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

2022-01-01纪红松王莉娟

治淮 2022年6期
关键词:测温温差水化

朱 艳 纪红松 王莉娟

一、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断面尺寸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后,释放的水化热较集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较厚,截面核心部位与表面散热速度不均,易形成一定的温差,随着温差应力的加大,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如何降低水化温度值,并保证其散热均匀,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必须考虑的技术关键。本文以山东济宁市某水闸施工为例,对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二、工程概述

山东省济宁市某水闸闸底板面积25m×29.75m,厚度分别为4m 与2m,为两种尺寸组合成的复合式筏板型基础,一次性浇筑混凝土2300m³左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冬季施工气温较低(平均温度5℃),经混凝土热工计算,最大绝热值52℃,表面温度为9.7℃,温差值42.3℃,若养护不得法,极有可能产生构件裂缝。

依据热工计算结果,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养护方案,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养护方案为:(1)构件体内设置导散热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前埋设冷却管,进行循环过水,带走水化热的部分热量,起到导热与散热作用;(2)表面层保温装置。在外部环境气温极低情况下(最低温度达-5℃),用塑料膜与草袋(稻草)覆盖表面,既起到保温保湿作用,也起到减少内外部温差应力值的作用;(3)构件体内测温装置。在混凝土体内埋设测温装置,施工期间,及时掌握构件体内温度的变化,为调节温差提供实时数据;(4)方案实施效果。经查阅资料,4m 厚底板的表面温度为20℃左右,截面中间层温度39.5℃左右,构件体截面层上的温差小于20℃。

三、养护的依据及机理分析

(一)水化徐变过程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显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3d 绝热值上升最快,达到55℃~52℃左右,持续至5~7d 时间,水化热值在50℃~45℃,以后逐步衰跌在40℃~30℃之间,随着散热不断进行,构件内外部温度慢慢平衡。混凝土14~28d 后基本达到硬结,弹性模量很大,不再会形成温差应力,也基本上不会引起裂缝。因此水化热最大值一般出现在3~5d,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易发生裂缝的危险期。

(二)变形与变化的规律

外约束力越小,发生裂缝的机率就越小,反之发生裂缝机率就越大。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中心温度最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相对温度低,尤其冬季施工气温下降到0℃以下,就会形成较大的温差,引起外约束力的增强,其外约束应力会给构件带来裂缝破坏,这是养护须解决的课题。

(三)外界约束力的削减

只有通过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延缓收缩和散热时间(即使后期缓慢地降温),对构件的中心位置的水化热进行有序的导热、散热,降低中心位置水化热的峰值;同时在混凝土表面通过保温,获得必要的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即使缓慢地收缩),充分发挥材料的徐变松弛特性,从而有效地削减约束应力,避免裂缝的出现。

(四)养护手段的选择

优先考虑在混凝土构件内,埋设导热和散热装置,在裸露表面覆盖保温。实践证明,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的最佳方案。

四、养护各环节的布置

(一)冷却装置的布设

1.布置形式。混凝土厚度4m 布置3 层冷却管,厚度2m 布置2 层。底层管可布设在基础向上50cm处,中层管布置于截面中心位置。2m 厚底板顶层管布置在顶面向下50cm 处,4m 厚底板顶层管布置在顶板向下20cm 处。冷却管水平距离80cm,每层冷却水管呈弓字型直线布设。进出水孔伸出底板面150cm,接头部分采用胶带缠裹,防止漏水,使用完毕后灌浆封孔,露出底板面部分切除。

2.布置具体要求。(1)冷却管采用壁厚2mm、直径30mm 的薄壁钢管;(2)每层水管垂直进出口要错开1.5m,进出口需引出混凝土表面1.5m,且进水口要有调节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冷却管接头采用软管接头;(3)水管与钢筋骨架和架立钢筋绑扎牢固,防止水管变形和脱落而发生堵漏水;(4)水管网安装完成后,将进出水管口与进出水总管、水泵接通进行通水试验,要求水管畅通且不漏水。

(二)测温装置的布设

1.布置形式。在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放置传感器,并用引线引出。每一个测温点位由三根钢管组成,测温管间距200mm 左右,并呈三角形布置,分别在三个不同深度进行测温。厚度4m 三个深度分为:距基础底500mm,距中间1500mm,距表面500mm;厚度2m 三个深度分为:距基础底和表面各250m,距中间1000mm。一个测温点处预埋不同的测温线,用于底板基础的表面、中间和底部的混凝土温度测试。

2.测温具体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后,派专人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测温时将煤油灌入钢管内,静置2min,再用测温计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测温。测温从混凝土浇筑终凝3h 开始,每2h 测温一次。降温结束后,各部位温差均进入安全范围时(△T <25℃),可撤除保温措施。

(三)表层保温设施的布设

1.覆盖材料的选择及基本做法。保温养护方法大多采用表面覆盖10m×5m 草垫,厚度5cm,外加厚20cm 的稻草,首先在混凝土表面垫一层塑料薄膜,后铺设一层土工布,再铺设草垫(稻草)。经查阅当时测温记录,外部气温为3℃时,混凝土表层温度为21℃,其效果较为显著。

2.计算原理及基本公式。对混凝土表层面覆盖,应根据实时气温及覆盖材料,进行覆盖厚度计算。其理论计算,参考江正荣《建筑施工手册》进行计算;计算根据热交换原理,假定混凝土中心温度向上表面散热,等于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补充的发热量,因而按以下公式计算:

D=0.5hλi(Tb-Ta)K/λ(Tmax-Tb)=0.5×4×0.14×(20-5)×0.26/2.3(51.98-20)=14.9cm

式中:D—保温层厚度,m;h—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厚度,4m;Tmax—混凝土内部中心最大温度值,51.98℃;Tb—混凝土表面温度,20℃(3~5 天内温度经验值);Ta—大气温度,5℃;λ—混凝土导热系数,2.3W/m·K;λi—混凝土表面先垫铺塑料膜后加稻草材料覆盖导热系数,0.14;K—折减系数,取0.26。

五、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应该采用工程性养护手段,利用冷却管输水循环冷却,可带走部分水化热,起到导热与散热作用。一般水化热温度值可降低到10℃左右。冬季施工还应做好混凝土表层覆盖,不仅起到表面层的保温,也可减少冬季施工水养护带来的冻融破坏,覆盖后的表面,能产生水蒸汽,使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保温,起到了调节构件内外温差的作用,大大减小了温差应力值。运用埋设的测温装置,可实时掌握内外部温度状况,调节温差。综上所述,利用这样的综合养护方法,可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松弛的作用,有利于水泥作用顺利进行和弹性模量的增长。工程实践证明,合适的保温养护方法,对防止混凝土基础出现有害深进或贯穿性深度收缩裂缝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测温温差水化
手表与温差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基于WiFi无线通信测温系统的设计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