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

2022-01-04李兴禄黄莲曾繁培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李兴禄 黄莲 曾繁培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应用率,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受到的麻醉损伤,同时可发挥理想的麻醉阻滞效果。罗哌卡因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受到麻醉药物剂量的影响,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2]。目前对于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的研究并不多,本次研究就选取接受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具备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适应证;(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分级。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麻醉药物;(2)妊娠或哺乳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0岁,平均(35.17±4.89)岁;体质量指数为20~26 kg/m2,平均(22.36±2.12)kg/m2。观察组男 30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35.54±4.41)岁;体质量指数为 19~25 kg/m2,平均(22.28±2.03)kg/m2。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入室后常规消毒铺巾,以超声高频探头定位,穿刺针型号为22G,全部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均为罗哌卡因(生产厂家:Aspen Pharmacare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763),对照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3%,观察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4%,两组罗哌卡因剂量为2 mg/kg。手术治疗前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为患者实施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借助便携式超声系统对患者机体肌间臂丛神经进行扫描,进针后回抽无血,则先将一半的药物注入,将针头退至皮下,再将剩余的药物注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两组麻醉效果,判定标准: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疼痛感,同时未为其应用辅助镇痛药物,则为优;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患者主诉存在轻微疼痛感,需为其应用镇痛药物维持麻醉才能完成手术治疗,则为良;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患者主诉存在剧烈疼痛,需为其实施全身麻醉,则为差[3];(2)两组围术期心率与平均动脉压;(3)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度比较,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共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 例(%)

2.2 两组围术期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0 min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 (±s)

表2 两组围术期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 (±s)

组别 术前 术中 术后 10 min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对照组(n=50) 75.21±5.63 86.98±5.32 86.35±6.31 96.52±10.20 93.60±4.62 102.63±8.47观察组(n=50) 75.80±5.42 87.12±5.84 84.50±6.82 95.10±8.45 86.02±5.20 95.62±7.42 t值 0.534 0.125 1.408 0.758 7.706 4.402 P值 0.595 0.901 0.162 0.450 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度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h与2 h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度比较 [分,(±s)]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度比较 [分,(±s)]

组别 术后1 h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12 h对照组(n=50) 4.36±0.21 3.86±0.28 2.00±0.33 1.22±0.14观察组(n=50) 3.05±0.25 2.68±0.30 1.98±0.20 1.20±0.12 t值 28.371 20.333 0.366 0.767 P值 0.001 0.010 0.715 0.445

3 讨论

罗哌卡因属于临床常用的局麻类药物,其可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阻滞感觉神经,提高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阈值的可逆性,属于常用麻醉药物[4]。局部麻醉阻滞可减轻对机体神经组织造成的损伤,因此在多种手术治疗中具备较高的应用率。为保障局部麻醉阻滞的效果,就需要对神经进行准确定位,以往是以针灸或电力刺激来寻找神经,但由于个体间神经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效果并不理想[5-6]。超声属于无创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其可使神经血管肌肉位置得到有效显示,由此在局部阻滞麻醉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7-8]。

有研究报道,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药物剂量存在差异时,麻醉效果也有所不同[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麻醉优良率,同时观察组术后10 min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h与2 h的VAS评分更低,提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中0.4%罗哌卡因可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可减轻术后心率与血压波动,降低术后短期疼痛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应用同种麻醉阻滞方式进行麻醉时,由于罗哌卡因的应用浓度高,应用剂量少,可取得更好的阻滞效果。在采用麻醉药物注入后,应用超声进行引导,可对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范围进行充分观察,使药物成分能够对周围神经组织进行充分浸润,由此使阻滞成功率提高。有研究报道,通过超声引导开展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可取得快速麻醉,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的优势[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浓度较高的罗哌卡因,可发挥更加的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为保障局部阻滞麻醉的效果,就需要使麻醉药物达到最低有效剂量。有学者发现,在阻滞腋路臂丛神经时,0.4%罗哌卡因的有效容量最低为21 ml[11]。有研究发现,肋锁间隙臂丛神经位置表浅,且神经为聚集排列,无神经纤维间隔,有利于药物扩散[1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使用0.4%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好,可使神经支配区域阻滞效果提升,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