有所不同。年龄、BMI、血脂异常及血压偏高与子宫肌瘤检出率有关。其中,在59岁以前,体型消瘦者子宫肌瘤检出风险较低,超重/肥胖的风险较高,这与既往报告[16]一致。超重/肥胖可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和炎症机制影响子宫肌瘤的检出风险[17]。<44岁女性群体中,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与子宫肌瘤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未见统计学差异。孙楚乔等[18]对南京市机关单位女性体检者开展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子宫肌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文中并未披露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文献报道高血糖[19]、代谢综合征[6]明显增加子宫肌瘤患病率。本次研究认为在45~59岁群体中,患有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者更不容易检出子宫肌瘤,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可能与影响因素中未校正降糖药物的摄入情况有关,毕竟降血糖药物的使用可能对子宫肌瘤有保护作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1/3的子宫肌瘤发病风险[20]。代谢综合征与子宫肌瘤的研究目前报道结果不甚一致,一项韩国的病例对照研究报道,子宫肌瘤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徐纳佳等[6]虽然发现代谢综合征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代谢综合征与子宫肌瘤的发展有关。代谢综合征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各方报道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代谢综合征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使用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使得分析中出现诊断偏倚,影响分析结果。
而血压对子宫肌瘤的影响较为特殊。青年女性中,高血压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美国一项针对黑人白人青年妇女(平均年龄40岁)的10年随访研究报道,子宫肌瘤患者的BMI水平及高血压检出率往往更高,与本次研究保持一致;且根据弗雷明汉CVD风险评分,患子宫肌瘤的女性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中位数为7.3%(3.9%~15.9%),明显高于对照组[2.8%(1.2%~8.6%)](P<0.001)[21]。本研究人群女性在44岁以下时,患有高血压者得子宫肌瘤风险较高,但在45~74岁期间,高血压者反而更不易得子宫肌瘤;年龄达到75岁以上,体检常见指标与子宫肌瘤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子宫肌瘤发病率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在40岁左右达到高峰,进入绝经期后,子宫肌瘤发病率逐渐下降[22]。与此相反,高血压的检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5岁以下人群高血压检出率明显低于45岁以上人群[23]。可见高血压与子宫肌瘤检出率之间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中老年之后的女性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如因绝经引起的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等,而该类因素未纳入本次分析。
本研究尚存不足。虽然我们调整了部分可能与子宫肌瘤相关的变量,但仍有其他混杂因素未纳入分析,如生育史、家族史、子宫肌瘤手术史、生活方式习惯、激素相关指标等。但我们的研究总体上包含来自于真实世界收集的所有体检资料,样本含量大,研究时间跨度较大,其中有部分重复检查,但考虑到重复来院者比例少,且重复来院的时间跨度较长,对结果影响较小,故不予剔除。此外,横断面数据分析结果无法明确疾病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
本研究使用直接测量的超声检查结果,包含多个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统计分析方式选择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研究不同CVD影响因素与子宫肌瘤检之间的关系。既往研究报道[24],子宫肌瘤的发生有种族差异,黑人女性的子宫肌瘤发病率是其他种族(西班牙裔、白人及亚洲女性)的2~3倍。本次研究人群为广东省内居民,均为亚洲女性,不存在种族差异的影响。
总体而言,基于广东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表明,体检常见CVD危险因素指标对青年女性体检者子宫肌瘤检出具有更好的提示作用,青年女性保持健康体重、正常血压及血脂水平,可能降低子宫肌瘤检出风险。由于临床上子宫肌瘤通常无明显症状:30%~50%绝经前妇女没有先前诊断的超声证据表明有子宫肌瘤,因此建议定期行妇科检查;注重生殖器官的卫生情况,及时治疗各种妇科炎症;选择合适的避孕工具,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及雌激素避孕药的使用;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要更加警惕身体变化,定期妇检,选择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对雌激素的影响;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对于已经检出子宫肌瘤的女性,建议每3~6个月妇科彩超检查,观察1~2年无明显变化者,可每年行妇科检查追踪,若短时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症状改变(如阴道流血、压迫症状)等,建议及时妇科进一步治疗。
利益冲突本文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赖晓英进行了起草论文,欧阳平进行了论文修改与指导,安胜利、姚奕婷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张涵和邓侃对数据进行了提取、删失及标化处理,李小溪和贾小平进行了文献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