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探究
2022-01-01曾小玲
曾小玲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一小学 广东深圳 518105)
身为教师,我们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时更不能忘记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要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时刻处在充满德育的环境氛围下。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因此,课堂教学也就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为其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使学生在点滴的有机渗透中不断提高自己对德育的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数学教师德育意识不强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追求班级的优秀程度,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是语文老师和品德老师该做的事情,加上数学教学内容在表面上与德育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认为自己只需要负责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不仅如此,还有一小部分数学教师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太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还会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一系列现象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强,没有真正理解德育,更不用说将德育传输给学生,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落实德育教育的渗透,没有真正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但由于学科原因,很多教师还没有明确德育的教学目标。其中目标明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会加强德育教学的动力,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德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二是德育目标的明确会大大节省教学资源,从而有效缩短教学周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并没有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方法,使得在教学中过于侧重思想道德行为上的讲解而大大减少实际数学知识点的传授,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到最后不仅没有培养出好习惯还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得不偿失。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探究的意义
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意识与能力,不像在幼儿园时只能接受简单的事物,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最强,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其中也越来越强调德育教育,主张将以往学生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时刻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学习成绩与思想道德双赢的局面,促进学生茁壮健康成长[1]。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在表面上看,数学就是一些枯燥的数字,但其实在数学课本中有很多例题、习题的设计都蕴藏着德育的影子。因此,为了保证德育在课堂当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该在课下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认真钻研并吃透教材,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为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课堂顺利开展[2]。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之下,数学课本中也增设了一些隐藏的德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挖掘这些素材,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例如,学习“统计”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统计一下家庭成员的年龄,并作出统计图。当学生在统计自己父母的年龄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后,会发现原来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也会逐渐老去,不免生出悲伤的情愫。这时就需要教师就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时候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就父母年龄这个事件来说,教师就可以告诫学生:“父母给予了大家无微不至的疼爱,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父母大家才能安然地坐在这里接受教育,随着我们的一天天长大,父母也在慢慢老去,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同学都要时刻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相信在对学生进行一番德育的引导后,当父母回到家能看到一个越来越懂事的孩子,不辜负他们的辛勤付出。
(二)利用数学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应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活动是一种有效开展数学学习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活动能够折射出一定的人生哲理,顺势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目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组织相关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巩固提升自身数学水平的同时能学习到一些对人生有益的观念,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促进德育水平的提高。
例如,讲解完“有趣的图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平均分组并为其布置相应的任务,由小组共同合作完成。首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寻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在学校中的应用,到达规定时间后,由各个小组分别说出自己的发现,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发现最多。在进行这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后,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这同样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考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有些同学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较差,在操作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既然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就需要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有能力的同学要主动帮助其他成员,最终在激烈讨论后,小组的每个人都做出一个满意的图形。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其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意识,最后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情况为其进行相应的教导,促进其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教师以身作则,加强德育引导
德育既是一个培养自身道德素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接触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所以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老师身上体现出的精神素质慢慢转变在自己身上,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为学生做表率[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语言表达、仪容仪表等直接表现出的形象特点都可以在无形当中将美感传递给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认真负责会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并从中学习到一身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学生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对其德育的引导。就像在“认识图形”这节内容中,需要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相应三角形、长方形、圆等一些简单的图形,为了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就要要求学生一定要保证图案规范的同时保持干净的卷面。不仅是要求学生,教师更要规范自己,在平时的板书上也要一目了然、干净整洁,只有约束好了自身才有资格去约束他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教师的这种优秀特点。不只是平时的作业,教师也要要求学生随时保持自身以及自己课桌、书包等物品的干净整洁,使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人,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日常的琐碎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品行,教师要抓住这些“洞口”,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使其不断地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德育渗透契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数学,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内容讲解,让学生更贴近生活的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奥秘。在开展实际教学时,不仅是对其进行知识层面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现象,并从中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发现数学生活中的德育现象,使其在提升自身数学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德育的理解[4]。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课本中也出现了有关德育的习题练习,比如“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剩下的钱还能够买些什么?”等习题的设计,这些题可能看似与德育没有什么关联,但教师要从中寻找突破口,最大程度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
例如,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中近两年每个季度的水电费,并制成统计图,第二天带到学校与同学们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就每位同学展示出的统计图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每位学生谈谈对这张水电费的统计图有什么看法,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它展现出我们家水电费支出很大。”有的同学会说:“这是一笔很多的钱。”听完同学们的谈论后,教师要告诫学生:“家长为了我们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他们为了养活这个家去辛苦地挣钱,大家应该理解父母,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同学们应该节省用水用电,要知道水资源与电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更不能去浪费,要懂得珍惜。”将知识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教导,相信很多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从小就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成为了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在德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责。德育对人的整个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德,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每一个出色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德育的存在,他们深知德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用自身行动践行了德育的真谛。对我们国家重点培养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德育社会靠新一代的青少年去共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