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4张和谦荣黎黄薇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

张和谦 荣黎 黄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腹泻、血便、腹痛症状,病情对患者生活造成困扰,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因此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状况[1]。该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肠道微生物菌群等密切相关,而饮食不当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大诱因,予以科学饮食方案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促进机体营养状况好转[2-3]。鉴于患者病情不同,在饮食方面的喜好存在差异,为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存在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3)患者精神状况、认知良好,能完成本次试验。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2)合并结肠癌;(3)患有精神疾病或家族史;(4)中途转院。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43.74±4.52)岁。研究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3~67岁,平均(44.51±3.5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多数患者因腹泻、血便、腹痛症状存在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实际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安抚患者情绪。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语言得体,态度温和。大部分患者对溃疡性结肠炎缺乏足够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为患者解释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疾病发展各个阶段对健康的威胁,让患者引起重视。对患者强调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禁忌,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饮食原因诱发疾病。告知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服用方法,叮嘱定时服用,按量服药。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具体如下。

1.2.2.1 饮食计划 护理前对患者营养状况、病情等进行评估,主动了解患者饮食喜好、饮食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护理计划。制定个人饮食、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了解营养状况、病情等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方案。

1.2.2.2 阶段性饮食计划 部分患者对多数饮食不耐受,进食后发生胃肠道反应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及症状。通过试验了解患者的食物耐受情况,对食物进行分级,分为安全、轮替及禁止三个级别。早期食谱中以“安全”级别的食物为主。“轮替”级别食物暂时禁止食用,一段时间后可在食谱中纳入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轮替”食物,并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若无异常可在1周左右继续纳入一种“轮替”食物。试验结果提示“禁止”的食物不可食用。

1.2.2.3 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在进食前应当检查食品成分表,避免食用误食不耐受的食物。若成分不明建议不吃或了解成分无害后再吃。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饮食合理,急性期患者应当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普食,但饮食依然要满足易消化、高营养这一前提。避免外出聚餐、吃外卖、隔夜饭菜,注重饮食卫生。日常饮食注重清淡,保持三餐规律。营养缺乏者多摄入高营养蔬菜,腹泻者禁食生冷,强调饮食养生,腹胀者避免食用产气食物。

1.2.2.4 定期随访 积极鼓励患者记录院外饮食日记,定期了解患者食谱。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院外营养状况,通知患者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通过营养代谢情况动态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每餐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合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症状积分。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症状积分表对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进行评价,每个症状评分0~3分,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营养状况。采用营养评定量表(PG-SGA)评价两组营养状况,结果为A级则提示营养良好;结果为B级则提示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结果为C级则提示严重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腹痛 腹泻 黏液脓血便研究组(n=63) 0.98±0.27 0.78±0.23 0.66±0.12对照组(n=63) 1.38±0.58 1.35±0.25 1.41±0.43 t值 4.963 13.318 13.335 P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营养状况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若长期控制不佳,在反复腹泻、血便等症状影响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状态不佳,免疫功能下降,故患者体重减退、体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4-5]。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维持缓解状态,则患者预后较为理想,饮食对病情有直接影响,针对患者饮食加以干预,能够控制症状,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同时改善营养[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其病情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往往无法正常饮食,甚至可能会因为恐惧疼痛和病情严重等因素,不愿意饮食。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直接导致其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对临床治疗造成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无法得到理想疗效。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护理期间饮食状况不佳的现状,成为临床医护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常规护理是疾病护理中的一种传统模式,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常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提高饮食的科学性对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更加有利,但在常规护理中患者饮食缺乏个体化[7]。个体化饮食护理是通过了解患者饮食喜好、饮食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个体化饮食护理[8]。个体化饮食护理通过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能够有效保证患者饮食合理,为患者饮食提供有效保障[10]。针对个体食物耐受情况实施饮食计划,避免误食不耐受食物,逐渐恢复对轻度不耐受食物的耐受能力,逐步解除饮食限制,但需要在此期间保证食物的营养性,尽可能地让患者食用一些高营养易消化食物,避免出现由于营养不足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对其造成危害。通过营养代谢情况动态调整饮食方案,可根据患者情况对饮食情况及时调整,保证饮食的合理性。临床中诸多研究验证了个体化饮食护理的效果[11]。杨春玉等[12]对个体化饮食护理的效果持肯定态度,其团队认为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时间较长,仅靠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患者耐药,而科学的饮食计划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营养,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杨春玉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个体化饮食护理后症状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营养状况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春玉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个体化饮食护理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身体营养状况,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