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粘土素养模型

刁 伟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2018年初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被确定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虑到中学地理课程的连贯性,很多研究都将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统一为上述四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师更加关注初中学段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这为初中教育改革指出了突破路径,也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强调了教学要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向为“发展本位”的目标。

在新修订的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类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地理模型制作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一种体现,与地理观测、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比也是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一、超轻粘土与地理模型的必然联系

超轻粘土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新型环保工艺材料,最早诞生于德国并逐渐传遍整个欧洲,后经日本、韩国、台湾传至中国大陆,主要是运用高分子材料发泡粉(真空微球)进行发泡,再与聚乙醇、交联剂、甘油、颜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物理混合制成。超轻粘土可塑性强、色彩艳丽,手工者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它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不需要烧烤,在24-48小时内可自然风干且有弹性、不碎裂,可以永久保存。

地理模型是指抽象地表示区域地理系统状态或其组成要素特征的实物模型或数学统计模型,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地理模型教具从根本上讲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代替教师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活跃课堂批气氛,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较之成品地理教学模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某种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此外,课堂实践中用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更可以利用其较强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引入问题的思考、分析,通过探究式学习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这样既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渗透了核心素养,还能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力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

二、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不断实践、创新,制作地理模型是从不会到会,从不成熟到成熟,从粗糙到精美的过程,这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

对于教学环境来说,超轻粘土趣味性十足,色彩丰富,易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顺利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观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增加了课堂教学手段,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对社会来说,在“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引领下,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思维以及人地观念等,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初中地理课堂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的教学策略

(一)以生动的案例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地理思维

地理课程存在较强的空间性和理论性,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初中地理的《地球和地图》部分,学生理解接受起来难度较大。例如,教学《经纬网》时,可以利用超轻粘土制作经纬网地球仪,分别认识经纬线的特点,读出经纬度,判断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时,利用超轻粘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对比山地景观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五种不同山体部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将理论性较强的案例以学生动手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增创设新颖、生动、恰当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培养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更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二)以渊博的知识和巧妙的技能激发求知欲,改变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地理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注意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还要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传递新的信息,尤其是跨学科教学,将常用在美术及综合实践学科的超轻粘土制作引入地理课堂,勇于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眼前一亮自然就会吸引注意力,如果超轻粘土运用自如,制作精美实用,才思敏捷的讲解,自然就会激起学生的崇拜之情,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兴趣盎然地听好每一堂课。例如,《大洲和大洋》一课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时常用拼图方法,将七大洲的轮廓摆在相应的位置,而用超轻粘土制作七大洲轮廓模型再进行拼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强活动体验,还可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观察阅读等方式,加强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

(三)创设情境微视频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为指导学生对地理空间认知,阅读地图,制作优秀实用的微视频展示“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的方法,配以教师的讲解,充分利用有声教学的良好效果,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课下也可反复观看,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例如,《中国地形和地势》《中国气候类型》《中国铁路分布》《中国农业分布》等课中,对地图的阅读、分析、理解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但通过超轻粘土制作这些地图模型,以及微视频的教学,会极大刺激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和“教”中学,课后完成地图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图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校园模型”超轻粘土制作,让地理课堂保持开放性、生命力和活力,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提升综合思维的能力。

(四)明确学生需求以保持长久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

地理模型从根本上讲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多了解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有助于其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让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鲜明的认识,才能激发并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这也将成为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的出发点的归宿,这样完成的地理模型会更加精美,并具有极强的推广性,可作为教学用具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当中。例如,教学《世界海陆分布》时,在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上,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地球仪,进一步巩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培养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一课,可以用已形成的超轻粘土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对比山地景观,结合实际生活分析登山时选择陡坡还是缓坡,攀岩活动和野炊时应该分别选择什么部位等问题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这样更利于长久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实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超轻粘土制作地理模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使其喜欢地理,想学地理,爱学地理。更重要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能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为使命,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养成地理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又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实践,丰富经验,提高技能,更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与学生,磨炼意志,努力让地理核心素养在学生的思想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粘土素养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粘土玫瑰DIY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