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实施路径探析
2022-01-01胡咪娜
胡咪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99)
高职院校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为企业人才输送、技术技能研发提供智力技艺支撑,使得高职院校非遗专业服务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地域性更强,市场区域性更精准。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国办发〔2019〕24 号)等文件精神,明确了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稳定和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1 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施路径
1.1 立足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的组群建设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是2019 年12 月入选国家教育部“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的A 类专业,专业群内以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核心专业,群内包括了陶瓷设计与工艺、雕刻艺术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以及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专业,深度对接湖湘特色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湘绣产业、湘瓷产业,木雕、菊花石雕产业,金银首饰产业,小郁竹艺和梅山剪纸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及湖南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1]。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明确了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民族工艺传承人和创意型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撰写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与行业企业深度对话,明确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切实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行企调查报告,并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加强制定职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制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优良的道德品德,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民族工艺传承人和创意型工匠。
1.2 创新设计研发湖湘非遗产品以激发企业生产创 新活力
与群内专业对应企业合作,深入推进设计研发,从题材、设计、工艺技法、衍生品开发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推进非遗的创新研发,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如湖湘非遗工艺品唯一身份代码的开发,确保了作品的身份认证,谨防抄袭剽窃等事件发生;再如,在作品研制过程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技法都可通过国家发明、实用型和外观等专利申请,保护群内研究成果,量化校企共建共享设计研发的成果。依托湖湘工艺美术品设计研发中心和企业推广销售等技术技能平台,为工艺美术企业研发新产品,推进产品落地转化,促进民族工艺与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再创新[2]。
1.3 完善非遗培训机制和制度
其一,建立非遗技艺优质培训师库。从各专业选拔行业大师、企业师傅、艺术家、设计师及学校名师、教授,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非遗培训师资库,确保线下培训顺利开展;其二,开发非遗技能培训包。从各非遗背景故事、专业特性和技艺技巧等角度出发,将非遗技艺分为知识普及型、技能基础型和技法提高型3 类培训包,满足不同级别、不同要求和不同人群的人员使用,建成永不下课的课堂;其三,建立湖湘非遗社区教育中心、全国工艺美术科普基地,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体验日和大师开放周等活动,将非遗文化、职业教育融入社会居民生活、中小学生兴趣课堂;其四,依托“云上工美”线上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湖湘传统工艺美术职业培训,为社会学员、行企职员、退役军人、困难人群与海外学员等提供非遗技能泛在、个性化培训服务,贯彻落实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3]。
1.4 多方联动促进湖湘传统工艺发展
1.4.1 组建非遗课题与项目研究团队
从非遗传承人艺术成就、非遗传承人生活现状、非遗传承机制和非遗产品创新策略等方面开展课题、项目申报与研究,建立非遗工艺、非遗传承档案,系统梳理群内非遗工艺,后期辐射湖湘非遗其他技艺。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完善群内非遗专业研究成果台账建立。
1.4.2 建立数字化台账
为群内非遗专业存根,建立数字化台账,组建非遗技艺挖掘整理团队。开展对口帮扶地区民族、侗族和维吾尔族地区等非遗文化的调研,依托湖湘工艺美术专业群资源库,建立集图文资料、技艺视频、传承人授课及相关非遗大事件为一体的数字化台账,为侗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非遗存根,提升文化软实力。
1.4.3 出版代表性工艺传承人口述史
组建团队利用艺术学、美术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方法,针对湘绣、小郁竹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一对一、全面的口述史梳理工作,从传承人出生背景、初识工艺、求艺历程、成就成果等方面挖掘精彩的事例,反映出传承人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工匠精神,供非遗接班人、工艺美术爱好者以及更多人群去学习,去感悟体会。
1.4.4 举办论坛和发布报告
举办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论坛,发布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决策咨询。搭建校行企共商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平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促进湖南传统工艺发展。
1.5 以“非遗+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1.5.1 帮建专业
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专业对接专业、课程对接课程以及技艺对接技艺,细化专业建设条目,更加精准、更加贴实,为对口帮扶学校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提供技术支撑。
1.5.2 招收民族地区学生
每年固定招收民族地区学生,鉴定为贫困生学生的,为学生建档,发放相关补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工艺传承人和创意型工匠。
1.5.3 创新设计非遗产品
立足群内非遗技艺,融入通道侗族自治县、新疆吐鲁番地区等的民族文化元素,设计符合地域审美创新工艺品和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免费提供给当地传统工艺企业、手工艺作坊和非遗传承人等使用,实现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助推乡村振兴。
1.5.4 驻点服务解决技术难题
开展“专家+团队”靶向式技术服务,为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企业、手工艺作坊和非遗传承人等提供咨询服务,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教育帮扶、技术帮扶和产业帮扶等立体化帮扶活动,打造“非遗+振兴”模式,服务乡村现代化建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群内专业微薄的力量。
1.6 引领全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1.6.1 分享经验
将群内各非遗专业在人才培养、非遗传承、技术创新和作品创新等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并行文,发表至学报、职业教育类等相关期刊杂志。
1.6.2 成果推介
通过举办、参加全国工艺美术类或非遗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大型活动,向兄弟院校、行业企业和各大新闻媒体等推介办学成果及分享办学经验。
1.6.3 送教送培
根据兄弟院校、非遗传习馆等相关单位需求,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专项培训、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免费为兄弟院校教师、传习馆工作人员带去专业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成效、具体做法、师资培训和技艺培养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2 结语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立足非遗专业,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同时,紧密对接湖湘工艺美术群产业,服务地方产业,定位准确,从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对口帮扶和送教送培等方面,为行业企业注入新能量、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创意,从而激活湖湘工艺美术产业。引导湖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湖湘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4]。