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探析*
2022-01-01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芮方莹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芮方莹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即“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表明要“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2],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多方面构建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可见,“三全育人”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存在较多关联。一方面,“三全育人”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方法,将指导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亦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析“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实践路径。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一)契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要求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在于育人。立德树人,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构建正是契合立德树人本质要求的具体表现。
提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易囿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其实不然,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等多个环节,关联高校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多个领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协调各方育人资源,有助于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功能落到实处,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体系保障。
(二)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实需要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日益提升,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对其现实成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构建将成为积极应对其现实需求的必然。
体系化的构建,一是满足新时代培育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二是突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人才的渴望较之以往更为强烈。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存在“碎片化”、育人职责边界相对模糊、育人要素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育人实效。提升育人实效、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就在于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于顶层设计和整合内外部因素两方面真正落实“三全育人”,以培育更多的时代新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三)顺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兴起于近百年间,现处于不断完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以育人为目的,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世情、时情、学情等变化的影响。纵观其几十年的历史演进,蕴含着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是契合时代育人要求的演进规律,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育人要求在不断改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能担民族复兴大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新要求、新使命,体系化的构建正契合了这一历史潮流,助力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二是顺应自身发展趋势,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高校教育的多个环节和领域,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增设以来,近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科、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系化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全员育人,建立协同联动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高校教育的多个环节和领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全员育人视角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学生自己及其所在家庭,甚至相关社会成员共同的职责。统筹好各方育人资源,明确育人职责,建立协同联动育人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首要前提。
第一,深化育人理念,强化育人职责,提升育人素养。自“三全育人”提出与落实已有一段时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少数育人主体的育人责任意识尚未清晰,或将育人停留于表面,未切实发挥全员育人功能。为此,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学校各部门教职员工实施有针对性、持续的宣传教育,激发其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其育人专业素养,使其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育人资源,自觉参与学校育人工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教育,并以学生为纽带,发挥好家庭教育、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第二,统筹育人资源,凝聚协同育人共识,实现育人联动。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不仅要激发全员育人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凝聚育人共识,实效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联动,以更好发地挥育人合力的功效。一方面,要统筹校内优质育人资源,实现各学院、部门间的育人资源、成功经验共用共享。另一方面,要善用家庭和社会优秀育人资源,既发挥好优秀家风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深远影响,又利用高校地缘优势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打造一体化育人体系
大学,是学生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亟须专业、系统的教育引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打破传统侧重课堂和低年级的倾向,让育人工作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不缺席学生成长的任何阶段。延展育人时间,优化育人环节,打造全过程、一体化的育人工作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第一,拓展育人时间,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各阶段。育人时间的延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高校需在准确把握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育人要求,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入校、学习、就业的各个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开展系列理论教育,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讲座等。到大二、大三,既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必备的理论课程,还需增设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系列实践教育。至于毕业班学生,除了常规的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外,还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人生的下一阶段。
第二,强化关键节点,推动高校育人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如何有效衔接各育人环节,是打造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关键。一是要强化学生入学、毕业、重要节日等关键节点的教育,尤其是入学时的新生教育,在有效衔接基础教育的同时,亦要强调学校的校纪校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为后期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把握好每一学年、学期的育人工作,不仅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关注节假日、寒暑假,避免给连续的育人工作留下空白期,影响育人成效。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本就涉及高校教育的多个环节及领域,新时代,随着高校更多育人载体和育人场域的探索、运用,给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带来新的机遇。系统挖掘现有育人元素,深化多元育人载体建设,拓展有效育人场域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必然要求。
第一,深化多元育人载体建设,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空间限制。全方位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体现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更要将其与各类育人载体有效融合,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载体建设。一是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体系之中,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正确指导作用。二是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基础,整合高校育人力量及资源,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载体,实现育人各方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第二,拓展有效育人场域,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学生成长的各个方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绝不限于教室,而是要全面渗透学生成长、生活的各个场域之中,实现学生所及之处均是育人之处。一是严守课堂主阵地。教室是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主要场域,要利用好学校教学楼,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打造多维课堂育人场域。二是优化网络育人空间。网络育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育人新场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育人元素,增强网络育人的服务力、吸引力,与线下教育相互补充,共同发挥育人功效。三是开辟社会育人场域。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高校可以联系校友、校企、家庭等社会育人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探寻学校所在地及周围城市的育人元素,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开辟社会育人新场域。
三、结语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的重任。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指引。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的基本原则。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整合育人资源,打破育人时空限制,建立协同联动、过程一体、载体融合的育人体系,有助于推动高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育人功能,以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