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01-01荣音
荣 音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第四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0)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更加注重阅读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最终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意义
现阶段,《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小学生要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从而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促进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手段[2]。
另外,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仅仅是阅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语文积累水平和对待阅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之上,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如此方能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机会,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精粹和更加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语文教材,实现“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深化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可以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掌握汉字的规律,积累词语,通过阅读中的“量”逐步实现学习结果中的“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抓住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注意挖掘教学中的潜在价值,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抓住合适的切入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3]。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对课文题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飞”和“夺”是两个重要的切点点,从而让学生从这两个点入手进行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较为活跃,很快就结合“飞”和“夺”这两个字分析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了课文的中线思想。即“飞”代表的就是快,而且是很快,“夺”代表的则是抢,表现的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从敌人的手里抢占泸定桥,这些都可以看出红军的勇敢无畏,为了革命大步向前的精神。另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着重对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给文章添加小标题或者是更换题目。在经过了简单的讨论以后,有的学生将《飞夺泸定桥》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依然从题目中的“飞”和“夺”入手,整理了课文的小标题,“抢时间”和“攻天险”。有的学生则将课文题目更换为《惊心动魄过桥》。在课程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还进行了教学拓展,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并播放了相关影片,让学生深层次的感知红军的精神,有的学生还自发给这一故事更换了名字,叫作《烈火中的英雄》等,实现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二)采取问题导学法,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思路
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还需要采取问题导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思路。首先,教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设置问题,保证所设置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思路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将问题导学法和其他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教学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自主阅读的思路;最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生的实际的阅读能力为依据进行备课,设置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4]。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采取了问题导向法。在阅读教学初始,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了三个问题:这只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课文中窝囊的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这只大老虎真的窝囊吗?在应用信息技术出示了问题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朗读课文,并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上三个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纷纷开始了自主阅读探究。在小组朗读结束以后,有的小组说这是小明学生扮演一只大老虎结果演砸锅了的故事。马上就有学生反驳他没有演砸,老师也说了不会豁虎跳,也不一定就演不好老虎。学生各抒己见,课堂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活跃,最终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在反复阅读和讨论中都了解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认为这只老虎不是真的窝囊,不会豁虎跳也并不代表这只老虎窝囊,动物园中的老虎也不会豁虎跳。在课程最后,教师还提出了总结性的问题: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带领着学生总结出了主人公从期待到自信到紧张到不明白的心理变化,深层次感知了文章的核心思想。
(三)拓展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小学生其实是有课外阅读的兴趣的,但是,就是在如何“读”这一问题上还不够明确,如果学生仅仅是凭借着兴趣,在实际的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将含有生动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一读,其他情节就都忽略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读了就了,没有养成积累知识、吸引技巧的手段,尚未学会将自主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上,这就造成了课外阅读的效果有待提高。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水平,拓展阅读内容,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并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相关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实现从爱读到会读的过渡,增加阅读收获。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了《企鹅的故事》这本书。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按照书的页数按时完成课外阅读,并在中间的时间展开了阅读交流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并不陌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也都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和分享的乐趣。这个时候,教师就结合书籍内容,设置了关于文本细节的阅读问题,如:“在赤道海洋地区,那儿并无界线阻挡企鹅游过赤道去北半球,为什么企鹅不到北半球生活呢?”“根据上下文,试着给文章添加三个小标题”“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儿子的来信一事?有什么作用?”“作为一篇科普文,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等,作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任务。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之后的自主阅读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做阅读笔记。有的学生还制作了读书卡片,在文中找到或者是总结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以后,就将其记录在读书卡片上,夹在书中。有的学生还学会了制作读书手抄报,将阅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总结记录在手抄报上。
另外,在此次课外阅读活动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还建立了“阅读积分卡”,以教师推荐的书目为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最终,在开展阅读交流会的时候,由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验收,最终给出评分,每10分就可以获得一个星星徽章。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纷纷开始了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书籍,还自发选择了其他名著进行阅读,巩固了自己的阅读技巧,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兴趣[5]。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旁批、采蜜、手抄报、读书卡、织网等等,可见,此次阅读教学较为有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还要采取问题导学等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另外,教师还要拓展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各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