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2022-01-01黄继卓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寄宿制足球运动乡镇

黄继卓

(南宁市良庆区那陈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200)

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轻、精力充沛,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当代中学生在课内、课外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但是初中生往往由于好胜心作祟,在运动的过程中,兴奋性强,表演欲望高等特点也导致了他们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低。因此,初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时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预防、减少和避免初中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不仅有利于初中生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效益,对保证初中生正常开展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中考的正常训练有重要意义。

一、结果与分析

(一)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足球这一世界第一大运动也逐渐风靡在各个校园,乡镇初中也跟随国家的足球进校园政策,按照中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尤其是乡镇初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1]。

足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吸引力很多人的参与,在良庆区那陈初级中学经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在授课过程中认真参加足球课学生有315人是男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91.3%,女生有30人,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8.7%,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足球也吸引了女生的参与,但是人数的比例不多,从学生生理发展角度出发,由于足球的对抗性较强,这个阶段女生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对于对抗性强的项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反观男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的原因在于,在对抗过程中,学生能够展示男性的力量美。从学校管理和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学校要加大足球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女生了解足球这个项目,让更多的女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2]。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中我们在那陈初级中学的在校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在调查乡镇寄宿制初中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时,在表格中我们看到,有178人占总数的51.5%的人每节课都是认真对待体育课,在课堂中认真进行教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训练,有146人占总数的42.3%的人对待体育课是得过且过的,有19人占总数6.2%的人对待足球公选课是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足球上不善都一样,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由此,在开展足球课的过程中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发现问题的所在,首先从项目角度出发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掌握和运用一项体育运动的技能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不仅是考虑到学生技术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充分的考虑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战性[3]。

(二)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1.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

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较强,因此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导致受伤的情况是普遍的现象,调查中发现足球主要是以下肢控球技术为主导运,所以受伤部位较集中在下肢。经调查发现,受伤的最主要部位为踝关节,占36.8%%,其次为膝部占16.8%,出现拉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腿肌肉、腹股沟韧带和小腿肌肉。

足球是运用下肢技术较多的运动项目,因此对于下肢力量的要求较高,同时对下肢小肌肉群的力量和柔韧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下肢小肌肉群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强化下肢力量,重视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减少运动算上发生的几率。

2.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

我们在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调查发现。学生扭伤所占比例最大,占38.2%,其次为拉伤、挫伤和擦伤。而较为严重的损伤,如关节脱位、骨裂和骨折则并不多见。其次为拉伤、挫伤、擦伤,占比分别为27.5%、17.62%、12.4%,问卷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受伤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冲动造成的。初中生除了校队意外其余学生对于足球都是半路出家,在足球的球感,球性等技巧的掌握不扎实,在运动过程中横冲直撞,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发生软组织损伤的几率较大[4]。

3.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

在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学生在课余活动及自发组织比赛时受伤的概率较大,占41.7%。而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损伤较少分别占到总百分比的13.6%和12.4%非体育专业多发生在比赛和对抗训练中,占比为23.4%和13.6%,在其他的选项中独占8.6%。表明学生在比赛和对抗中属于高强度,容易受伤,损伤率大,而自发组织的强度小,但是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身体技能得不到充分的活动,以及肌肉的粘滞性没有减弱导致了学生在课余运动时受伤事故频发。

学生在校内活动时,有老师在旁边强调安全,要求学生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完成各项技术动作的练习和比赛,有教师及时制止不规范的行为和技术动作因此发生运动损伤的纪律就比较低。相反,在校外缺少的束缚,学生一旦兴奋起来,就不能控制好自身的力量,造成了损伤就在所难免。

(三)对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思想因素

陷阵寄宿制初中学生在参与课余的足球训练时,特别是在参与对抗性坚强的运动项目的时候容易引起情绪激动、亢奋等因素,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调剂恩能力较低,当情绪亢奋时就将技术动作以及安全要求抛之脑后。只顾着身体的对抗这就容易出现错误动作或多余动作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运动损伤。

2.准备活动不充分

由于初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好胜心强,在看到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时就容易把老师交代的安全要求以及赛前,或者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忘得一干二净。在自发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一旦有一点冲突和矛盾很容易就出现了暴力争抢的情况出现,导致损伤。

3.技术动作不正确

现阶段我校能够满足学生业余活动的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项目和对抗性项目的体育活动场地,大部分初三学生在课余时主要是进行中考体育项目的练习,因此,受伤的情况在初一初二的学生中出现的较多,由于竞技项目在于竞争性强,同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部分学生在参加足球锻炼的过程中盲目模仿球星或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些漂亮或者高难度的动作,忽视基本动作技术的练习易导致运动损伤[5]。

4.场地、器材因素

由于受到场地和器材的制约。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较为单一,部分场地利用率过高,导致了学生出现参加同一项目有排队和等待的现象,同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缺乏防范意识和运动损伤基本知识,也是诱发损伤的因素。

5.动作粗野

初中生由于参与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好胜心强等特点,在争抢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发生粗野动作,往往产生粗野的动作是运动损伤的主要成因,而且粗野的动作就造成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受伤或者打架行为。

6.身体素质差

现阶段,学校强化了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和强度,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不强,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高估了,就盲目和身体素质强或者和有体育基础的同学进行对抗,这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锻炼目标反而造成了运动损伤。

7.意外

许多运动发生对抗、损伤是难免的,如足球运动中冲刺急停等技术动作的频繁运用,在突破过程中他人碰撞失去平衡或争抢头球落地时踩到他人脚上,争抢头球时两名队员相撞,以及其他项目器械的意外脱手等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乡镇寄宿制初中参与足球课的人数多为男生,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大部分能够做到仔细认真参与课堂的活动。

2.发生运动损伤部位依次为脚踝、膝盖、大腿、腰部等,受伤类型多为扭伤、拉伤、挫伤、擦伤。发生运动损伤多为在课外活动和比赛过程中。

学生在自发组织的比赛时属于高强度的对抗,易受伤,损伤率大,且准备活动不充分,损伤率高,加上他们自身在进行高对抗强度的比赛时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进而使损伤率提高。

3.乡镇寄宿制初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思想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正确、场地器材因素等。

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兴奋性和弹性,也能为机体参加活动做足心理准备,从而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场地资源日趋紧张,不少学生都是在水泥地或篮球场踢球时发生损伤。

(二)建议

1.学校应多宣传足球项目

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学校的管理层,以及一线的体育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对足球运动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初中生了解足球运动,吸引更多的女生参与到足球活动中

2.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在规范的教学基础上引进趣味运动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并融入德育教育机制,同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分清勇敢与粗野的区别,杜绝故意犯规的行为。

3.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肌肉力量进行训练,尤其是下肢各关节、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并利用一些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加强对易伤部位的练习。在技战术教学中,突出技战术要领,使学生的技术动作尽可能规范合理,减少受伤概率。

4.加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积极热身和放松,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应成立场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改善足球场地设施,加强对场地的管理和维护。

猜你喜欢

寄宿制足球运动乡镇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