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2022-01-03晁妍马秀佳

学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晁妍 马秀佳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刻感知语文知识内容,并在引导其将生活与知识进行统一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故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入手,简要阐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05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和发展的背景引导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跳出”课本、走进生活,以在引导其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的过程中,感知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活其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在真正做到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协同发展。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意识和学习自控力都较差,对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在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后,能够为学生营造熟悉的生活氛围,并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中增强“熟悉感”,以在有效“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同时,使语文学科既能够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又能成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感兴趣的学科。进而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高效率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升学生文化情感认知

小学生整体都处于形象思维的成长与发育阶段,即使到了高年级,其对社会的认知、对抽象语言和情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也相对较低,但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后,便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在将语文知识变得丰富、形象、生动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使其能够在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有效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及自身文化情感的提升与发展。

(三)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各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进而在新时期新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不断强化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使其不再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只能应用于完成作业和考试中,使其能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效运用语文知识,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课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成就感,促成其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生活化语言导入

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为学生在将来更深入学习语文、更高质量运用语文知识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以至于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偏重于“死记硬背”“多读多练”,这不仅造成语文教学模式的死板单一,也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期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指引和影响之下,语文教师要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尝试用生活化的、轻松、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以“唱儿歌”“猜谜语”“提问题”的形式来为学生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在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学习体验的同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师所创建的和谐学习氛围感染下,愉悦地参与课上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师的传统认知,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和高质量进行。

(二)生活化内容引入

“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也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文化学科,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教学关注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而是应该借助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的心理成长特点,挖掘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与本课教学主题相联系的内容。在小学课堂上教学与“送别”“离别”“思想”等相关的古诗词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古代送别地点(陆上送别在长亭、水上送别在渡口……)、送别方式(折柳送别、诗歌送别、音乐送别、饮酒送别……)、远距离思念方式(书信交流、对月解相思……)等与现代生活内容(送别地点:车站、火车站、飞机场……送别方式:饭店聚餐、家庭聚餐……远距离思念方式:打电话、视频聊天……)进行对比。在帮助学生准确寻找生活与课堂教学相关联内容的过程中,真正促成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生活,以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语文,有意识地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语文。并有效缩减学生对语文知识“陌生感”,激活学生对语文知识地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生活化情境创设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即使到了高年级,大部分学生也仍处于形象思维发育阶段,再加之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相对欠缺,以至于不能很好地理解语文语言的抽象性,也不能很好地感知课文背后所隐藏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之下,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本内容,为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现代多媒體教学技术,能够融合声音、图片和动态视频的优势,将原本平实、黑白的课本印刷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且富有生活气息,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更多细节。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课文中出现过的实物、与之相关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方便学生观察和实际体会的过程中,借助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和生活场景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使其逐步养成自主总结文章中心思想,高效探究文章背后的思想意境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四)生活化实践开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便可不局限于课本教学内容与教室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生活:在班内组织的“成语大赛”中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在以学校组织的年级为单位的“作文大赛”中强化学生的作文书写能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语文课文中的某个现象、某个话题进行集体探究、集体调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感知鸟语花香、人文风情……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一步高效率学习词语句子、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文知识,正感知语文知识的美丽,并能够产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生活化作业布置

“作业”是所有文化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之下,可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比如,在指导其书写温情类、感恩类作文之前,可引导学生在回家之后询问并了解父母的职业内容,增进对父母工作和一日生活的了解;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感知父母生活的艰辛;与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与父母共同阅读一本书,在交流阅读感想的过程中,促成家庭亲子关系的“成长”与优化……以在调动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的同时,使其在亲身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过程中,學会感知生活、从生活中去积累作文书写素材,并使其在不断内化作文素材、“消化”语文知识、优化作文书写质量的过程中,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体会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价值,逐渐明白学习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意义,以在践行“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效促成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可持续成长。

综上所述,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育回归于社会、回归于实际生活生活,在充分落实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认知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真正促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形成,以在助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达成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为小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更深入、更高质量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浩.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2).

[2]   刘晓刚.让生活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J].速读(上旬),2015(8).

[3]   郭兴娟.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7(5).

[4]   王曼.试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J].魅力中国,2016(26).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