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文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2-01-01邓映之
赵 瑾 邓映之
一、前言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构建智慧水利系统,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这是对水文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淮河流域水文工作也要立足淮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加强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的业务服务,统筹强化软件开发工作的综合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撑。
二、建设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是水文支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攻坚期。结合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专项行动,围绕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等相关工作要求,按照“需求牵引、实用至上、循序渐进、能力提升”的原则,以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为目标,立足水文水资源与水利信息化的工作实际,加大业务技能与开发创新的融合力度,培养一批既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网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积极探索水文业务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以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分析、水生态保护等专业技术为核心,打造软件开发团队。全面熟悉VBA、SQL、Java、PYTHON 等各类编程语言,基本掌握软件程序编写能力,读懂弄通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地下水监测、水质数据分析等软件系统源代码。
在十四五期末,实现水文业务软件编程能力大幅提升,大力打造水文业务和软件开发有机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团队。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水文业务应用系统源代码的编写与开发;能够自主维护现有业务系统,研发创新水生态、水环境等新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实现信息技术在水文工作中全面、高效利用;能够利用优质的软件开发能力,实现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加快锻造比较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长板领域。
三、能力提升建设原则
需求牵引,目标导向。聚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信息化主责主业,加强信息化新技术与水文水资源业务的深度融合、挖潜应用,以目标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努力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用至上,做用结合。围绕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等中心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驱动作用,充分吸收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效,持续赋能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等,建立与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软件开发工作机制。
循序渐进,系统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把软件开发工作放在淮河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打造系统完整、协同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新局面,在淮河流域水文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引领、支撑、保障作用。
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为水文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创造平台,鼓励科研开发、探索创新,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组织优势力量协同公关,以科技成果促进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强化人才素能培育,挖掘内生动力,引领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四、水文业务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建设
(一)提升水文预测预报预警保障服务能力
熟练掌握水文气象业务系统,及时发布淮河流域汛期降水趋势预报,完善防汛信息系统功能,加强水情气象信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预报调度模型、数据分析管理等模块的程序开发能力,提升模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水平。
完善淮河流域河湖水文映射系统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继续探索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数学模拟,掌握核心模型源代码,提升实时洪水作业预报精度。以数字孪生淮河建设为契机,有序推进淮河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水旱灾害防御模型仿真模拟研究,实现洪水演进三维仿真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应对水情变化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增强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技术支撑能力
深挖水资源管理软件开发技术潜能,强化软件研发、信息技术跟踪等能力。完善水资源国控系统信息服务模块,实现水量分配及生态保障指标的数据库建设、查询以及分析等,增强取用水、省界断面、沂沭泗水量监测等多维度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实现SQL 语言数据库的查询统计。
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型的优化,完成功能模块测试、模型上线运行。掌握修改、编写流量自动监测预警软件代码技能,独立开展代码运行、环境配置、功能潜力等操作。锚定精准化管理,建设针对性强的专业智能系统,构建标准统一、互为融通的设计框架,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三)强化水文监测、地下水、水质业务系统开发能力
大力推进以现代监测技术为主的流量模型、地下水模型、水质模型的学习与研究,加大水文水资源监测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构建天地空一体的立体监测模式,在强化计算机语言与模型系统框架的基础上,谋划系统开发的算据、算法、算力建设研究。
以自动流量监测系统、地下水评价系统、水质数据管理系统为切入点,以net、Java 等编程语言与业务系统的融合,完善和优化地下水、水质等业务系统,规范水文业务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实现模块化链接和系统独立开发。
(四)加强水文信息资源整合和拓展服务能力
根据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工作部署,按照“安全、实用”的总要求,加强信息化新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推进国产化应用改造。熟练运用Java 等跨平台编程语言,完成BS/CS 架构软件编程,独立完成中小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维护与安全运行。
掌握ArcGIS、Supermap 等商业GIS 软件和开源地图开发体系,搭建开源地图框架,开展基于“淮河水利一张图”的数字孪生流域仿真可视化模型研究。实现基础信息、监测信息、空间信息、多媒体信息集成入库,有力保障流域防汛抗旱预报调度、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流域中心工作,支撑智慧水利建设。
(五)推进科研技术开发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水文业务工作与信息软件新技术的高度适配,引领科技开发与创新,掌握涉及并发运算、GPU 加速等高阶研发技能,实现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服务等业务模块化,全面开展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用力办好“传帮带”人才培养工程,改进人才引进和激励工作,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促进业务能力提高,推动人才建设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五、结语
水文是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服务支撑淮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水文业务与软件开发技能的融合,以水文现代化支撑水利现代化,是淮河水文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把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作为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安排和具体措施,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
二要完善工作机制。确立负责人工作制度,建立专项工作台账,保证畅通的联系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动态跟踪,及时跟进业务工作和软件提升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三要严格监督考核。结合水文业务工作实际,围绕软件开发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对照时间节点,加强跟踪督促。制定考核办法,健全考核内容,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