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2-01-03王偲懿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王偲懿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黄金时期,同时还可以有效带动学生想象、创新等能力的发展。教师注重结合小学学生的思维水平,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加強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其动手意识和兴趣等进一步提高,全身心参与到创作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创作的乐趣,才会更有效培养其动手能力,使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引导其积极想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动手创作充满兴趣。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灵活应用不同教学资源和引导策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活动中,才可以更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一、营造良好创作氛围,培养动手意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使学生放松身心,有效培养其主动动手创作的意识,才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小学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教师通过营造良好创作情境,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使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艺术底蕴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动手创作出的美术作品会更具内涵,同时也可以极大反应出天真烂漫的一面,让其在美术领域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课程,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搜集事理更丰富的相关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丰富他们的思维领域,在引导学生去动手创作。

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小学学生喜欢表现的特征,举办创作展览会,使学生的动手意识有效被激发,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并且,可以让其体验到动手创作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教学活动中。如,《色彩拼贴画》一课,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除了整合教材中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丰富多彩的色彩拼贴画作品,并且加以筛选、事理,将其制作成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有创意、标新立异的拼贴画作品,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再提问:“同学们,看一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拼贴画的魅力。同时,还可以使其感受到色彩拼贴画的奇妙。此后,教师再结合制作方法加以讲解,启发学生应用手中废弃物品创作的思路。接着,教师再引入展览活动:“当同学们亲自创作一幅拼贴作品后,可以在班级中展览,看一看哪名同学创作得最有新意。同时,创作别出心裁作品的同学还可以荣获‘最佳创作奖’,有精美的礼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动手意识会有效被激发,并积极去创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学观念,引导积极想象

动手创作与想象是不可分割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固化,在教学时是示范美术作品后,让学生依据示范的美术作品展开创作。不仅会直接压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会使学生体验不到更多美术创作的乐趣,在课堂上机械的操作。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引导其主动参与创作活动,并积极发挥想象力去灵活创作。同时,还可以使美术课堂增加更多活力,让美术教学丰富多彩,对于教学水平提高,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盘泥条》这节手工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授课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陶艺的历史、作品有所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代陶器、现代陶器作品的图文信息,使学生拓展认知。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陶器的外形、应用、装饰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陶器的了解。接着,再亲手示范用学习泥条盘制陶器的过程,使学生提升创作信心。并且,展示更多的陶艺作品,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交流和沟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陶器,为何喜欢?”。使学生在意识中建立创作图形。最后,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喜好制作不同的陶艺作品。并且,让其在创作后,在小组中进行互相评价,进一步发现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积极去完善自己的创作,让其更积极去想象与创作。同时,也可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精神得到锻炼与培养。

三、创设故事情境,点燃动手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作的重要源泉,教师需要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才可以使其动手创作的兴趣被点燃,从而积极参与创作。但教师生硬的讲解,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心态,让其思想变得紧张,也十分不利于教学的成功开展。为此,教师可以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并加以讲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不仅可以快速点燃学生的动手兴趣,还可以使其主动意识更好激活,促进教学更高效开展。

如,《剪纸故事》的美术课,教师可以应用一幅两兄妹喂小松鼠的美术剪纸作品创设趣味的故事情境:“小刚和妹妹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小松鼠十分乖巧,于是兄妹二人拿出刚刚买的干果去喂食小松鼠。瞧,他们多开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使其对剪纸作品充满兴趣。接着,教师再对剪纸方法加以教学,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故事,去创作剪纸作品,就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创作活动中,积极动手操作,品味动手创作的乐趣。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剪纸技术进一步提高,让其充公体验到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其动手能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培养。

总结:

美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小学美术教师借助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极大的优势。但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并点燃其动手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动手创作活动中,享受动手创作带来的乐趣,才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思思.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78-179.

[2]马伟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98.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