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分析

2022-01-05张海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红霉素阿奇霉素

张海军

(望江县医院儿二科,安徽 安庆 246200)

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由于小儿身体抵抗力较差,一旦接触到传染源,就极易被感染,从而引发支原体肺炎,出现阵发性咳嗽、发热、憋喘、乏力等临床表现。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对患儿的身体脏器造成损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疗效[1]。本研究以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其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望江县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8、21例;年龄1~6岁,平均(3.43±0.37)岁;病程1~9 d,平均(5.14±0.53) d。研究组(49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30、19例;年龄1~5岁,平均(3.46±0.34)岁;病程1~9 d,平均(4.96±0.48)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2]中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者;所有患儿均经病原学、X线检查确诊者;存在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肝、肺等脏器功能疾病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合并先天性畸形者;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等。本研究已通过望江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以两组患儿常规对症治疗,如降温、止咳、化痰等。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第1~4天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4025,规格:0.5 g/支)静脉滴注,10 mg/(kg·d),1 次 /d,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停药4 d,改用口服阿奇霉素颗粒(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3898,规格:0.1 g/袋)治疗,10 mg/(kg·d),连续服用3 d,再停药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研究组患儿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给予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28,规格:0.25 g/支)静脉滴注治疗,20~30 mg/(kg·d),2 次 /d,连续治疗 4~6 d,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下降,改为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治疗,剂量同对照组,连续服用3 d后,停止治疗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临床儿科诊疗指南》[3]中的判定标准,治愈: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等症状与体征消失,胸部X线检查与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有效: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胸部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测也未出现明显异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变粗,且有明显肺部湿啰音,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儿症状(发热消退、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啰音)消失的时间。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分别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以2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④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功能异常、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83.67%)比,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5.9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 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 d)

组别 例数 发热消退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喘息消失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对照组 49 4.23±1.06 5.79±1.18 5.11±1.86 5.84±1.22研究组 49 2.41±1.11 4.15±1.12 2.28±1.07 3.18±1.24 t值 8.301 7.056 9.232 10.7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IL-6(pg/mL) IL-8(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29.31±12.22 10.83±2.45* 54.23±8.71 14.24±5.85*研究组 49 28.91±13.74 8.34±1.76* 53.84±9.23 7.86±2.33*t值 0.152 5.778 0.215 7.092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19.62±1.21 10.83±2.34*研究组 49 19.86±1.54 7.88±1.84*t值 0.858 6.937 P值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不同于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支原体是一种能够独立生存的病原微生物,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且又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对于部分能够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类药物,有很强的耐药性,加大了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难度。阿奇霉素具有组织分布迅速、吸收快的特点,其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有效抑制、清除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的致病菌;同时,其组织浓度高、毒性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程普遍较长,因此,治疗过程中,长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易导致患儿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4]。

红霉素为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产生,可通过和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延伸,具有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同时其可广泛分布于脑脊液外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因此,首次治疗即可快速杀灭支原体,缓解临床症状,但易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肝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临床多不单独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5-6]。本研究通过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现,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升高显著,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显著缩短,但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临床研究认为,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血清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加重呼吸道炎症反应,进而出现支原体肺炎。因此,通过对患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检测,有利于评估患儿的病情与其临床治疗效果[7-8]。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显著降低,表明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更有效降低患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发现,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是通过结合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50S亚基来阻碍细菌的转肽过程,通过抑制依赖于RNA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其中阿奇霉素具有很高的组织渗透性,且对于炎症部位的浓度相当于其他部位的7倍,而红霉素在血清中浓度较高,短时间即可缓解临床支原体肺炎症状,但在组织细胞、肺泡上皮、炎症细胞中的浓度不高,因此两种药物联合可优势互补,使得抗支原体肺炎效果最大化,通过刺激患儿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促使其细胞因子大量合成、分泌,从而提升控制肺部炎症作用[9-10]。

综上,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不仅能减轻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同时,还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但本研究所研究内容较为局限,可进一步对联合用药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红霉素阿奇霉素
一半大王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阿奇,出发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柔红霉素致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建立与评价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