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022-01-05侍苏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侍苏杰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多发于儿童,大叶性肺炎是指以肺泡内弥漫性渗出和肺部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的急性肺部炎症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后会出现脏器损伤,且其病情恢复慢、病程长,易导致患儿发生永久性肺炎,使其预后效果不佳[1]。同时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也是导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关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大叶性肺炎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并发大叶性肺炎将其分为并发组(81例)和未并发组(49例)。纳入标准:两组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关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者;并发组患儿符合《呼吸内科学》[3]中关于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者;肺部影像学表现加重,显示弥漫性间质性肺浸润者;单侧或双侧大叶高密度肺实变,或病情征象加重,持续发热,合并胸腔积液者等。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者;伴肺结核、气道畸形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者;由衣原体、细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本研究经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心动过速情况、合并胸腔积液情况。另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上,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K-300A)检测两组患儿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影响因素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1例并发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发生率为62.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组患儿年龄、心动过速、合并胸腔积液占比及血清LDH、CRP水平,ESR、外周血NEU%、LYM%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并发组,发热时间、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均显著长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1。

表1 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较长、血清LDH、CRP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2.683、2.399、3.333、2.284、2.643,均P< 0.05),见表 2。

表2 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指小儿呼吸道防御机制不完善,导致肺炎支原体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使患儿气管、肺泡出现炎症反应,患儿肺部发生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换气障碍从而导致机体缺氧、代谢功能紊乱等,最终发展为重症疾病。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具有独特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表现,被认为是支原体肺炎发展为重症和难治性肺炎的特征之一,容易引起患儿不良预后的发生[4-5]。本研究结果显示,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1例并发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发生率为62.31%,说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因此通过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较长、血清LDH、CRP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年龄较大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其机体在受到感染后机体炎症反应迅速加重,免疫抑制作用更强,在发生支原体感染后血管内皮损伤更加严重,机体凝血功能紊乱也更严重,因此肺部受损严重程度较高,患儿更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6]。同时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较小的患儿,如婴幼儿发生支原体肺炎后咳痰、喘息、呼吸困难表现临床症状较重,病情更容易迁延至肺外器官,导致肺外并发症的发生,而大叶性肺炎发生的风险相对较低[7]。因此,在婴幼儿发病早期即应给予针对性治疗。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增加肺外器官保护用药治疗,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则应多使用呼吸系统保护药物治疗。发热时间与肺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发热时间越长,表示肺部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越长,严重程度越高,因此肺部受损越严重,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的风险越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发热时间与支原体肺炎患儿坏死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发热时间越长,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受损越严重,因此更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8]。故在发病早期即应给予积极治疗,通过抗炎、物理降温的方法控制患儿体温,避免长时间发热加重患儿肺部损伤。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需氧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属于快速抑菌剂,可通过阻断50S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进而快速抑制细菌增殖;同时其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发热、免疫功能紊乱等症状,快速控制患儿病情[9]。因此在发病初期应及早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大叶性肺炎的发生。LDH是糖无氧酵解与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其在血清中水平上升说明大量红细胞及器官、组织细胞因机体炎症反应上升或缺血缺氧坏死,患儿病情较重,因此容易引发大叶性肺炎;血清CRP是在机体受到感染后水平急速上升的一种急性蛋白,其可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及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其水平越高,说明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越严重,因此发生大叶性肺炎的风险越高[10]。因此对于血清LDH、CRP水平较高的患儿,应同时给予保护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机械通气改善患儿通气情况,防止因机体缺氧而导致的病情加重,以降低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的风险。

综上,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发病至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较长、血清LDH、CRP水平较高,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以降低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大叶性肺炎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大叶绿萝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