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渗透与道德情感培养的兼顾

2022-01-03马小燕

学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数学文化结合

马小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十分重要,而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决不可忽视,它们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人格品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数学文化渗透与道德情感培养兼顾,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学到知识,又完善人格,将为高效课堂建设指明一个新的方向。文章简单介绍将数学文化渗透与道德情感培养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道德情感;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6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逐步受到大家重视。如果能让小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体会数学的强大与精妙,培养其积极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将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和道德情感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教学时灵活融入数学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给原本抽象呆板的数学知识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数学文化所具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探究学习。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史为学生呈现了数学的创造、发展、演变过程,其中饱含着数学家们的艰辛与努力,值得学生借鉴学习,有效避免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数学文化丰富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大胆设想,很好地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有利于数学价值的实现。融入数学文化后的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数学之精妙,从而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价值的实现。

(二)融入道德情感培養的积极作用

学习效率与情感态度有很大关联。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知识水平;知识水平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情感的发展。因此,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振奋精神、开阔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兼顾数学文化的渗透与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两者兼顾

1.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1)运用数学谜语。在授课时灵活运用数学谜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增强学习动力。数学谜语生动有趣,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鲜活的生机,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主动性。除了猜谜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针对数学知识来创编谜语,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乘法”这个数学名词来编谜语,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猜谜语、编谜语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在潜移默化间会受到来自教师的积极道德情感的影响,模仿教师的言行,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言行准则。(2)运用数学儿歌。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针对某些典型题目,适当地引入数学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获得更多的快乐。儿歌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学生只要熟记这些数学儿歌,在遇到对应的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解题,逐渐增加解题的自信心,减少对数学问题的畏惧感。数学儿歌的引入,也可以有效缩小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困生也可以轻松地体会到解出问题的快乐,减少自卑感。

2.丰富作业形式,体会数学乐趣。(1)记录解题思考过程。对于同一个问题,解题思路往往也会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得出的最终答案正确与否,还需要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解题思考上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解题思考过程。这一记录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复印证,加深印象。(2)编纂整理数学小报。编纂数学小报是促进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相融合的一个有效途径。编纂数学小报,要求学生首先要拓宽阅读面和知识面,收集众多数学趣味题、数学小故事、数学解题方法、数学学习方法等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汇总、编排整理,最终形成数学小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拓宽了阅读面,学到了数学知识,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3)制作手工模型。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适当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的作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快速掌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制作钟表盘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制作手工模型,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数学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给学生创造了深入体会数学学科知识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能够更深层地感悟数学学习延伸出来的道德情感元素。比如,其他学生的帮助、家长的关心、社会正能量的感染等来自方方面面的道德情感元素,都会对小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两者兼顾

1.课堂之初揭示知识背景。数学是在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被创造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需要将当堂教学内容的知识背景清楚明白地展示给大家,带领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共同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此,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讲解,而是由内而外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深刻认识。学生在了解了知识点背后丰富的内容后,对所学内容也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在实际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按照新的数学知识点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层层递进,逐步引出当堂数学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形成一个从已知到未知,逐步认同的认知心理过程。学生了解到新的数学内容是如何被一步步导出的,没有了之前面对新知识的畏惧感,学习主动性也会慢慢增强。同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是清晰直观的感受,既方便记忆,又有助于理解。

2.课堂上利用素材体现数学的美。数学的美不像其他自然与社会上我们已知的美那样直观具体,它比较抽象。数学的美通常隐藏在自然界或者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不易发现,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只有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学生才不会被数学表面的枯燥难懂所束缚,进而逐步喜欢上数学,在追逐数学之美的道路上深入探索。能够体现数学之美的素材是十分丰富的,教师需要针对当堂课要讲的内容搜集整理出能夠体现数学之美的教学素材,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赞叹数学之美的同时,认识到数学的重要实用意义。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摆脱惯常的思维定式,找寻到数学中的乐趣。挖掘数学之美的意义并不只局限于欣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强大,发现数学中所蕴含的重大实用意义,从而振奋精神,树立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的奋斗目标。

3.引入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数学家的治学精神。讲解数学发展史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数学发展史能够展现出众多数学家的艰辛创造历程,承载着数千年来人类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学习数学,了解其发展历史,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对于数学教育工作意义非凡。为学生讲解数学发展史,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治学精神,激励他们向先贤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先贤的强大智慧,使他们受到启迪。在讲解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举出具体事例。比如,在讲解珠算时,引出算盘的发明应用历史。如此,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珠算的认识与理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情感教育。

此外,数学历史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发人深思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浓缩了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了解数学史上的这些小故事,深入研究故事中所衍生的数学思想,比单纯地去做数学试题更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教学中,将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数学的神奇之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些数学史故事的引进,可以将历史上众多数学家坚忍求知的治学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治学精神,感受我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进行数学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使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也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提高情感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   杨凯良.浅谈数学文化及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科幻画报,2020(9).

[2]   董安霞.浅析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J].试题与研究,2020(31).

[3]   孙先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J].情感读本,2019(35).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数学文化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