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2022-01-01王敬陈辉

区域治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精神

王敬,陈辉

1.新乡医学院;2.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要求下,面临着空前挑战。当前的思政教育虽然在实践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来说,高校的国情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对国情往往知之甚少,不仅难以形成科学的国情观,而且严重制约着整个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国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的国情充分结合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尤其是现有的国情教育还没有充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国情教育的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缺乏整体、长远、有机的规划与整合,使其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国情教育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的基础,在新背景的教育中,开展国情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工作的质效。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需要强化和突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是精神之“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果缺了精神之“钙”,就缺失了人生行动方向的“风向标”“指南针”,就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坚定对党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仰之基”才能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才能更加充足。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引青年明确人生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灵魂和重要指南,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和力量之泉。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我国进行了思想意识的渗透与侵蚀,虚化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丑化我们的领袖和英雄,诋毁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以图对我国进行颜色革命、实现和平演变。在教育体系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导向性内容。“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必须建立在对国情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思想教育是基础,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根本,心理教育是关键。思想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围绕政治、道德内容,促使学生从内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前行道路上的不竭动和力量源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大道,更需要当代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时代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发展相统一,在学思践悟中明晰个人理想,在奋发有为中传承中国精神,在矢志拼搏中践行初心使命。

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表达,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国人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十九大以来,党的报告多次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点和关键点在于培养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校教育要重视和抓好这个基本点。”聚焦新时代,将代表中国代表党的价值观念创新融入教育中是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高校教育核心关键问题是“培养什么人”,而教育中“培养什么人”的重点在于“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专和才”是技能,“红和德”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价值观建设体现着思想价值建设的根本。换而言之,传承绵延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同水同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价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发展的征程表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与公民、尤其是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相统一的过程。在当前多元文化的世界,大发展、大调试、大变革是其显著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前期以往积累的各种优势,把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变为话语强势、行为强势,从而不断推销所谓西方的“普世价值”和“人权自由”,企图把各国民族价值同化,淡化我国民族精神,诱导人们“以西为美”,使人们“唯西是从”。回首中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具有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和特色的价值观。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核心价值与理论政策、现实热点、时政要事相结合,将价值自信、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构筑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把民族文化转化为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思想之基,稳固精神之源,才能教育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能有效传承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三、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魂,是立党立国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国家进行一切工作的方向指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党可持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人民万里长河、一往而向前的长河之根源。干事谋业不能忘根忘本、忘祖忘源、忘记初心。中国共产党的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华民族的源,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人的心,就是对中国梦坚定的信心。”政治信仰坚定了,思想眼界就开阔了,做事站位就高了,才能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意识,客观、全面、发展、系统地看待问题。当前教育等各行业正进行着独特而广泛的创新,需要有力度、有力量的思想理论去统一人们的世界观。恰逢其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其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中所蕴含的文化光芒、智慧方案和价值理念彰显了超群的战略思维、宽广的人类情怀和博大的大同眼光。因此,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创新中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在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育与传播,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国家的认知,从内心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认可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切身感悟新思想的精神和力量,进而珍惜韶华,脚踏实地,立足国家,强大自我,真正做到在国爱国,在国为国。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动态系统。纵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意义不断被重新界定,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的培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内容等体系不断优化、日益完善,不管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都在根据时代环境和教育对象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文件和政策都明确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方向为目标导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族情,争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要以新时代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阐述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依据,全面充分地发挥思想育人带动政治育人、心理育人带动道德育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从而全面提升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精神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