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2022-01-03王海霞
王海霞
摘 要:诚信是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良美德。小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国之栋梁,理应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诚信品德。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小学生出现诚信缺失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分析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个角度探索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5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重视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而对小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群体的诚信水平,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社会为小学生成长提供了大环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思想对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使得缺乏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他们无法准确辨别消息的真伪,也很难识别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区别,很容易出现诚信缺失问题[1]。
(二)学校层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培养他们价值观念、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只有学校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弊端,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的一些学校过度重视文化课教学,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意义。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得到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依然过于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没有将德育思想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没有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将学科特征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执行力度不足,虽然大部分小学校园已经制定了诚信守则和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人员,使得诚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管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家庭层面
家庭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缺乏对诚信教育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状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家庭的诚信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前途,致力于培养孩子的文化水平,过度重视智力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的教育初衷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就难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引导;再次,家长自身没有起到积极的正面的榜样作用。
二、解决小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媒体宣传,激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
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中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2]。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平台等媒体形式积极传递社会中有关诚信的正能量,并对诚实守信的新闻案例实行实时追踪,建立专题报道机制,对社会中的诚信榜样进行广泛的宣传,呈现出正能量满满的诚信教育氛围,发挥出媒体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媒体的宣传,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体现社会教育的价值,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社会氛围,使小学生在诚信之风中树立起强烈的诚信意识。
(二)制定家庭规则,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思维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思想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积极正向的家庭风气以及诚实守信的家庭氛围,学生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念,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因此,为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家长可以制定家庭规则,对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规定,通过明确的规定,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3]。具体而言,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存在的诚信问题,制定对应性的家庭规则,明确孩子的行为方向,让他们认识到诚信行为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提升家庭规则的践行力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习惯。如此,小学生的失信情况就会有所缓解和转变,有利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积极正向的诚信思维。
(三)塑造家长形象,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思维
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者,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他们树立起正向的诚信形象,孩子的诚信思维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为了激发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孩子的诚信思维,家长可以从自身出发,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在孩子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时,积极进行示范引导,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为其演示正确的行为规范,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故事教育法、案例教育法等,增强诚信教育的活力,使他们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方式,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塑造正向的形象,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诚信意识,不断提升诚信水平。
(四)突出道德教育,增强小学生的诚信理念
道德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只有实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因此,为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增强小学生的诚信理念,学校可以突出道德教育的作用,综合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两个主要方面开展德育工作,使道德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将诚信教育思想融入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形成以班主任教师为主、学校德育处和社团组织为辅助的德育体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和学校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校园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通过以上方式,很好地凸显出道德教育的作用,学校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小学生的诚信理念也會得到明显的增强。
(五)树立教师典范,增强小学生的诚信理念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德育行为的载体,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才能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获得正面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当前部分小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优势,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带给小学生积极正面的影響,让小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逐渐增强自己的诚信理念[4]。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严格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言行,让他们时刻谨遵教师守则,必要时可以对违反守则的教师采取惩罚措施,从而在学校层面规范教师的诚信行为。其次,为了发挥典范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将德育思想融入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以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增强诚信教育的说服力。通过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能够使诚信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增强小学生诚信理念的目的。
(六)开展多元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诚信水平
诚信理念是一种需要在实践中践行和发展的道德修养,只有真正将诚信理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根本上完成道德教育的目标。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诚信水平,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情境中,感受诚信理念对人的积极影响,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元素,开展主题班会、讲诚信故事大会、征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生活诚信实例,从而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诚信理论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以此来深化他们对诚信品质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对诚信品质的追求。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它关乎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要认识到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正视当前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分析其具体原因,并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教育,从而改善小学生缺乏诚信的问题,不断提升他们的诚信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程展.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6):30.
[2] 吴晓宝.探析小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养[J].速读(中旬),2020(2):264.
[3] 顾飞.让诚信之花更绚烂——浅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J].科教文汇,2019(9):149.
[4] 占健英.浅谈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卷宗,2019(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