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学、疑、讲、练”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01-01党青青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环节微课

党青青

(甘肃省金昌市第六小学 甘肃金昌 737100)

学疑讲练四维课堂是当前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这些教学方式在根本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这种弊端。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学疑讲练逐渐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疑讲练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小学数学“学、疑、讲、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学疑讲练代表了数学课堂的四大环节:独立自学、疑问探究、点拨助学、练习提升。这四个环节的组合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对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良好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在此,本文将小学数学“学、疑、讲、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落实学生数学课堂主体地位

在引入学疑讲练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着启发引导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学生在独立自学中思考问题,这样的环节非常有助于小学生在黄金时期塑造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导学环节时会从学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将会投入其中,从而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疑讲练四个环节全部围绕学生的亲身参与展开。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将会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逐渐养成独立审题、练习反思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

二、对小学数学“学、疑、讲、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以微课教学为辅助,强化知识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疑讲练教学模式时可以运用微课作为课堂铺垫,引导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学习,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微课中的重难点进行探究讨论。之后,教师根据组内成员代表汇总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最后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以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本节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在课前可以围绕这一重点设计相关微课。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先引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集中注意力。接下来,引导学生在微课中从生活情境问题初步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为之后的交流探究提供资源。学生自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长将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相关部分不太理解,教师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展开多种方式的讲解,使学生在多样化形式中理解“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填写几个0”。最后,教师针对这个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混合练习,以此逐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2]。

(二)以趣味活动为方向,创新实践发展

小学生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不论是抽象思维还是保持注意力集中的能力都十分薄弱,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学疑讲练四个环节时可以以趣味活动作为课堂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投入到第一个“学”的环节中,才能够高效展开接下来的三个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

以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其中有一个课时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体现了深刻的转化思想。想要学生理解并运用转化思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劲生,接着要求学生开展培优带差的合作型学习,学生在组内分层学习这一课时的重难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组内结合课前准备的学具(剪刀、彩纸)进行裁剪、拼接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方格的形式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于是接着这种思想将手中的长方形彩纸裁剪、拼接为平行四边形,最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由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需要完全规范化,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到结论后重新展开细致化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并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经过学疑讲环节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典型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学生乐于投身于趣味化的实践活动中,由此进一步掌握知识、领悟方法[3]。

(三)以课程标准为动力,收获愉悦成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理念与学疑讲练四个环节的中心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疑讲练模式时应将新课程标准作为设计课堂模式的动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愉快的学习成果。

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为例,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讲解第二部分“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展开学疑讲练的四个环节,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意义,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从而完成“学”。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细致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将课前汇总的重难点集中讲解,再由学生根据刚刚的探究环节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延伸的综合性例题,引导学生能够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高幅度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多样化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4]。

(四)以生活素材为引导,提升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论展开怎样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将生活素材作为各个环节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与体验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知识的建构过程。

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刚刚学习并掌握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因此,在本节教学展开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入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解题。比如教师引入生活中的购物素材,在课件上出示牛奶2.4元、面包3.3元、铅笔1.2元等图片,熟悉的购物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相关习题。在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随机挑选几名具有代表性学习特点的学生将自己的自学疑问提出来,教师再开展深入性的知识讲解。在一步步的讲解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以此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以思维发展为目标,开放问题空间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准确分析问题的关键,也是教师顺利开展各种教学环节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学疑讲练环节时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整体教学目标,利用问题引导形成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一步步加强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过程中,教师在一开始向学生出示需要解决的问题:1.圆的特征有哪些?2.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什么?3.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可以如何总结?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学生完成自学后,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与思路,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在大家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正确思路展开详细问题讲解,以此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接下来的练习环节做铺垫[5]。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始终都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学疑讲练的基础上融入微课、生活实际、情境课堂、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强化质量,并以此践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环节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