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2-01-04梁潇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和文化学习要相互结合。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以茶为切入点列举了与茶一起衍变而来的一些词汇和熟语,结合茶文化进行了一些教学策略及建议的探讨。突出茶文化的特点,引起学习者兴趣。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茶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序言
中国茶的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兴于唐朝,盛行于宋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需要汉字体现出来,因而茶与汉字也有一定的联系,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衍生出与茶有关的词汇,同时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与茶有关的精髓就浓缩成成语、谚语、熟语,将茶文化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对外传播茶文化,语言教学中就少不了学习这些词汇,而这些茶词汇又都涉及茶事活动,最能直观体现出茶的特点,所以教学时结合茶词汇,会让语言学习效果更显著,文化体验更加深刻。这里主要从有关茶文化的名词、动词、熟语来分析。
一、茶文化发展而来的汉语词汇
(一)茶文化中的名词
名词就是表示人、地点、某个事物、或抽象的名称。在茶文化中,如茶的名称、茶的产地、茶具的名称和由其他特定形式演化而来的茶名称都属于名词。根据茶叶发酵时间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根据地名而作为茶名的有武夷山、洞庭山、蒙顶山、红安、六安等。继而泡茶、饮茶使用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类别,如“茶器、茗器、茶坞、茶笋、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罗、茶囊、茶瓢、茶匙、茶盏、茶壶、茶杯、茶缸、茶碗。”1茶是人们保持人际关系、好友聚会相谈的一种介质,是人们谈天说地的最佳饮品,这样便产生了一些喝茶的社交场所,如茶馆、茶座、茶会、茶楼、茶社等。茶词语在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喜爱喝茶的人与一些性情之人相互切磋,便产生了茶道、茶境、斗茶等与茶道有关的词语。同时,茶词语也在不断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元素的融入,也产生了一些特定名词,如奶茶、酥油茶、茶叶蛋、茶马古道等,这些都是属于名词的范畴。
(二)茶文化中的动词
动词是强调一种动作或一些状态的词。在茶事活动制茶、泡茶、饮茶中就会衍生出一些动词,茶最原始的状态是一种植物,到形成茶叶这一过程就需要后期的加工,所以就出现了种茶、采茶、选茶、烘茶、曬茶等一些动作词语。而泡茶和品茶活动中,则有烫壶、奉茶、泡茶、倒茶、端茶、添茶、敬茶等有关茶礼的动词。从茶艺的美学来看,就有泡茶、点茶、选茗、品茶、吃茶等词语。范佳佳在文章《人际传播视域下的儒家茶礼》中说道:“茶体现了人们对美、礼、道德的完美追求。”2
(三)茶文化中的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固定短语。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一些熟语,涵盖各个方面,所以不免也会有一些关于茶的熟语。熟语可分为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贴近人们的生活。如人们随口而来的“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早晨三杯茶,郎中饿得爬”、“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谷雨到,茶叶俏”等这些都是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茶的种植,制作中衍生出的一些熟语。还有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如“家有良田万顷,也要粗茶淡饭”、“茶壶打了,就落个嘴”、“茶托子人情”、“茶好客自来”等。3还有一些歇后语也与谚语一样富含着很深的哲理,如“茶壶里下元宝——只进不出”、“茶壶里煮牛头——下不去”、“茶馆搬家——另起炉灶”、“茶壶里下挂面——难捞”、“茶杯上面放鸡蛋——靠不住”、茶瓶上系绳子——水瓶有限“等等。这些关于茶的谚语、歇后语简单通俗,不但诙谐幽默而且富有哲理性,表现出了茶文化的极深内涵,也体现出汉字的丰富和多样性。
二、茶文化教学策略及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但各国文化相互接触时,避免不了有文化冲突,当茶文化应用于汉语课堂,我们就要寻找出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发挥出茶文化对语言教学的推动作用和达到文化的有效传播。
(一)强化汉语国际茶文化教学的研究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由单独的语言教学模式更新发展到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新模式。国内对茶文化的研究基本都是在中国茶史、茶艺、茶具等领域,在跨文化角度把茶文化知识融入汉语国际教学的研究则非常少且不深化,所以要加强适用于汉语国际教学的中国茶文化知识研究,选出能对汉语国际教学有推动作用的茶知识,建立能有效传播茶文化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更容易进入茶文化课堂。1我们要加强对汉语国际教学适用的茶文化传播研究,有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的指导文化传播工作。
“学生和教师要关注课堂内容,使学生有语感的塑造”。2要强化汉语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要非常了解中国茶文化,也要熟悉其他国家茶文化,教师能够结合两者文化的差别,在课堂上灵活采用适用于课堂的茶文化知识点,有意识的把中国茶文化知识传播给世界各国的学习者。汉语教师的文化知识储存量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也十分重要。
(二)注意文化依附性的存在
很多国家都有喝茶的习惯,而当不同国家的茶文化碰撞到一起,文化的依附性就极易出现。文化的依附性主要由两方面产生,一个是学习者来自不同文化的国家,另一个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学生主要倾向于语言学习中的文化,而忽略了其他知识在语言文化中的作用。
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时又有许多国家有着他们国家的茶文化,不同的茶文化相遇就避免不了有文化冲突。比如汉语教师在茶文化教学时,有些内容会冒犯到学生,就会避开这些内容而侧重于他们国家的文化去教学,这样做法会造成所教的中国茶文化不深刻,无法与自己国家的茶文化做出区分和对比,体会不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继而就会产生对中国文化理解错误,日常的交流也会受到阻碍,所以教师要熟悉理解本国文化,适当侧重思维角度,全面的授予学习者中国茶文化知识点,让学习者明白每一个茶文化点,融合语言,达到有效的汉语教学。学习者也要全面看待语言学习,正确看待各国的文化差异,学会做出比较,学习优秀文化。
(三)注重教学对象和文化的差异性
对教学对象要区分对待,不同国家的学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汉语教师要有区别的对待外来学生。在亚洲国家或相对了解中国文化的学习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较容易,而异文化圈的学习者就比较难理解某些文化或思维。有的学生特别不理解敬茶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些文化知识时就要去了解他国文化,进行对比,展现出不同之处,让学习者能够有区分性学习并理解中国茶文化,认同中国文化。这样也会减少文化冲突,顺利进行文化教学活动。
(四)教材的有效性、规范性
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所能接受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茶文化教材中的字、词、句和相关读物要按照各个阶段的学习者来制定。使用的教材要具有规范性,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茶文化也会有区别,中国茶文化中就包含着每一个民族各具特色的茶文化,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茶文化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部展现出每一个民族的茶文化,所以茶文化教材要有规范性,一定要展现出中国人共同的、普遍的、大众的茶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礎知识,再逐渐挖掘深度。初级阶段的文化学习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在教材编写上也要适当加入茶的基本知识,如基本的茶种类名词、茶工具等。而对于中级和高级学生,则需要逐渐加深具有深刻内涵的茶文化内容,如具有茶文化深刻魅力的茶诗、词、联等。
(五)中国传统茶文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上有所进步,才能使茶文化教学长足发展。茶文化知识要具有实用性,学习者来华学习汉语文化知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流,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汉语国际教师在教授茶文化知识时要侧重茶知识的实用性教学,也要与实际生活接轨,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适当更深入中国茶文化的意象精神的茶文化知识体验,这样才会得到有效学习。
结论
本文分析了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使汉语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趣味性,明确汉语国际教学中茶文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人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茶,在汉语国际语言教学中加入茶文化,与语言知识相结合教学,更利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理解和有效识记,这样更易于达到外来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M].凤凰出版社,2007.
[2]周琳.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教学探析[D].复旦大学,2011.
[3]张争艳.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茶文化展示与传播初探[J].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学院,2018.
作者简介:梁潇(1989-3),女,汉族,陕西西安,汉国教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