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教育的思考
2022-01-01洪洁
洪 洁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教育管理中心 上海 200062)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0年9月发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中强调,“到2025年,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社会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硕士教育需要根据新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进而培养出高水平、有较强竞争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专业人才,共同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硕士的概况
专业学位主要是面向经济社会特定职业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学位类型。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的硕士层次有社会工作、工商管理硕士等四十种[1]。
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的艺术硕士教育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核心的综合教育,是艺术专业实践领域的终极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英文为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着力于培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主要是创作)等领域的高端专业实践者。具体来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涵盖了诸如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美术、艺术设计等众多艺术领域[2]。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已从最初的32所增加到如今的280多所,其中综合性大学占到大多数,因此,探讨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教育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艺术硕士教育正在进入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的发展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突出艺术硕士教育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显得更为重要。综合性大学一般都具有综合实力强,学科种类多,师资丰富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特有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艺术硕士教育质量,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一)精准定位,确立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适应高速、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版)》针对艺术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专业技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3]。”
艺术硕士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艺术实践领域高超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培养职业或专业艺术家为目标,同时培养从事艺术领域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批评等方面的高端人才。高端的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不仅需要专业方面的指导,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作为基础,文史哲、教育、经济、管理等社会学科的文化积淀非常重要,生物、物理和地理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需要涉猎[4]。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多资源的优势,可以为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艺术硕士的良好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国对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作了清晰界定与区分,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按学术思维来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让艺术硕士教育真正实现高端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艺术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中要突出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如:1.招生环节,选拔方式应反映考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及未来进行专业学习的潜力。2.课程设置环节,强调艺术实践课程的同时,也强调对各种与艺术有关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艺术批评、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知识与技能的创造性应用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运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职业的实际需要。3.毕业考核环节,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将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版)》中规定的毕业考核具体要求及总成绩计算方法,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占70%、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占30%,有步骤地实施推进,以真正实现高端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具体化,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艺术硕士的培养重点是艺术实践能力,开放化、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基于艺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依据艺术硕士的专业特质,完善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创新专业实践课程,优化艺术硕士培养模式。
1.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及产教融合型城市,推动建设国家、省级、高校三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起高校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深入推进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改革[5]。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是推进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产教融合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国家、省级、高校三级联合共同推进艺术硕士教育的开展,有效优化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
2.利用现有的项目、科研平台、创新平台,提供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创新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具体的项目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作,结合艺术硕士的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项目选择,将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激发服务社会现实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真正的项目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从而使其在之前学到的课堂知识得到综合运用。
3.充分发挥社会艺术团体、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作用,与校外机构、单位开展项目合作、联合汇演等,或邀请行业专家入课堂,开展工作坊、案例研究、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课程教学,开展各种游学、考察、展览、比赛活动,优化专业实践课程。艺术本身带有一定的技能性特征,更加凸显了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4.有效利用工作室项目课程的培养模式优势。工作室项目课程专业针对性强,让学生在工作室项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项目分工与合作,真正体会到专业实践的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性大学在办学实力较强的前提下,工作室项目课程将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学生在工作场景中积极参与、努力攻克难题,在教师、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按要求完成项目。
(三)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特色品牌
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世界各国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大力拓展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创新人才,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艺术专业既特立独行又开放包容,艺术硕士专业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与理工科交叉,以及某些边缘学科整合,能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向。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为艺术硕士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可能,也能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
1.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试点探索,开展本校内的艺术硕士与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立足于本专业领域打下扎实基础的同时,拓展艺术鉴赏、艺术管理、艺术经营等多方面的能力。如MFA与MBA的联合,这种双学位项目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既懂艺术创作又善艺术经营、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国外高校的设计策略、影视制作、剧场管理、影视出品、剧场管理等专业领域方向,设置有MFA与MBA的联合双学位项目。MFA与MA的联合,面向专业实践,同时为学术型学位的攻读奠定基础,即学生在艺术硕士领域获得一个MFA学位,同时可在其他的学术型专业领域获得MA学位,鼓励艺术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创作学习的同时,厚实理论研究。MFA与PhD的联合,可帮助学生开展精深的研究,将PhD的课程与MFA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6]。
2.跨学校的艺术硕士双学位模式。因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各有不同,学生跨学校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能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使高校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拓展国际合作的双学位项目,有效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开阔艺术硕士的国际视野,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过中、西方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培养适应国内外需求的高端艺术人才。艺术硕士研究生在国内修读艺术硕士学位的过程中,可以申请至跨国(境)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硕士学习,满足两个合作院校的学业要求后,获取国内的艺术硕士学位和国(境)外院校的硕士学位。就可行性而言,MFA与MA的国际合作双学位项目可行性更高。
(四)丰富师资队伍,助力培养目标达成
艺术硕士的教师队伍影响着艺术硕士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培养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日趋综合的艺术工作,艺术硕士的教师队伍应该更为丰富,也更加多元。
1.努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兼职互补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端的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艺术硕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提出了高要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要建设复合型的师资队伍[7]。聘请校外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的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互补,丰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和创新能力。
2.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指导制”,由有较强理论基础、丰富教育指导经验的校内导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文艺文化团体或企业的校外导师一起对艺术硕士进行指导,形成一支既有高学术素养,又有丰厚职业背景、实践经验、较强艺术创作与表演能力的导师队伍。校内导师主要承担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校外导师进行定期授课,参与到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或通过实践基地的形式,或是具体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
3.加强交流和国际合作,邀请来访的海内外艺术家和客座教授为艺术硕士授课。同时,国内的教师走出去,参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汲取国际化理念,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方式指导学生。
三、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正确的定位,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不断探索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端艺术人才,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