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2-01-04秦密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感悟个性阅读

秦密

◆摘  要: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与初中生有了较大发展。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要用区别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好课堂阅读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灵活使用教材,创新教学形式,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加深层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体现,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着重就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做详细研究,为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阅读;感悟;个性

随着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方法上有着巨大的不同。如何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然而,许多教师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下,依旧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大量的模拟测试大大压缩了阅读在课堂上所占的比例,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倾向,这样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新课改要求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自读自析,培养更多有思想、有见地的学生,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在此情形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还阅读于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更加深入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閱读思维的发展。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正确分配必修选修阅读比例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高中语文教师就是要运用“教材”这一例子来教会学生自读自析。从整体来看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其中既有必读课文也有选修课文,阅读素材可以说十分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前后顺序来安排教学进度,也不能只重视必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了选修课文的学习。必读课文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而选修课文则给学生“自读自析”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配必修课文和选修课文的阅读比例,让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学习,又有实践练习,及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既能保证学生阅读的量,又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课文中的古诗词时,我就灵活使用语文教材,将课文中的必修现代诗歌与选修教材中的现代诗歌结合起来,在必修课中教会学生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然后以选修教材中的现代诗歌当做拓展性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读自析,充分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必要时我还会将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拿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认识。如在学分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时,我就以必修教材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现代诗歌做例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诗歌中寻找意象,并分析意象所代表的含义。之后,再引导学生自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对其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有理论传授也有实践探究,及时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而且还要将整个语文系统的知识串联起来。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必须有取有舍,要有整体意识和大局观,能够很好地将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在整合语文教材时,教师可以按照文本题材来安排教学步骤,同时也要注意同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要从不同文章中提取出学习的核心技巧,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在学完整个单元后又能够将知识和能力串联起来,形成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古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就把整个语文教材中的古文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集中教学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古文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文学积累、形象和内容的学习以及艺术手法的赏析这几点。《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主要侧重人物形象的学习,在教学时我就拿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而《师说》、《烛之武退秦师》等文章中虚实词的运用特别典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掌握古人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于是,我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重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并另外搜集了部分关于实词和虚词含义的分析题目,提高学生对古文含义的解读能力。这样,我通过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进步,突出培养学生的各个语文能力,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学生特点,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一)拓展写作背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帮助学生解读文章的关键内容。不仅如此,大量的写作背景能够充实语文阅读内容,让学生的阅读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一个人,一个时代,大量的写作背景知识的积累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间接帮助到学生理解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深化学生的认知思维,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写作背景知识的补充,一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另一方面有效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时,深入理解其中的情语和景语是教学的关键。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给学生补充作者的身世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当然,学生在经过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后,对苏轼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性的了解,于是,我就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了一些更为丰富的背景资料,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在理解了作者的曲折经历后,会慢慢明白作者心境变化的原因。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尤其是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使得学生的解读更加多面,也更加鲜活。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章来进行对比分析,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苏轼本人以及他的情感。

(二)注重阅读分享,丰富学生阅读感悟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读。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在阅读的过程中,鉴于熟悉的情境、相似的经历等因素,学生总会产生一定的阅读感悟。然而,由于学生个性特点、人生经历等的不同,产生的阅读感悟也会各不相同,对文章也会出现深浅不同的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通过分享阅读感悟来促使彼此间产生共鸣。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会提高,同时也会感染他人,从而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文章散发的别样魅力,进一步增强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例如,在学习《声声慢》这一古诗词时,我就注重组织学生间进行阅读分享,在分享中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诗人的“愁”有很深的感触,从“一声叹息”中勾起了内心的愁思。通过反复的品读,学生会发现“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是简单的反问,却让愁的意味更强了。而有的学生却对“旧时相识”产生了较深的感触,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告别老朋友,结实新朋友,时隔多年再见面却找不到曾经的无话不谈,只有尴尬而不是礼貌的微笑。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表达“愁绪”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不同的人在表达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李清照词的妙处。这样,学生通过联想自身的生活经历,结合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产生了丰富的阅读感悟。之后再通过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影响,在分享和交流中升华了各自的审美体验,促进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三)巧抓探究关键,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探究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具有独特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探究学习应该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每篇文章都有其值得探究的点,而成功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就能够有效推进阅读活动的深层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激活学生思维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抓住文章中值得探究的点去深入思考,有疑问就通过查资料、和他人讨论等方式去解决疑问。积极的思考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戏剧题材的文章时,我就通过组织学生巧抓文章的探究关键点,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矛盾冲突是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法。这篇课文中也突出描写了多重矛盾冲突,以揭示资产阶级虚伪、自私、残忍的本质。在阅读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矛盾冲突点,从环境、语言和动作等多个角度去挖掘戏剧的矛盾冲突。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矛盾冲突所要表现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以此来不断加深对人物语言和形象等特点的把握。如在周朴园和侍萍相认的一幕中,作者先详细写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然后再急转直下写周朴园发现侍萍还活着时对她的厉声斥责,两相对比使得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这样,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多重矛盾冲突的深入挖掘,并在仔细品味中感受了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产生了很多独特的个性见解,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尊重个性解读,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高中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和个性化的解读能力。阅读就是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标准答案去评判学生的阅读理解,这样的单一、僵化的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失去生命的色彩,显得苍白无力。阅读理解应该是多元化的,只要是基于文本做出的解读,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教师要能够包容更多不同的声音出现在课堂上,然后有效引导学生的解读变得逐渐深入,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更有意义。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史铁生先生的作品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需要结合其特殊的人生经历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文中有很多关键句子,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些句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对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有着巨大的帮助。如“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古园是为了等我。”作者说的“宿命”是怎样的宿命?作者又为什么这样说?又如,地坛的意图是什么?文中作者还提到“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那么作者又弄明白了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深究的。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而深入的阅读,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中,他们对于问题的答案,对于课文的内涵有了更多层次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参照标准答案去解读课文,从而产生了更多新颖、独特的见解,使得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了体现。

总而言之,高中生有着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对文章做出自主解读。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反复而深入的阅读探究中促进思维的快速发展。这就决定了高中語文教师不能一味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于阅读课堂上,而应该根据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情,根据新课改的指导精神去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用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佳的阅读体验,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俞文静,魏国良.高中语文深度阅读[J].华师大附中,2010(08).

[2]张建梅,蔡润圃.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5(04).

猜你喜欢

感悟个性阅读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重“个性”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