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某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知信行”现况研究
2022-01-04欧青叶张伟华赵文钧邝俊荣
欧青叶 张伟华 赵文钧 邝俊荣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明确指出:新冠疫情对结核病防控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很有可能逆转2019年之前结核病防控所取得的进展[1]。为此,2021年的WHO“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分秒必争,终结结核”。在这一主题下,多方位、多手段、各人群优化防控策略尤为重要,在重点人群中,学校的结核病防控因这几年时有发生的学校聚集性疫情事件颇受关注[2-3],因此,针对学生肺结核知识、信念和行为调查是必要的,可从此有效提出对于学生肺结核防控的优化策略。2021年1—3月,笔者对珠海市某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进行现况调查,以期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学校肺结核健康教育和干预提出新的防控策略。
资料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以中职院校学生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调查地点为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总学生2700余名,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现有学生1671名,学校设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电子商贸、商业贸易、会计学等5个学院,每年级各20个班级)。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位,按照专业首字笔画数将各年级班级排序,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一年级和二年级各10个班级在校学生,三年级因外出实习不纳入本次研究范围。剔除拒绝应答学生24名,实际调查学生843名,收回有效问卷843份,有效率100.00%。其中男生450名,女生393名,最小年龄14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16.18±0.96)岁。一年级539名,二年级304名;本地户籍501名,外地户籍342名。
二、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4-6]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生成二维码,在获得被调查学生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现场指导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自主回答问题。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共5题;第二部分为肺结核核心知识、信念和行为问题,每部分各7题,共21题。所有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评分采用赋值法,其中知识题回答正确赋予2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不得分,信念和行为题根据答案的合理程度分别赋予0、1、2分,单一类型最高分为14分,分值越高代表测评指标越好。在信念题中,现有信念具备积极正向的心理倾向,称之为积极信念,反之为消极信念,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性信念;在行为题中,现有行为能预期达到正确的行为结果,称为正向行为,反之为负向行为,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性行为。
三、调查指标
单一题目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题目的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总知晓率=被调查者正确回答题目的总数/(被调查人数×每人回答题目数)×100%
四、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质量控制
利用问卷星平台设置问卷,后台设置同一手机号只允许填写一次问卷、单选题只允许选择一个选项、被调查对象需按顺序逐题填写问卷等,保证数据完整性。根据问卷星后台自动监测的问卷答题时间,剔除填写时长小于60 s的问卷,保证问卷真实有效。
结 果
一、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8.99%(2891/5901)。单一知识点 “知道肺结核能传染”知晓率最高,达81.73%,“知道肺结核休学政策”知晓率最低,仅23.01%。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结核病核心知识范围内,而对非核心知识的结核病就诊机构、减免政策、治疗时长等知晓率较低,对与学生上学息息相关的休学政策知晓率更低。详见表1。
表1 843名中职院校学生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二、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相关信念调查情况
肺结核相关信念调查中,在“关心不歧视患病同学”方面接受度较低,仅65.36%的学生表示要更加关心同学或与往常一样,31.08%的同学表示要尽量保持距离。对学校肺结核防控要求的密切接触者筛查和入学及年度结核病健康检查方面,学生的接受度较高,88.61%的学生愿意主动配合密切接触者筛查,85.65%的学生愿意接受入学结核病健康体检。详见表2。
表2 843名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相关信念调查情况
三、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相关行为调查情况
肺结核相关行为调查中,“咳嗽时不随地吐痰”行为能力最好,74.85%的学生咳嗽时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但保持规律睡觉、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较弱,仅51.84%的学生不晚睡或熬夜,57.53%的学生规律饮食。详见表3。
表3 843名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相关行为调查情况
四、不同特征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知信行”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学生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均存在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信念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户籍的学生知识、信念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中职院校学生结核病知信行情况比较
五、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知信行”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职院校学生肺结核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知识和信念呈现正相关(r=0.28,P<0.01)、知识和行为呈现正相关(r=0.17,P<0.01)、信念和行为呈现正相关(r=0.26,P<0.01)。单一条目的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知识题“K1肺结核能传染”与信念题均呈正相关(P<0.01),与行为题 “P3咳嗽不随地吐痰”呈正相关(r=0.09,P<0.01);知识题“K2结核病主要症状”与除了A2之外的信念题呈正相关(P<0.01);知识题“K5肺结核能够治愈”与除了P5之外的行为题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5。
表5 知识、信念和行为单一条目相关系数矩阵
讨 论
学校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员构成、生活习惯、知识来源都与社会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其人群聚集性和封闭性使结核病防控难度增大,但在校学生正处于知识接纳和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大环境中,对结核病的防控措施的开展有正向作用[7]。
近年,国家在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中职院校逐年扩招,迅猛扩招造成中职院校无论是教育教研还是学校健康卫生都有待提高,目前对学生肺结核“知信行”研究多集中在普通中学、大学[8-10],对中职院校调查较少。本次研究显示,珠海市某中职院校的肺结核总知晓率为48.76%,低于杨芷馥等[6]调查的汕头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肺结核总知晓率(77.20%),以及黄玲等[11]调查的福州市中学生肺结核总知晓率(61.03%)。中职学生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较高, 81.73%的学生知道肺结核具有传染性,78.88%的学生知道规范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可以治愈。《“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12]对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目标要求是85%,本次调查结果还未达到目标要求。珠海市某中职院校学生对非核心知识的结核病就诊机构、减免政策、治疗时长等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50%、35.35%、39.86%,对休学政策知晓率更低,仅为23.01%。这表明近年大力宣传的肺结核核心知识有效提高该院校学生知晓率,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应针对薄弱点,强化肺结核发生过程及学校肺结核防控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普及。
在信念方面,31.08%的学生表示要与患病同学保持距离,仅65.36%的学生表示要更加关心同学或与往常一样。这表明在中职院校的肺结核健康教育中需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学生是敏感人群,对肺结核的治疗除了关注疾病本身外,还包括心理援助,正确的疾病认知有利于避免学生患病后出现恐慌情绪,也利于同学之前的友爱关怀,减少歧视发生。行为方面保持规律睡觉、饮食等行为方式执行较弱,人群聚集地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执行能力较好,这表明学生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对与抗击新冠肺炎所需要的健康行为方式相似的肺结核健康行为执行良好,在健康生活方式上还需提升。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存在两两相关,提示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肺结核知晓率,也可以提升学生对肺结核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起到良好循环作用[13]。
本次调查显示,女生知识、信念、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更关注健康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方式有关,一年级的知识、信念得分高于二年级,说明一年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提示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场所,是学生各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14],学校要承担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知识需求,在常规课程之外关注健康知识、心理和行为发育。单一条目相关分析显示“肺结核能治愈”对多种健康行为方式呈正相关,提示良好的疾病转归对学生健康行为产生有积极作用,在健康教育中应强化宣传肺结核不可怕,规范治疗可以治愈的信念。
2021年起,珠海市中小学设置“健康副校长”,在医疗机构选派专业性人才担任学校“健康副校长”,指导学校健康与疾病防疫,系统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本次现况研究表明珠海市中职院校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不够全面,信念和行为仍需提升。学校和当地健康教育部门应有针对性加强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新设置的健康副校长应充分发挥其卫生和教育双岗位职责,将重点疾病知识多样化带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疾病观,促进利于疾病防控的正向行为形成,并可持续保持[15]。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形成肺结核知识-信念-行为良性循环链,有助于提升学校肺结核防控有效性,提高学生整体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