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下《银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探析

2022-01-01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院刘彩凤

区域治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银行知识点

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院 刘彩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银行会计很大一部分业务是人工操作进行处理的,如今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此,银行在春季、夏季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中,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比较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人所任职的民办高校,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以培养掌握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银行会计作为财会专业和金融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很多高校都有开设该门课程,但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银行会计的理论及实操掌握不牢。为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岗位需求的人才。

一、《银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基于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是民办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办高校的《银行会计》课程大多数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课堂中缺乏实操性的内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各民办高校都在大力推广教学改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学被大量使用,不断寻求满足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银行会计》教学课堂中亟须改革,努力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各项能力需求的人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

(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在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实训场地和设施,很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民办高校的《银行会计》的教学安排中,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通过介绍理论知识,学生在读后通过练习来巩固相关知识点。这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分离,使学生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形成。因此,通过《银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边学边做,让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

2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银行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把理论知识的讲解放在首要,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效果,纯理论的教学使得教学非常的枯燥无味。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说,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善民办高校《银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民办高校《银行会计》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银行业务的相关核算及操作流程,让学生快速适应及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在教案编辑、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上,民办高校在《银行会计》的课程改革上,要注意融入教学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现阶段《银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业务核算中和一般企业会计有区别也有联系。现阶段《银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缺乏明确定位,课程设置脱节

现阶段,部分民办高校对《银行会计》课程缺乏明确的定位,甚至没有关注银行等金融企业岗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银行会计知识的需求。部分学校甚至将《银行会计》课程安排为专业选修课,导致部分学生在银行也岗后对银行会计知识一点都不了解,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短板。

此外,由于《银行会计》业务核算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点比较多,其中需要学生对会计学、金融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高校安排学生上《银行会计》课程前,没有安排学习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学内容抽象复杂,教学方法相对单调

《银行会计》教学中,涉及财会专业及金融学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在《银行会计》中,基本核算方法、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等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与资金汇划业务、金融机构往来等难度较大,且在核算过程中,银行会计科目与企业财务会计科目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参与银行会计实践的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此外,在《银行会计》的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能够较好理解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对实际的操作流程缺乏直观上的认识,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对知识点很难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三)实践教学不足,案例陈旧过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银行会计的业务已经完全开始了电子信息化操作,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仅仅靠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而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但是,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中,《银行会计》的实训课程课时数较少,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此外,在日常课堂中,很多教师讲授的案例是在多年前的,和现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点。

(四)师资力量匮乏,亟须实践型人才

针对《银行会计》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交叉多,这就要求授课老师不仅仅要有会计学及金融学的专业知识,最好授课教师还有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帮助授课老师将知识点讲得更透彻。但是,民办高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银行等企业相关的实战经验,在模拟实训中只能靠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想象,无法满足课堂的要求。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路

(一)明确《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银行会计》课程中,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讲授银行会计的业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以满足银行及金融机构等账务操作需求。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目标明显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银行及金融机构相关岗位的需求了。因此,在《银行会计》的课程中,应当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对银行会计相关岗位有全面认识,而不仅仅是只会“做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银行会计》的知识点及业务流程当成一个整体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各章节所讲授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由点到面,使得学生掌握《银行会计》的知识体系。

(二)研究教材,写出切合实际的教案

对于教师而言,较好一门课,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非常熟悉,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教案。也就是说,教材是体现课程的知识的理论,而教案则体现了教师如何将这门课程讲好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但教材内容可能会出现没有更新的内容。因此,认真研读教材,写好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应当按照教材大纲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简洁精炼,并补充课程的最新知识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的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有实用性的高质量教案。

(三)把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课堂内容中的抽象、易混问题

《银行会计》的理论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明白该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知识。在每一次上课前,教师应当对知识点充分熟悉,所授内容哪些是重点要清楚,列举哪些例子,哪些业务流程需要结合实际操作讲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教师要对比着讲解,让学生多动脑,反复练习,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

(四)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由于《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内容较多,因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银行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促进学生直观理解《银行会计》专业知识和毕业生加快适应银行及金融机构等工作岗位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讲解“商业银行系统内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时,资金流转经过的会计主体非常多,如果没有案例和实训进行说明,学生是很容易混淆发报行、发报清算行等的业务处理的。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授课语言讲究魅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说,在讲解支付结算知识点时,可采用图解教学,让学生了解支付流程后,再讲持票人、出票人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授课时,可以图文并茂,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四、结语

民办高校《银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明确《银行会计》的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写出高质量的教案;同时,还要把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课堂内容中的抽象、易混问题,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银行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存梦银行”破产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银行激进求变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