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2022-01-01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商务研究所冯钰洁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商务研究所 冯钰洁
当前,各大高校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格局。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
经济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必要知识储备。当前国内大部分教材均依托于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很多都是照搬西方现有的理论内容,尽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历经几百年发展已经臻于成熟,但仍要警惕其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本质,如果照单全收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觉悟及家国情怀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有必要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施中格外重视吸收与批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提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观点,将专业知识与中国现实、中国特色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中国问题并试图解决中国问题。
(二)可行性
作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课程已开设多年,目前该课程教师团队稳定且多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所有教师均通过超星学习通构建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料完备,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学团队在过去教学中并不是没有进行思政教育,只是相对零散和随机,缺乏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近两年,学校尤其注重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每一个专业都配备了专业的思政教师作为智囊团,随时解答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疑惑,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系统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专业性及有效性。因此,本校会计专业深入推进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课程思政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笔者及教学团队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课程思政在经济学基础这门专业课程中的实际应用。现将具体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从过程上给予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借鉴。
(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思政要求下,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育人要求,应及时予以调整。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的是当年制定、每年修订的方式。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笔者及教学团队根据最新教改要求,在院系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同步更新了《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会计学科的专业特色,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及的国家、国际、文化及历史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经济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点,并写入新的课程标准,尤其重视诚信教育与劳动教育在学科育人中的作用。教学团队共梳理出20个相关的思政教育点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更新。
(二)选择适当的时机融入课程思政
在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时机融入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一味地生搬硬套只会起到反作用,课程思政要像春雨一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导入式
这种方式最为常见,一般是通过当前的热点新闻或话题导入所需要讲解的内容,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点。比如在讲解“认识市场中政府的角色”这个模块中的重要知识点“公共物品”时,就是从“一带一路”倡议引入的,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就,让他们充分理解“公共物品”的特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同时增强对我们国家区域合作中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民族自豪感。
2.辅证式
辅证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案例进行辅助说明,而此时的案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选择兼具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又契合课程专业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比如,在“大千世界的供与求”这一模块中,讲到“均衡价格的决定”这一知识点时,就引入了疫情期间的口罩价格波动这一案例进行辅助说明。疫情开始初期,因为供不应求,口罩价格飞涨,远远超出合理价格;当不少企业为响应疫情防控需要,增设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疫情防控重要物资,增加了供给,从而使口罩价格平稳回落。这时候还可以再进一步加入无锡本土企业红豆集团作为第一批响应国家扩大产能的民营企业,争分夺秒加急生产防疫物资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特殊时期的企业担当及我们国家展现的“中国速度”,并呼吁学生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3.升华式
升华式一般出现在相关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点对专业知识进行升华,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讲解“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模块时,在讲完基本消费者理论之后,结合当前大学生“裸贷”“炒鞋”等一系列不健康消费观的真实案例,呼吁学生禁止不正确的消费,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远离毒品、枪支、烈性烟酒等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商品。同时,嵌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消费观教育,使学生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谨慎使用花呗、信用卡透支等超前消费手段,鼓励学生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养成崇尚节俭、拒绝奢华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三)采取多种手段融入课程思政
1.线上线下充分融合
我校目前积极推进学习平台的使用,线上线下同步课堂。经济学课程目前采用的是超星学习通平台,这样有助于构建多维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课前的思政资料发放、课中的主题讨论以及课后的小组拓展研究等方式,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实施课程思政,以线下主课堂为抓手,线上课堂为有机补充,以“互联网+”赋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正大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鼓励教师用新技术、新媒体吸引大学生,提升教学导向性、亲和力,教学团队要抓好契机,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2.丰富思政教育点的呈现形式
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切忌单一地用说教的方式来呈现思政教育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而是要充分依托各类学习资源和平台优势,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载体,以丰富的形式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教师应结合专业知识,充分挖掘符合思政要求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绘画、戏剧等艺术方式直观地呈现思政教育点,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3.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思政
在近两年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笔者与教学团队大胆尝试了让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好翻转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教师被动说教为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面向学生征集与本课程有关的思政教育点,利用课前五分钟请学生轮流结合当前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并将该项内容列入课程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2021年,在全校上下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教师们鼓励学生挖掘党史中的经济学元素,通过师生共讲党史故事,发挥党史的育人作用,将党史教育作为重要素材开创性地纳入经济学课程,通过VR情境体验、现场演绎党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当代大学生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沿着前人的足迹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做合格的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在教学实施中的若干思考
(一)要注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时,尤其更注重学情分析。以我校会计专业来说,虽然同为会计专业,但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除了有高考统招的学生外,还有中专转高职的学生,有注册入学的学生以及对口单招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还有个性已基本形成,他们对于灌输式教育不买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手段都要有所取舍,对于高考统招的学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团队合作的内容;而对于对口单招和转段班的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一些难度,多进行引导性的课堂讨论;而对于注册班的学生则,更多地通过形式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而课后评价也应该做到难度不同的区分,分层次布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要注重与时俱进
课程思政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教师要坚持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两手抓、两手硬”,既同向同行,也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且瞬息万变,课程思政的教育点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常变常新。尤其是经济学课程,虽然在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它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近几年来,教学团队越来越多地走向“轻模型,重应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将经济学思维融入对身边事、国家事、国际事的分析与探讨中,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思政教育。教师要关注最新动态,将最新的资讯融入日常教学中,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高校学生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