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

2022-01-01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班主任

张 悦

(西北大学未央区大白杨小学 陕西西安 710016)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教育指导方针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的关爱,又体现了现代教育重视德育、心理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的目标。班主任作为与小学生长时间相处,更了解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角色,应当结合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塑造学生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打造和谐、稳定、健康的班级学习生活氛围。

一、现存的小学生心理疏导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不理想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带来的是社会各阶层心理健康问题的层出不穷,心理问题趋于年轻化,幼龄化。小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求学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转变,还要应对较大的学习压力,难免出现厌学、说谎等行为问题,直接反映出其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学校针对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收效甚微,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心理障碍。尤其对于个别心理状况问题堪忧的学生,学校对其关爱理解不够,苛责惩罚有余,影响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心理疏导问题存在两难局面

班主任相比于专科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更久,更能够切实的发现和感受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借助班主任的管理角色和管理力量实现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是许多学校的工作重点。然而,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完成固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又要兼顾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其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既制约心理疏导的质量,又容易诱发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相较于专业的心理教师,小学班主任的心理疏导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如果方法不适应、处理不及时,可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二、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问题的成因

(一)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完全依赖于校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或者让语文教师兼任该课教师,同时进行语文、法治和心理疏导工作。专业性缺失和工作量激增导致学校和教师都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小学生如寻求帮助时难以找到正确的途径[1]。

(二)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小学班主任基本由专科教师兼任,本身虽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但更加扎实精细的心理专业涵养不够,难以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心理特点出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渗透式心理疏导工作不到位

渗透式心理疏导是指教育工作者如学校管理者、专科教师或班主任将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环节之中,在常规的教育活动、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中让学生自觉接受心理教育、服务和引导。但现阶段小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锻炼实际技能,又要在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中修身养性,压力较重,学校的管理工作侧重点也不在心理疏导方面,导致融合式教育和渗透式疏导难以被落实。

(四)家校合作工作没有深入开展

家长在孩子成长和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家长缺乏与学校与教师的合作意识,导致家长、学校二者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意见不统一,方法不一致。部分家长的教育重点仍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缺乏和教师的交流;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或家庭经济状况,缺乏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自信,不能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校方沟通;而部分家庭则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年长的爷爷奶奶缺少管理孩子经验,缺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识[2]。

三、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班主任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

班主任应该一方面向学校争取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向校方寻求工作支持。在符合学校管理规定、满足学生受教育时间的基础之上,将工作向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培养方面倾斜。同时,利用学校环境如教室、走廊、公告版等进行宣传布置。用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图片、文字对学生进行暗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也可以将道德法治课上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开展多样的心理引导课程。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针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儿童成长状况开发校本心理疏导课程。

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当建议学校为专职教师和班主任提供参加培训、提高心理健康疏导素养的课程,获取时间、经费、场地等的支持。这样既能将班主任开发为学校心理健康素质课程的资源之一,又能通过班主任能力的提高带动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放在首位

一方面,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管理班级的时间,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外在表现,担负起疏导学生、关爱学生的责任,认知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性,不以工作压力大为托词,忽略对学生的关注了解。也可以和专科教师达成一致意见,鼓励其将专业课上观察到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反映给班主任,就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注达成一致意见。

另一方面,应当加强自身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认知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意义,乐于学习,深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同时,主动参与实训和操练,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就班级管理问题交换意见,寻求解答方法。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到正确疏解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渠道,以饱满热情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开展渗透式心理疏导工作

1.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疏导

首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心理疏导的渗透工作。设定活动的目的是团结学生,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亲切感,在团体活动中以团体心理辅导带动团体氛围的提升,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用团体关系的牢固和良好发展实现对个体的有爱、关注、帮助、理解,形成互动、积极、融洽的班级氛围。其次,在个别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的渗透。面对存在明显行为过错的学生,利用对其进行教育或纠正的机会进行心理引导,鼓励学生自己陈述问题,找到原因,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正向成长因素,鼓励和带动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克服行为问题,激励学生在成长中变成真诚、温暖、有责任心的人。再次,实现多种教育力量的渗透式融合。班主任可以结合专科教师、父母、小伙伴的力量,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经常与专科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长了解其生活情况,发现问题时通过其他学生的描述多角度还原事情真相,做到客观判断和科学审视,从学生更需要的角度提供帮助,带动和鼓励家长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活动中[3]。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

一方面可以将心理渗透与专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进行科学实验、欣赏音乐、手工制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遇到心理困境时有良好的发泄途径;也可以在多样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结合心理教学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强调或注重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用积极的心理氛围、心理游戏或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成就感。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呵护学生心理

1.加强宣传和培训

全面的宣传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家长、社会认知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专题的培训课程让家长学习了解更为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纽带,让家长自愿参与到家校合作活动中。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群或家长会上分享、宣讲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家长的碎片时间和个体时间进行宣传培训工作。如家长有需要,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家长设计执行度高、接受性强的家庭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团体出游、趣味竞猜等,既放松学生的身心,又可以通过实际活动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另一面,使得家庭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成长阻碍变少。

2.加强德育合作

德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相辅相成,在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时,一方面应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的设计、组织、总结过程中,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针。另一方面请家长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德育计划,如落实延伸德育目标,让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和在学校一样的良好表现。同时,班主任应当关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行为典范。当发现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问题的起因,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解决。有条件或得到允许,班主任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之中,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

3.丰富合作形式

为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定期进行家访。家访前提前了解学情,对部分问题进行提前规划或设计,尤其是在校期间已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常态化针对化的跟进。同时有效利用实时通讯软件保持和家长的积极沟通,就问题详细进行了解和反馈。第二,通过信息技术或媒体软件让家长可以跟进学生的在校状态,互换学生成长信息。如小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用影音资料记录活动过程,上传至家长群或班级管理群,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可以请家长在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上传其生活照片,分享生活趣事,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第三,创新发展家长会形式。选择更贴近实际、与心理疏导相关的家长内容,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学校所做的心理疏导工作,向家长传递正确进行心理关爱和疏导的方式,让家长与学校就培养学生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请专家为家长解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测试等帮助家长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调动其积极学习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疏导工作特点入手,做到结合班级工作、专科教学、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力量和资源,深度开发相适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将心理疏导渗透到日常环节中,做到持续关爱,有效帮助。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