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贯彻渗透立德树人的思考与探索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李 梅

(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 山东东营 25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相关行业逐渐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和丰富教育实践内容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时,要渗透德育部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政治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并自觉弘扬家庭美德。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关于立德树人的研究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要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来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树人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激励人,服务人,关心人,爱护人。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将倡树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修养个人品德内化为行动自觉,懂得讲爱、守诚、尽孝、施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知荣辱、讲道德、树新风、促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个重要观念的关键期。将德育部分渗透并结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融合共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多项措施完善德育课堂渗透的效果,对学生的精神“补钙”,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合情合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当代中国“铸什么魂”“育什么人”“如何铸魂育人”的时代命题,培养新一代的理想和担当精神[1]。

二、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贯彻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来立德树人,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前提,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先“立德”,才能去“树人”。因此,教师要在渗透德育的同时有高度的思想认识,在与学生交流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政治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并自觉弘扬家庭美德。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小学生处于极强的模仿他人的时期,任何言语和行为都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身要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榜样、道德标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进而表现出道德行为,以高要求、高准则引导和熏陶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丰富课堂内外活动,多样传授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要在课堂内外相结合,同步进行,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课堂内,通过基础教学内容渗透德育部分,直接引导教授学生道德观念;课堂外,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间接熏陶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课堂内外活动相结合,多样化向学生传授熏陶德育理念,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堂内,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联系实际,将课本和生活结合起来,用实例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使学生在进行基础性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课堂中的德育内容。丰富课堂形式,使课堂多样化,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进师生友谊,如多设计一些体验式活动、小游戏、情景剧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程度,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道德思想教育,如规则意识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发掘其中的德育部分,让课堂不仅有趣味,还有深度,达到课堂中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德育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是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措施,可充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2]。

课堂外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围绕落实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理想信念铸魂放在首位,实施“铸魂工程”。不断开展以培育思想道德为目标的书法比赛、作品展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了“仁义礼智信”主题墙,以“忠、孝”为主题的国学长廊,以“六艺”为主题的墙体文化以及以“四德”为主题的四德文化长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到学校每个角落,直抵每个学生的心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铸魂补钙”“净化灵魂”,并“塑造民族魂”,统筹整合,合力铸魂,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政治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并自觉弘扬家庭美德,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3]。

(三)深化课程改革,渗透德育功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主题单元课程体系,在建构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教育家型教师为教育领航”。学校通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将立德树人内涵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构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核心的“行知德育课程”,精心设计以“三爱三节”为主要内容的升旗课程和以“中国人过中国节”课程等,统筹整合,合力铸魂,一体育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爱我、爱家、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观体系,坚定“政治灵魂”,补足“精神之钙”,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政治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并自觉弘扬家庭美德,激发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和“双主体”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和家长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方式。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听取教师的意见,改进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状况,综合分析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并据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自觉践行并弘扬四德精神[4]。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德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爱诚孝仁”等方面的表现,在学生评价手册“葵学园好习惯储蓄银行”上予以体现。通过“国旗下好少年”“文明礼仪小明星”“四好少年”的选拔,树立学生文明行为榜样,从而带动全校学生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共同发展,把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立德树人相辅相成,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立德树人合情合理,可以有效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发扬四德精神,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政治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并自觉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加以重视,更新自身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栋梁。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课程思政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